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对鲁迅散诗《秋夜》,从艺术角度入手,深入剖析,肯定了章整体布局的构思精妙,艺术手法上,点出了当时历史背景的黑暗,作不得不采有曲折隐晦的笔法来表达感情,这样采用象征手法非常恰当,以枣树象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具有违性战斗精神的勇士,并讴歌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使章中心自然展出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无数文学大家用这种手法写出了许多不朽篇章。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鲁迅的《秋夜》,托尔斯泰的《牛蒡花》等等。  相似文献   

3.
“秋夜”是解读巴金《秋夜》的关键词.作家对现实世界“秋夜”的心理体验与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形成了同步同构的关系.通过对巴金散文《秋夜》的关键词、反义语义场、修辞接受三个角度的语言学分析,揭示《秋夜》语言特色以及巴金对鲁迅《秋夜》的积极接受带给读者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年至1926年的一本散文诗集,它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先生这一时期的心境:孤独,悲哀,痛苦,绝望与失望,到最后的希望与向往(《一觉》等)。这一切情绪交织着向鲁迅先生进攻,这该要一个多么伟大的灵魂才能承受如此复杂而深刻的矛盾与痛苦呵!这种情感与思想以及先生处理它们的表现,在《野草》中,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在《秋夜》与《过客》中。《秋夜》是《野草》首篇,作于1924年9月,首次发表于1924年12月的《语丝》。历来的评论家对于《秋夜》中鲁迅孤独、悲哀而痛苦、阴冷的自我形象,总有所忌讳,不敢探谈,怕有…  相似文献   

5.
对郭沫若《凤凰涅槃》和鲁迅《阿Q正传》的研究虽多,但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却少。本从形象意义的角度,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对凤凰形象和阿Q形象进行具体比较,并揭示出形象的本质内涵、对人的启发意义和象征意蕴的差异。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两部作品中的形象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秋夜》集中描写了两组互相对立的形象:一组是象征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天空和为封建专制主义效劳的月亮和星星;一组是与天空对立的小粉红花、枣树、恶鸟和小青虫。在对小粉红花、枣树和小青虫的比照描写中,作者突现了枣树的具有强烈个性主义的品格特征,从而很好地张扬了作者的个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秋夜》由两大地点(后园与室内)和五大意象(后园的夜空、枣树、小粉红花,室内的小青虫、火)构成。后园和室内决不只是单纯的地点转换,分别象征鲁迅的情感世界和心灵深处,这是破译《秋夜》意象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透过意象组成的关系,隐含着怕爱、要爱和对攻击者的反击等三种爱情心理。《野草》后面的散文诗分别承袭了这三种爱情心理。《秋夜》拉开了鲁、许之恋的序幕,是《野草》的序。  相似文献   

8.
以《山海经》到《说文解字》中“凤”的形象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从中发现“凤”的形象历经从单一走向杂糅,趋于多元,并蕴涵丰富的伦理美德的流变过程,最终上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象征。  相似文献   

9.
用精神分析法看《黑猫》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爱伦·坡在小说《黑猫》中为了描绘了主人公畸形变态的心理变化,营造恐怖气氛,塑造了一系列神秘的形象。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这些神秘形象中黑猫普路托象征了犯罪诱惑,黑猫的白斑象征了对本我的外部遏制,猫眼则映射了主人公的良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实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作者运用了象征等诸多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色彩运用角度分析,探讨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颜色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自我的找寻--《秋夜》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夜》的矛盾与奇鹜,历来是研究者解读的重点.单纯地进入文本,会发现《秋夜》中除了矛盾的形象之外,极为显著的一点在于空间界限的混淆与模糊.在其中,鲁迅先生有意地回避了对空间隔断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主观化的时空想象,体现了找寻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秋夜》中扮演着"狂人"的角色,通过"狂人"的视角与思维进行观察秋夜。"狂人"具有视角独特、观察细致和超越常识的想象力的特点,使《秋夜》背负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4.
鲁迅思想中有着浓郁的受难精神,这种受难并不是盲目地代人受过,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独自承担,而是与他的童年生活背景、社会环境作用以及所受中外文化中受难意识的熏陶有关。作品《野草》中的受难意识集中体现在《秋夜》《复仇(其二)》《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及《这样的战士》等篇章,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精神主线,体现在敢为人先的探索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当中。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贯穿了陆游一生的主导思想,其形成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的原因.当时春秋经学的兴盛为仁人志士的爱国思想和行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为陆游爱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学渊源和自身认可等多角度都可以看出春秋学与陆游有着密切联系,《春秋》学的影响在陆游的诗文中亦有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鲁迅散诗《秋夜》开头的两株枣树的写法,长期以来引起人们的不断议论。这不是修辞上的反复手法,更不是“故作闹刷”,“徒弄花样”,而是一种属于鲁迅的创造性特殊表现手法。章以鲁迅作及其他书论证了这种手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吕氏春秋》命名与主编问题的文献爬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公元前239年前后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各著所闻编成的一部书,属于私家著作。历来人们对该书所采资料的真实性怀疑较少,但对其书命名含意、吕不韦主编身份却有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以期对今后《吕氏春秋》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挖掘和创造生活的诗意,对其进行富有诗意的阐释,是奥尼尔悲剧所努力追求的。强烈的情感注入、对隐藏在生活背后“神秘”的认识与表现、对人物身上梦幻色彩的诗意揭示以及富于象征意蕴的戏剧意象的运用,营造出诗一般的抒情氛围,使《旅程》这部现实主义的自传体悲剧,呈现出诗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欲当王之法,于是便产生《春秋》新王说。《春秋》以鲁为主,继而又产生《春秋》王鲁说。《春秋》新王说重在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目的,而《春秋》王鲁说则突出了孔子作《春秋》的具体手段。董仲舒对《春秋》王鲁的观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认为《春秋》是周之后的一新正统,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对《春秋》王鲁义理作了具体的阐释:褒贬诸侯,赞颂王化;褒内贬外,尊鲁拥王;王者当自正,恩信天下等。何休阐释《春秋》王鲁义理时有的是直承经传本意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则曲解了经传本意而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