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邮》2000,(4):11-11
7月4日,多位邮友与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齐聚北京方寸斋邮市,交流最近的邮市情况,与此同时,茶座参与者竞相发表了促进邮市繁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邮》2001,(9):9-9
上次茶座邮友们企盼7月中旬以后邮市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可是事与愿违,邮市不升反降。到8月3日后,邮市反弹,各种热门品种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回升,邮市有望止跌回稳。8月7日,我们再次组织了一次集邮茶座,对后市的发展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4.
赝品JP27     
杭城邮友去年从京华邮市购来“JP27”数枚,总感图案、剧色有异,寄赠一片鉴赏。经与从集邮门市部购来的JP27仔细比较观察,从北京邮市购来的“JP27”是赝品(图见封二)。为使更多的邮友不至被骗,现将其真伪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一、真片为149mm×100mm;伪片的片幅较小,为145mm×98mm。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邮市之所以门庭冷落车马稀,集邮者、投资者之所以弃邮而去,邮协会员之所以大量流失,笔者认为,连续十多年的邮票打折是罪魁祸首。只有消灭打折票,邮坛才能重聚人气。笔者在征求部分邮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措施,供邮友探讨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邮》2000,(8):3-3
3月2日,本刊举办了春节后的第一次集邮茶座,中心议题是2000年邮市走向。适逢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鸿远先生来京,邮友们喜出望外,话匣子一打开,久闷心中的话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上海华硕高科技有限公司假座徐汇区俊龙大酒店,于2004年12月22日召开“迎新春联谊会”。市邮协领导和《上海集邮》有关负责人朱本才、邵林、张乐民,(《现代工商》杂志副总编叶永华,铁路、卢湾(卢工邮市)、仪电.化工、长宁、松江等行业和区邮协的领导和邮友济济一堂,畅叙友谊,探讨邮市,交流心得,共同祝愿明年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正马年到,邮友的新年寄语飞驰而来,令大家备感亲切。没啥好说的,《集邮博览》唯有快马加鞭,用心做好每一期,回报读者的厚爱!寻邮:邮政、邮史、邮集、邮票、邮市、邮人……赏邮藏大观。找乐:栏目互动、特色增刊、邮品赠礼;邮学团、会员"欢聚"、讲座沙龙……开心邮乐。  相似文献   

9.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邮书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余缺;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  相似文献   

10.
邮市的发展不仅造就了大批邮商,也造就了一批邮评家。邮评家不仅是邮市的生存物,他们也是邮市发展的助推器。邮评家为市场的发展做了贡献。然而,市场是复杂的,在复杂环境中孕育成长的邮评家队伍,其构成也是非常复杂的,套句老话说就是“良莠不齐”。邮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催生的,因此,市场  相似文献   

11.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2.
1991年邮市火爆,与此相应的便是各地邮票公司为新邮发行而推出的原地封、原地片等原地邮品被邮人争相抢购,以致供不应求,动作稍慢者遭遇退款也就难免。在此期间,我即多次邮购碰壁,也经手退款给函购《景德镇瓷器》邮票原地邮品的各地邮友。  相似文献   

13.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4.
吸引了众多邮商、邮贩、邮人的集邮巾场安静了许多,一批炒邮者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邮市,智者仁人因此议论纷纷。有人说邮市将进入一个“冷战”时期,有人说这只是高潮到来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有人认为,职业炒邮者离开邮市是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的结果,还有人说,邮市冷清了,将给集邮事业带来损失。对此,我想起了一条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成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5.
乐在集卡中     
到2003年,企业拜年卡发行整整十周年了,对于收集企业拜年卡的邮友来说,是该好好庆贺一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邮市几次走入低谷,打折票铺天盖地,某日我收到一邮刊,内容就是企业拜年卡(当时叫“企业金卡”),我当时不知此为何物?就去函向其请教,经其介绍和启发,我开始走进了企业金卡的收集行列。因“金卡”的发行刚刚开始,且发行品种又不很多,很快就集齐全。因当时的“金卡”印量都很大,往往一种卡占了好几个组号,收集组号又成了我收集的目标。随着同各地邮友的交流,组号也集得差不多。为便于收集交流,我出了一份交流刊物《青岛邮苑》,是用电脑打字  相似文献   

16.
宋琛 《中国集邮》2001,(2):30-31
2000年的邮市在邮人的声声叹息中走过,一年来的低迷徘徊令市场人气更加萎靡?当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之时,邮人将继续而对新一年的邮市,毕竟在底部区域盘桓的市场,离黎明已经不会再遥远了。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再次埘2001年的邮市充满美好的憧憬。尽管这种憧憬有勉强的成分,反映出邮人信心的不足,但路还是要走下去的,邮同样应该玩下去。  相似文献   

17.
凡是子女在美国的老人,都会尝到赴美探亲期的寂寞和空虚。在上海还能时常参加集邮小组定期的活动,可以去“卢工”等邮市浏览。但在美国,没有邮友,更不知邮市在何处?我只认识联合国的邮局,也只是闲逛而已;虽然他们定期寄给我刊物,但从中只能略知些“皮毛”。1999年,我第三次赴美探亲,孩  相似文献   

18.
钟鸣 《中国集邮》2000,(8):23-23
此文我准备了几年,想写又停,欲停又想写,究其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怕读者看了会影响购买欲,二来是指望国家能加大打击力度,对邮市中各种赝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打击,从而保护集邮者的合法权益。但结果是各个板块的赝品非但年年不减,反而有泛滥、蔓延之势。在新世纪“3.15”来临之际,我代表千万个倍受假邮品和不法邮商伤害的邮友发出—声呐喊——邮市打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邮市即伴随邮人形影不离,成为集邮者调剂余缺的主要渠道。20多年来,邮市经坎坷、上下沉浮,给众多涉足者带来了悲欢离合。但邮市依然沿着其固有的方向和规律运行,成为90年代国民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邮品投资也家喻户晓,被众多家庭视为储财增值保值的一个有效途径,80年代出现的“以邮养邮”格局已被90年代的集邮投资理念所替代。  相似文献   

20.
晓梅 《中国集邮》2001,(12):26-26
一邮友在今年4月底5月初的反弹高峰期间,积极参与邮市投资,买下《长江三峡》、《炎帝陵》、《昭君出塞》等小型张各10盒,当时市价分别是1600元,1250元和1650元。到9月初,这3种型张分别跌至1000元,650元和10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