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管理》1983年第一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周光耀同志的《关于“图书、情报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对“图书情报”如何一体化,意见分歧大,虽然时隔四年,但在消除意见分歧上没有什么进展。“一体化”由于内容含义不清,引起误解和意见分歧,是这个口号难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馆里订了不少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每当到手总得溜览一遍目录,而对《情报杂志》却特别厚爱,每期均篇篇过目,有些文章还要多看几遍,总觉得《情报杂志》内容实在,形式活泼,实为一份不可多得的专业刊物,对我的工作、学习均有较大的帮助。翻开八六年第二期,只见“出题征稿”及三个问号首先  相似文献   

3.
“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已经进行多年了。人们的看法虽然愈来愈清楚,但真理的归属问题仍然未完满地解决。本期发表的反对“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论文,意在使这场讨论更深入一步。我们不仅不反对情报与图书的协调、合作或协作,而且还积极地为这种趋势在增砖添瓦。但是,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过,那种将情报“一体化”于图书,将情报工作“一体化”于图书工作,将情报学“一体化”于图书馆学,一句话,其要害问题是将情报机构“一体化”于图书馆机构的所谓“图书情报一体化”,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从而也是对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情报改革的在于优化,优化的步骤必须排除干扰与混乱。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情报系统中,常常遇到几个不伦不类,十分别扭之词,如“图书情报”口语,“图书情报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混淆在科技情报工作的术语里,并有以偏代正之势。这些口语、口号,多源于图书馆系统,混乱在科技情报糸统。其中尤以“图书情报一体化”口号的出现,是荒谬轻率的,引起全国情报学术界的深虑和不安,有必要给予有力的评驳。这场学术上的争论,耗时已达九年之余,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情报与图书这两个系统的关系与概念,被搅得是非不清,界线不明,全国情报五路大军之一的高校情报系统,被严重影响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用系统工程的观念、方法和原理,辨识图书馆系统,剖析“一体化”的概念,为优化情报系统清障,开拓其路。  相似文献   

5.
《论图书情报界应该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一文(载《情报杂志》1987年第2期)的作者主张的所谓“门户开放”,就是全国各个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情报所、资料室等发放的读者借书证,应打破“条条”“块块”的约束,不受地理区域限制,能到处通用。作者认为,这是使“图书情报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广泛开展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读者主观能动性的好方法”。笔者觉得,这种所谓“门户开放政策”只不过是一种实际上行不通的美妙的“理想”而已。因为,首先,作者的这种主张是建立在忽视全国图书情报服务工作应有合理的分工的论点基础上的,只是从读者  相似文献   

6.
该杂志1996年第5期发表了本人撰写的论文《图书情报单位应重视光盘文献的收藏利用》,很快就收到了四川《中国当代论文选粹》编辑委员会,武汉《管理艺术文集》编辑部的录用通知单,准备将论文收到他们编辑的书中。因此,我非常感谢《情报杂志》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情报杂志》一直办的不错,在我们所文献馆是很有阅读量的。新刊一到,好多同志都争着阅读。《情报杂志》之所以受到欢迎,还在于他为我们从事图书情报事业的同志提供了一个从理论上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的困难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大好园地。因此,建议该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能为更多的热爱图书情报事业的同志提供理论研究的场地。  相似文献   

7.
我对《情报杂志》很喜欢,每期均细细地拜读,并深为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情报改革”和“情报理论”使我深受启发,也加深了我对《情报杂志》的感情。因为,是《情报杂志》将我逐步引向情报事业的壮丽殿堂,激起了我对情报事业的兴趣。可以用两个第一来概说。我的第一篇情报方面的学术论文“试论耗散结构的情报系统”,是在《情报杂志》1988年第2期上发表的。当时我还是一位从事情报工作的新兵,可以这么说,《情报杂志》的用稿通知,坚定了我从事情报工作的信心。另一个第一是我在《情报杂志》  相似文献   

8.
自从图书馆界提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口号以后,图书馆界和情报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成者力陈其优越性,反对者痛斥其弊端,论争不息,高潮迭起,很有些使人目不暇接。坦白地说,由于教务繁忙,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一则我参加了1978年科学院系统在广州召开的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二则忝列《情报杂志》编委,三则我是由图书馆来而搞情报学教育的。于理、于情、于责都觉得应当说点什么,于是提笔写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问题作一些回顾,并且汇报一下自己近年来学习的一点体会。由于缺乏深入研究,亦由于时隔十载有些事已经记忆模糊,文中疏误之处定不在少数,诚望情报界,图书馆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发展史,比较现代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的异同点,论证了高校“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证明了“图书情报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最后提出了“图书情报一体化”后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图书情报一体化”已讨论了几年,对问题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学术水平也愈来愈高了。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同志却用“协作化”这一概念换掉了“一体他”的本来内容。坚持自己学术观点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抽换概念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却是行不足取的。“一体化”分明是:有图书馆而没有情报机构的单位,在图书馆里增设情报机构,有图书馆也有情报机构的单位,把情报机构“并入”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究竟什么叫“情报文学”?为什么要提倡“情报文学”?我想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情报文学”的几个概念什么是情报文学?顾名思义,情报文学是表现情报生活,具有情报意义的文学作品。什么是情报?什么是情报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正兴 《情报杂志》1989,8(1):66-70
值此情报学发端四十周年,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情报杂志》重提“图书情报一体化”这个图书、情报界经过八年论战并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旧话题,用出题征稿的形式,主张以事实回答问题,我赞成这种求实精神,深羡这种办刊勇气,今试拟答卷一分,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3.
白国应 《情报杂志》1992,11(2):24-28
3 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好处由于我院十几年来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结果,使我院文献情报系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3.1 有利于推动体制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院文献情报系统即按“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精神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全院文献情报工作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改革的方向是,切实改善文献工作,大力加  相似文献   

14.
从图书、情报、档案的定义出发,阐释了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及可行性,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世忠 《情报杂志》1989,8(2):44-48
随着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改革的深入、“有偿服务”这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很多图书情报单位中已从“应不应该搞”的斟酌阶段转入“该怎么搞”的实践时期。比照与此对应的图书情报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不难发现、实践又一次作了理论的向导。也许正是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有偿服务有背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宗旨”,“国外先进国家就没有什么有偿服务”等观念的长期存在。对于前一种看法,国内已有相当的论述来辩论。本文将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情报经济学的研究作一个综述性的介绍、一来可以回答上述的第二个问题,二来可以为我国的情报经济学研究提供一个开拓视野的参照。在西方发达国家,情报经济学作为情报理论界面临的问题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从六十年代到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美国情报经济专家A·J  相似文献   

16.
从高中到现在,《大科技》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杂志,它内容广泛、科技性强,看到杂志越办越好,真替大家高兴。看了今年第8期的《绿色的挽歌》一文,再看后面的《读者林》,不禁感到迷惑:《绿》文中提倡“自然恢复”、“无为而治”,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看到“保护母亲河”的感人号召,  相似文献   

17.
情报心理学,诚如杨沛霆同志所说:“是情报学要研究的新领域”(引自1983年第1期《陕西情报工作》第38页)。对一个新的领域进行研究,可有一比,笔者把它比作称雄于世界乒坛的中国乒乓球队研究一种新的打法。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要研究一种新的打法,必须有人担任“陪练”。笨鸟先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有聪慧和笨拙之分。我是个笨人,数年来下了点笨功夫。杨沛霆同志对情报心理学的肯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内涵,建立的全新概念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仅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图书、情报、档案的各种文献和情报信息,并且可以提为读者的服务水平。尤其在高度信息化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可带来信息资源共享及利益超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图书与情报的关系出发,介绍了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含义,对高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必要性,并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国应 《情报杂志》1992,11(1):5-10
回顾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发展历程。阐述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具体办法: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组织机构;明确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方向和任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网络;制定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加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探索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分析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好处、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未来提出四点展望:(1)加强整体化建设;(2)合理调整文献情报机构布局;(3)认真研究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4)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意识,增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