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并把它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确立"人民为本"社会价值主体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确立"共同富裕"社会价值目标思想;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价值尺度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集体主义"社会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价值观。从价值创造主体、价值评价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实现手段、价值实现途径、价值取向多层次性等六个方面分析邓小平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观。它以人民群众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目标,并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辩证性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含着价值观哲学思想。其价值观哲学思想体现在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判断的价值准则的思想;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价值取向的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基本价值的思想。揭示其对传统哲学在思考和提问方式、思想目的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问题 ,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包括 :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 ;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主体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价值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统战价值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三个有利于”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它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体现了邓小平的发展价值观,而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检验标准是实践标准在价值哲学上的应用。“三个有利于”深化了人们对价值评价的认识,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从哲学角度探讨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和特征,认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艺思想构成的哲学基础,集中体现在的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位主义上,因此,邓小平艺思想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主义艺思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是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并进而形成了其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是以人民作为政治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实际效益、效果、影响作为政治价值标准。判断一国政治体系的价值既要看其政治目的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看其权力结构、运行机制、操作程序是否能使政治体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得到保障和实现。江泽民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他提出始终保持先进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及其所代表的政治体系政治价值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待改革要允许看,不搞争论;衡量改革开放及一切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邓小平价值观的特点:把人民作为价值的主体,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本;实事求是,讲究实效;不追求形式,而看重结果;开拓进取,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论述了邓小平价值主体的集体性和多元性问题,从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几方面分析了邓小平价值主体观的科学内涵,人民群众、党和国家同是价值主体。这一观点,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邓小平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理论界对价值主体观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人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依据,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人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容;邓小平人学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内蕴着马克思的人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行政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压倒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 ,等等。这些根本的观点是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建构的价值底蕴和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群众观的内涵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位,视人民群众利益为至高至上,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的主体,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邓小平的群众观扬弃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继承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忧患意识为逻辑起点,阐述了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色.邓小平的爱国主义的本质特点是热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其价值取向是以社会、国家、人民利益为基础,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物质利益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价值客体,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价值目标。它对邓小平价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出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国家管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他的国家管理思想中的亲民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民为管理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管理目的等方面。认识邓小平国家管理思想中的亲民观,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国家管理水平、增强执政为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价值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本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关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性、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论述中。在邓小平的价值论中,价值主体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为我”与“自为”性;价值客体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条件。邓小平的价值论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构成邓小平发展价值观的核心。具体体现为: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既关心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忘子孙后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构成邓小平发展价值观的核心。具体体现为: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既关心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忘子孙后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