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在课文导入这一环节,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让课堂教学踏入成功的第一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通过充分挖掘有趣的教学材料和使用各种呈现的方法来增强,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亲切、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常常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吸引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下雪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我顺势而导:"想看下雪的景象吗?""想!"对于难见雪景的学生来说,看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最直接、最易行的读、抄、写的形式,使原本注意力时间就短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课堂效果不佳。《课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作文就是把用嘴说的用笔写下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么简单的事,为何学生害怕,老师头疼?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忽略了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如何在课文学习中发现语言的秘密,习得作文的方法?试以下面几个案例来说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案例1]用课文,学对话小学作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不论写人还是叙事,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对话。小学生只要能  相似文献   

4.
在本学期所学的所有课文中,有几篇课文我不太喜欢,因为这些课文不仅枯燥无味,最让人心烦的是全文背诵。在这些课文中,我最不喜欢的是《黄果树瀑布》,即使这一课没有背诵任务我也不喜欢。《黄果树瀑布》的大概情节是:用听觉、视觉、触觉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当然,我可不会平白无故地讨厌这篇课文,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小组来个朗读接力赛;有的会来个分角色朗读;有的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把课文读完了,还有了不少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班上我觉得杨渊博的红领巾最红。 有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正在讲台上 讲解课文《古井》。我想反正这篇课文我读过了, 不太难。于是就从书包里抽出一本"小人书"看起 来。我正看得入神时,我的同桌悄悄地敲了我的 手。我顿时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老师来没收我的 "小人书"呢!  相似文献   

7.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  相似文献   

8.
我和学生们上了一篇名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课文。结束讲课前,像平日那样,我微笑着问孩子们:"大家对这一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彤彤这个平日里的机灵鬼站起来就问:"钟老师,假如你也像作者那样一个人独自去旅行,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的伴侣呢?"呵,真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直冲我来。思忖片刻,我对他们说:"我还没有达到作者那种对书情有独钟的痴迷程度。旅途中,书固然不可缺少,但我更需要一些我喜欢的音乐来陪伴,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也许是  相似文献   

9.
案例 强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从小到大,他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橘子每次都要妈妈剥好.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强明根本不动手,要不是指挥对方做,要不就是自己干脆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老师惊愕!  相似文献   

10.
哎呀呀,天天待在地球上烦不烦呀,来我的漂流世界吧!看,这个蓝色的瓶子就是我的新家,里面有房子、公路、汽车……是一个微型小城市哦!我喜欢旅游,但不喜欢一个人行走,所以我的漂流瓶里房子多多,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就是表达灵魂、塑造灵魂、提升灵魂的一种方式。而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却把它作为最不受欢迎、最不喜欢的作业,我们的老师也把批改作文看做是最头疼、最折磨人的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童乐园嘛。许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在苏州的街上,看到大筐里装的小蚕一样的黑红的东西,好奇问一问,竟然就是桑葚儿,迫不及待买了一袋回来,吃得满嘴血红,但满心欢喜,那是  相似文献   

13.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童乐园嘛。许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在苏州的街上,看到大筐里装的小蚕一样的黑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好!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代表我这个年龄的人,说说在我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这一代人。我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想我是老师最不愿意遇见的那类学生,因为我太喜欢"不务正业"了。比如这次请假来  相似文献   

15.
陈敏  房燕 《中小学电教》2010,(8):141-141
<正>初中生是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在学校的时间里学生最期盼的应该就是上体育课。可近几年,我却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沉默",特别是初三学生,虽然也渴望上体育课,可课上却没精打采,不爱活动,完不成教师交给的任务,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一、见贤思齐,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垫底"在教学《将相和》时,当学生们学完《将相和》的内容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从课文中我知道,他并不是怕廉颇,而是担心自己如果和廉颇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这样秦国会趁机攻打他们赵国,从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爱国的人"、"我喜欢蔺相如,我觉得他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我喜欢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大胆勇  相似文献   

17.
我所听过最好听的书名是《诺阿诺阿》,翻译成中国话,就是"香啊香"。书是法国高更写的,就是画画的那个。当我还是一个自大而自以为是的人时,我不喜欢高更的画。因为他的画里,都是一些不穿衣服的、身形像木头一样结实的古棕色妇女,她们的表情也是木然的。我那时候喜欢拉斐尔,喜欢穿衣服的,文明的。  相似文献   

18.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我非常喜欢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堂上我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们一起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要让学生们当小解说员,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介绍《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们在此活动中进一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于是,我满怀期待地问:"哪位小解说员来为大家服务?"学生们的反应让我有些吃惊,平时"小手如林"的场面不见了,只是"星星点点",仅仅有几个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任教的学科。这里所说的喜欢,换个说法,就是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兴趣培养是个老话题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一线"奋战"多年,和各种性格的学生打过交道,学生对我任教的数学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的方法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不":师生关系"不单纯"、课堂教学不单调、教育方式不单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语言能力不强.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对寓言、童话、活动等兴趣浓的心理特点,以"说"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以复述课文为抓手,培养复述能力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富有儿童情趣的寓言、童话故事.我们的课文大多是此类故事,所以我紧紧依托每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讲完整的故事的欲望.主要步骤为:(1)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来猜测故事内容;(2)抓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3)抓住学生喜欢讲故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