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雕塑艺术是中西方文华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1世纪前后就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中国秦汉和古罗马把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推向了顶峰,但是两者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把中西方雕塑文化的黄金时期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在雕塑材料、内容、风格、文化均存在着不同,这些差异的背后都蕴藏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从秦汉与古罗马方面来谈一下古代中西方雕塑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环境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一部分,对城市公共艺术有种重要的意义,是城市公共艺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文章透过目前中国城市环境雕塑不容乐观的发展状况,从城市环境雕塑的概念,城市环境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对公共艺术的影响、城市环境的发展前景等多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当代公共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秦汉雕塑艺术成就非常突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人心。秦代雕塑呈现出气势磅礴、逼真写实的特色,以数量和体积在中国雕塑史上独树一帜。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它们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纪念性雕塑的形态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来印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中的仰视性特征,其次通过对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仰视性特征的表现种类和仰视性特征溯源两方面来进行论证,从而明确了解仰视性这一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典型的空间审美特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仰视性特征呈现出的崇高感体现了缅怀、教育、审美的功能,然而,多样的审美倾向和平等交流的气质是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所更应具有的风范.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年代,迅速膨胀的人口带来了城市文化的空前高涨,人们对城市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中的城市环境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具体有型的载体之一,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美化了城市环境的前提下,还体现出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通过研究拥有着悠久铜文化历史并且城市环境达到迅速发展的铜陵市,从其城市铜雕塑外在形式分析,研究城市铜雕塑艺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发掘有着悠久历史的铜雕塑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的美学价值与意义.目的在于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和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汉雕塑艺术成就非常突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人心。秦代雕塑呈现出气势磅礴、逼真写实的特色,以数量和体积在中国雕塑史上独树一帜。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它们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景观雕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空间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景观雕塑就像一个会诉说的艺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了其它艺术品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城市环境中,形成了一道亮丽而又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盲目的设计,本文以盐通高速公路如皋服务区为例,通过对当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的研究.希望可以促使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更加人性化,并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更加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朱连城 《文教资料》2009,(26):79-81
霍去病墓雕塑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峰,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本文重新解读这一中国传统雕塑的经典,对其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诠释,让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中国当代新语境下的雕塑语汇得到最大限度的融会.这对于构建中国当代雕塑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文化生态中塑造中国文化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托于特定的雕塑语言艺术,传统雕塑语言艺术是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根基。而当代雕塑教学与创造对古代雕塑语言艺术的忽视成为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桎梏。发掘古代雕塑语言艺术特质,将其精华融于当代雕塑艺术教学与创造,实现古典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与创作的合理融合,可以为我国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雕塑对象是雕塑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对象的研究,进而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伤特点做一探讨,旨在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性质特征,决定了东西方雕塑对象的不同,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影响了东方不同的雕塑风格,研究艺术史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不能忽视哲学,科技,民族心理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洛阳在中国古都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时期的成周城,即西周成周城和东周成周城。营建西周成周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迁居"殷顽民",镇戍东土。然而由于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在晋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建新都,即东周成周城。其地望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  相似文献   

13.
作为随葬明器“镇墓俑”的一个重要类别,镇墓兽是最能体现古人“打鬼驱邪”丧葬文化观念的明器雕塑艺术。在明器雕塑史上,镇墓兽发展至盛唐时期,其造型风格已趋于成熟。盛唐镇墓兽镇墓驱邪的功能之所在,是与其造型形象的每一部分紧密相连的。因而,对盛唐镇墓兽典型形象的造型展开分析解读,探讨其镇墓驱邪的原因和内涵之所在,并对其“狮形”、“有翼”的形象特征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古代明器雕塑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城市与自然共存,大力发展生态园林、美化环境的今天,雕塑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它作为一种环境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能相得益彰。本文探讨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并针对城市雕塑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以实现城市雕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主要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为文化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襄阳作为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在城市雕塑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角度、环境艺术角度对襄阳城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陵有无石刻雕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文献中的诸多记载、秦勒石成风的社会风尚以及秦人日趋成熟的雕塑技艺来看,秦始皇陵有石雕应确实无疑。之所以今天在陵前看不到这些石雕,应是在楚汉相争之际和汉人"过秦"思想的影响下,毁于历代的兵火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的需求为现代城市雕塑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城市雕塑已经越来越密切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作品"与"环境"是城市雕塑的两个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城市雕塑专业学生必须梳理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艺术概念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城市雕塑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如何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在文化差异的语境中确保不同文化成员之间自由交流的平等权利和可能性,这是城雕艺术公共性的核心问题,也是建构和讨论这个时代城市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的真正深意。  相似文献   

19.
唐代佛教发展迅速,宗教艺术空前繁荣,其中彩塑的发展也达至鼎盛。该时期寺院彩塑造像精美写实、端庄亲切,展现了佛教无尽的庄严世界。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的汉晋佛教造像中,极为明显的特征之一是佛像的莲花座,这是与长江上游四川地区的汉晋佛像截然不同的一个持点。武昌莲溪寺的东吴永安五年(公元262年)纪年佛像,足踏莲台,莲茎左右各分出一根细枝,枝端有莲花。这是很可能中国纪年造像中出现的首例莲花座,而且是古印度"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的雏形。莲花座,在古印度首先出现于拉克希米和梵天造像,与佛教无关。直到公元三世纪中后期才与佛像造像发生联系,而且,仅限于"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由此出发,并参照中国古籍文献,可以判断,中国汉晋时期独立出现的莲花图像与佛教的关系无关,不能作为早期佛教传播的证据,当时与佛教有关的仅有长江中下游的莲花座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