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朱亚梅  楚永娟 《海外英语》2014,(16):198-199,201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6,(3):39-43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皮格马利翁》(1914)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1856-1961)的作品,而根据这一戏剧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1964)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彰显两部作品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叙事技巧、情景刻画和人物塑造是两个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其中,叙事技巧包括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音乐效果三部分;情景刻画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赛马场、花园舞会和结尾;人物塑造主要分析了伊莉莎、伊莉莎的父亲以及克拉拉的母亲。通过比较,一方面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让观众重温这部经典电影作品,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1914)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1856-1961)的作品,而根据这一戏剧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1964)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彰显两部作品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叙事技巧、情景刻画和人物塑造是两个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其中,叙事技巧包括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音乐效果三部分;情景刻画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赛马场、花园舞会和结尾;人物塑造主要分析了伊莉莎、伊莉莎的父亲以及克拉拉的母亲。通过比较,一方面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让观众重温这部经典电影作品,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劼人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和极为清醒的对乡土文化的皈依态势。他的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蜀中风情、乡土景貌和民俗特征的精细描摹。作品中的人物性恰、生活语言、服饰起居,无不带有蜀地特征,成为一部近代的巴蜀风俗史。  相似文献   

6.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2,27(6):110-114
应劭《风俗通义》是中国第一部风俗民俗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民史",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先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迄今关于应劭与《风俗通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应加强《风俗通义》的社会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贾洪  邹红 《现代语文》2006,(2):80-80
从建国到现在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教材中的戏剧作品共有十三部:《走向一条路》、《修堤》、《龙须沟》、《日出》、《屈原》、《万水千山》、《白毛女》、《威尼斯商人》、《雷雨》、《雷电颂》、《茶馆》、《罗蜜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同币》。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作家的入选作品发生了变化,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以其中的四部作品为例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出现在中国十七世纪的一部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再现了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的历史。依据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去了解、去研究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史、时代风俗史和人的风貌史。  相似文献   

9.
《风俗通译》(后文皆简称《风俗通》)是汉末学者应劭所撰的一部古代杂史类专著,其以声训为其主要训诂方法,训词和被训词之间,大多数在声、韵两方面都有一定联系,这为我们从语音角度探求命名之由,进而探索汉末风俗人文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主人公形象刻画手法、英美海洋文化底蕴、主题深化创设的情境这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蒹葭》与《山鬼》分别为《诗经》与《楚辞》中咏唱爱情的出色篇章,然而,这两篇内容相似的作品却向读展示了《诗》与《骚》不同体风格的差异,以及北与南不同地域风俗的差异。立足于这两篇作品,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歌、诗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它不仅是穿的物品,更是性爱的象征,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风俗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它不仅是穿的物品,更是性爱的象征,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风俗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版高中第四册,节选了《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三部成就很高的作品。作品中分别塑造了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典型形象。为帮助学生认识,现对三个形象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一,~《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_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部载己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一一《蚤雌瞅》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_几-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巫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斌」舞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一一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  相似文献   

16.
《雷雨》、《日出》和《原野》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悲剧,三部剧作始终表现出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悲情这一深厚的内在意蕴。这一内在意蕴贯穿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剧作家气质、性格与审美风格的自然流露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传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被称之为"西洋三书",是作者跟随郑和下西洋亲身经历的记述。《镜花缘》作为一部涉海小说其部分内容与"西洋三书"有些相似。通过对"西洋三书"中暹罗妇女执事与《镜花缘》中女儿国"女尊男卑";"西洋三书"中天方等国"风俗好善"与《镜花缘》中君子国"惟善为宝";以及两者海盗现象,商品贸易的对比印证,可见"西洋三书"虽然记载了异国一些良好社会风俗,但仍将之归为"夫圣化所及,非前代之可比"是天朝教化所及而然,而《镜花缘》作者则将自己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投射到海外超现实的殊方异域中。《镜花缘》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显然比"西洋三书"更为深刻和厚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论古近代小说三部(篇):宋代佚名小说《梅妃传》极大地丰富了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内涵,对后人同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是模仿《红楼梦》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反映了封建末世下层知识分子颓废的精神状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陈天华的《狮子吼》则是二十世纪初年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  相似文献   

19.
名学作为先秦诸子学的一个学派,只有《公孙龙子》、《邓析子》和《尹文子》三书流传至今,其真伪难辨.比较研究其中代词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角度分析三部作品的不同,也可窥探先秦汉语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20.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