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依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电视节目《金牌调解》中的对话为语料,探讨Culpeper的不礼貌回应选择框架在中文会话中的运用,分析影响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对会话中的沉默现象亦有所涉及。结论表明,该框架同样适用于汉语语境,对会话者沉默现象的解读要依赖语境;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发话人的面子威胁意图以及受话人的性格脾气等均影响着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孙胜难 《海外英语》2016,(4):194-196
采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言语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策略,以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使用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分析影片中不礼貌话语的体现及其语用含义,同时通过不礼貌言语的选择探讨其对人物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围城》片段语用距离及话语选择的语用分析证实了交际语用距离的不确定性。同时,语用分析还发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对于话语选择及交际语用距离的远近起重要作用;无论语用距离的大小,保护听者的面子对于礼貌是至关重要的;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能够影响交际者对语用距离的推断,进而影响交际者的话语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为研究基础,把喜剧小品中的不礼貌言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喜剧小品中所体现的库尔佩珀的两个框架,分析各种不礼貌(回应)策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并挖掘不礼貌言语的幽默功能。  相似文献   

5.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跨文化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的特征和表现方式,结合社会—认知语境观,对跨文化交际中无意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探究,指出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不仅依赖母语的文化模式和规范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共建文化语境,通过前语境—涌现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创建交流的第三空间,共同构建话语的礼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跨文化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的特征和表现方式,结合社会—认知语境观,对跨文化交际中无意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探究,指出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不仅依赖母语的文化模式和规范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共建文化语境,通过前语境—涌现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创建交流的第三空间,共同构建话语的礼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OK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它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总结了OK在不同语境中的四种语用功能:缓和功能、提醒功能、回应功能以及信息修正功能。对OK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诸如此类的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进一步揭示其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9.
竞争话语指的是竞争者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交际目标所建构的相关话语。在此过程中竞争者为实现该目标会采取多种语用策略,不礼貌策略是其中的一种。本文结合Culpeper(1996)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和Spencer-Oatey(2008)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以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三场辩论为竞争话语语料,通过定性并辅以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所使用的不礼貌策略,旨在发现双方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差异并探讨其达到的语境效果以及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原因,进而验证不礼貌理论和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在竞争话语中的解释力,并最终探索竞争话语的人际语用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有意不礼貌是说话者为实现交际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且威胁听话者及第三者的面子,引起情感变化,表征身份。基于课堂话语,本研究探讨有意不礼貌对身份的建构功能,皆在揭示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有意不礼貌的语用认知理据,然后分析了有意不礼貌语境下权势身份、人际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教师的身份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通过话语策略共同构建的;在本语料下,教师凸显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专制性。最后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从专制型模式到权威型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 ;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切适于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 ,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因而 ,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课题,在国内外多以欧美影视节目及论坛中违背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中文会话情境下的不礼貌研究比较少。本文依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湖南卫视纪实片《变形记》为语料,探讨Culpeper不礼貌模式在中文会话中的体现及不礼貌策略的语用功能,并试图解释叛逆期的青少年对父母不礼貌策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虚假不礼貌为日常人际交往常见现象,亦为语用学领域重要研究话题。通过分析文化娱乐综艺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的虚假不礼貌用语,本文拟探讨娱乐语境中虚假不礼貌话语的娱乐功能;并将虚假不礼貌语用事件分为前、中、后三阶段,分析娱乐功能如何贯穿虚假不礼貌的起承转合,从而加深对虚假不礼貌用语的辨别及其语用功能的理解,以促进虚假不礼貌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用预设是人们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产生于语用预设本身的特点。利用语用预设特点形成的交际策略,有助于提高语言质量,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6.
刘雅梅  王宁 《海外英语》2020,(7):226-227
重复话语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非常普遍,是人们实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选择受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影响,元语用意识进行调控的记过就是重复的选择,在语用层面的语言痕迹.该文以元语用理论为视角,以电视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为语料,重点分析其话语中的重复在不同语篇语境条件下所体现出的元语用意识,揭示交际过程中双方在理解、表达及交互结构中重复语的语用规律和语用特征,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重复话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英剧《唐顿庄园》中非平等权势间的不礼貌言语进行语用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不礼貌言语及其在交际语境中的功能,以及不礼貌策略选择与交际者权势的关系。研究表明,高权势者多使用更为直截了当的不礼貌策略彰显权势差异,低权势者则采用更为间接的不礼貌策略来争夺动态权势,限制对方权势。不礼貌言语策略的选择与阐述须将交际目的、语境及特定社会因素(权势关系)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8.
冲突,就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因利益、见解、目的、原则等不同而引发的某种抵触或争论状态。本文主要分析影视剧《双面胶》《婆婆来了》中的话语语料,对婆媳间的对话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冲突话语的引发语和回应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策略,试图避免、缓解、消除话语冲突,实现交际成功,避免因冲突而造成的交际中断现象,但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和顺应性也是交际成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不礼貌话语在社交媒体中屡见不鲜。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语料分析探究了2020年初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语用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礼貌语用意识薄弱,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在中、英文语料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具有生成多样性。本研究针对结论提出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元话语实现了语言交际中的人际及语篇功能,有助于显示无意识的语言选择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分析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来阐述元话语对特定语境的构建和体现功能,说明元话语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着与交际情景有关的语用信息,在特定语境中对于表达发话者的话语意图,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