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学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在寒假中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应该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学生居然无事可写,要么矫揉造作,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要么照搬照抄,没有新意;要么记起流水账,搞起大串烧。课后,我问学生:"寒假中,你们做过一件你们感  相似文献   

2.
生:老师,您别生气,我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才“榨”出了600字,您就凑合吧。 师:你们的作文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要么就是白开水一杯,你们“诈”谁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大多数的高中生惧怕写议论文,要么不想写,觉得没东西可写,要么想写但不知道怎么写。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我在课堂上尝试和学生相互启发、生发,在不知不觉中"聊"出思想的火花,聊成一篇篇好的文章。下面是我的一个"聊天式"典型课例:一天,我走到一个正低头玩手机的学生面前,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吗?"大家引用泰戈尔的名言纷纷答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推敲"的典故我们并不陌生: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是用"推",还是用"敲",以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也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的炼字不可说不经典,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一作文的现状:作文=难度高的作业=很难量化的作业。学生写作文是最感头疼的事,要么大翻特翻作文书,要么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要么缺乏个性,千篇一律,要么脱离实际,空洞无物。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人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     
课堂回放 师:生命是一段旅程.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应该有一个在路上.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今天这堂课我们以学习话题作文为主,通过"旅行"这个话题,学习话题作文的写法;通过话题作文"旅行"的写作,领悟人生旅途的真谛. 一、创意旅行识"话题" 师:这是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的中考作...  相似文献   

8.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界不争的事实,环顾时下学生作文,问题频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矫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口号连篇……作文教学拨乱反正、归回本质,这是作文教学发展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给予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要么觉得头脑空空、言之无物,要么东拼西凑、敷衍塞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要么觉得头脑空空、言之无物,要么东拼西凑、敷衍塞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相似文献   

13.
胡月义 《学语文》2014,(1):42-42
正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考场作文中常见的两种作文命题形式,而且大都要求考生自主拟题。然而,很多考生要么把拟题看作"小不点"随便应付,要么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却对其无从下手,结果所拟题目常常平庸无味,一开始就浇灭了评卷老师的热情。那么如何才能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在第一时间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呢?总的说来,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概括,简洁,有艺术性。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方法(所举例子均为该年该地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一、热爱生活,激发习作情趣  相似文献   

15.
正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受:学生的作文要么故作成熟,要么虚情假意;要么空话连篇,要么照搬照抄……上述作文真情缺失的现状比比皆是,这对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如何才能写出真情的作文呢?本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都很苦恼,甚至无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常常对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望文兴叹"。学生作文要么用词不当,语不达意;要么内容空洞,索然无味。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作文技巧的指导,而忽略经验、想象、体验、情感等作文内容的激活。学生写作时常常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要么感情漠然,干瘪生硬;要么笔是心非,貌合神离。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敢写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呢?我们根据小学生想玩、爱玩的天性,以"活动"为承载体,以"情感"为催化剂,以"体验"为突破口,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考场作文很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一说到师生之间,立马就是"我"生病,老师来补课",我"感动得要掉泪,不小心碰掉了一本书,老师弯腰捡,掉下一张纸,"我"一看是  相似文献   

20.
有一年,冯小刚受邀担任一场选秀活动的评委.活动期间,主办方暗示冯小刚,一名有来头的选手,已被内定获奖.冯小刚一听此事,怒不可遏:"既然获奖人已经定好,干吗还要我来当评委?"随后坚决要求退出该活动.主办方一下子慌了,许重金挽留冯小刚,冯小刚冷笑道:"既然是比赛,就应当遵守基本的比赛规则.你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我走人,要么你们取消内定获奖者!"主办方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取消内定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