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求中位数     
求中位数时,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单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为双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表中的这组数有9个,把这9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5个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它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4.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上有两个难点。第一是计算过程复杂,要先用这三个数的公约数去除;再用其中两个数的公约数去除,把另一个数移下来,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例如求12、16、18的最小公倍数,可从观察质因数入手,学生较易接受。①先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把它分解质因数。144=2×2×3×2×2×3 ②把12、16、18分别分解质因数。12=2×2 ×3 16=2×2×2×2 18=2 ×3×3 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144的全部质因数为2、2、3、2、2、3与三个数的质因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6.
填数游戏     
下图是由9个九宫格组成的,一共有81个方格。请分别在这81个方格里填入数1、2、3、4、5、6、7、8、9中的一个(其中一些数已经填好),使每行、每列都必须有1~9九个数,并且每个九宫格里也都必须有1~9九个数。  相似文献   

7.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三个重要数据,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我们先从它们的意义开始,学习它们的应用.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做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后“找”到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相似文献   

8.
三个三位数     
用从1到9九个数字,排成如下三个三位数: (1)第一个数:三个数字全是素数,且该数能被其数字之积所整除。  相似文献   

9.
找规律解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四册88页思考题: “把1,3,5,7,9,11,13填进7个空中,使每个圆圈里四个数的和都相等。”填数规律一、先把中间数7填入三个圆圈相交的中间空中,如图(一)。二、在将剩下的六个空分为三个内空,用a、b、c表示,如图(二);三个外空用A、B、C表示,如图(三)。三、将中间数7左边的三个数1,3,5编顺序号,分别  相似文献   

10.
下图的九个方格里分别填有1-9九个数,圆圈中的数等于它上、下或左、右两个相邻方格里数的和。那么,这九个方格里的数分别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六册17题是这样的: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使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这道题按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用探索的方法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数就行了。但是作为教师则需要知道符合题意的数组究竟有多少?探索出符合题意的数组的成功率有多大?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本文中用字母a、b、c、d、e、f、g、h、i表示九个数字。用abc=100a+bc=100a+10b+c表示由a、b、c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基础训练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页上,有这样一道换方思考题:把3、6、9、12、15、18、21、24、27这九个数填在右图1中的方格内,使每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它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解:由每横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可知这个相等的和数为(3 6 …… 27)÷3=45。先确定中心格内应填上什么数,暂记为“?”。由覆盖原理可知,中间横行、中间竖行及两个斜行,这些数的和应为(3 6 …… 27) ?×3=45×4(中心格内的数重复了3次),由此可得?=15。此数正好是这九个数的平均数,也…  相似文献   

13.
陈文杰 《江西教育》2002,(19):30-3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6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80+8)×125=□×125+□×125②(□+□)×37=35×37+65×37③102=□+□④43=□+□生1:①题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改写成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②题是把这个规律反过来用,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口算(把这个数改写成整十数与某数相加或整百数与某数相加的形式)进行改写的。师(指生1):…  相似文献   

14.
计算 1 966+ 1 976+ 1 986+ 1 :996+ 2 006 这 五个数 的 总和 是 多少华杯赛试题?( ) 这是一道等差数列求和的计算题 特点是已知 5 个加数 它们。 ,中前后相邻二数的差相等 都是 (10 构成等差数 列 要 求总 和 是), ,多少 解题关键是熟悉等差数列 。的求和公式与应用平均数或基数的求和公式 。公式 : 等差数列 的和= 首 项+ 末① (项 数的个数 2)× ÷。 奇数个等 差数 的平 均数=②中位数 即处于中心位置的那个 (数)。 它 们 的和 = 中 位 数 数 的 个 ×数 。 和=基数 可选最小数 数 ③ ( )…  相似文献   

15.
计算竞赛 1.28.8÷(0.4×0.1 8)= 2.0.76+29.44×1.6= 3.11111×99999= 4.(1+11+21+31+41)÷(9+19+29+39+49)= 5.0.1+0.3+…+O.9+0.11+0.13+0.15+…+0.97+0.99= 6.从1-9这九个数中选出八个数分别填入下面八个空中,使算式的结果尽可能大,你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2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13×5×6=13×(□×□)②19×□×□=19×(4×5)③25=□×□④16=□×□生1:……①②题是利用“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的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乘法口诀进行改写。师(指生1):你讲得好。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25×16,可以怎样计算能使之简…  相似文献   

17.
这个试验指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后的教学效果.用的是四省市编写的小学数学第二册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法如下:准备课,①通过教学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与一般加法对比;②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第一教时(新授),①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围棋子摆学具,围棋子可分上下两行,逐步增加摆的棋子,让学生对于什么是相同数连加及乘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②看摆棋子的列式比较 2×5 3×5 4×5 4×5 4×3 4×2 对每份数和份数的变化有清楚的了解.第二教时(新授),①巩固乘法意义.通过摆学具进一步弄清被被乘数是每份数也是相同的加数乘数是份数也是相同加数的个数;②让学生看算式摆学具如2×7,7×2,  相似文献   

18.
这是小学数学第九册 (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 )第 119页例 5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解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准备题:  苍海捕鱼队五月份捕鱼 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多少吨 ?(指名板演 )  2.提问:   (1)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30× 2000×   (3)根据题意列算式:  1000吨的是多少吨 ? 6…  相似文献   

19.
把1,2,3,4,5,6这六个数平均排在一个三角形的各条边上,使三边上三个数的和都相等,你会排吗?(这是小学生假期作业中一道智力题) 分析与解答:如图,把六个数平均排在三角形各边上,容易看出,三个角的顶点处各排一个数,三条边的中点处各排一个数,六个数刚好排完,计算每边上三个数的和时,三个角上的数分别计算了两次,因此三条边上共9个数字的总和就是1,2,3,4,5,6这六个数  相似文献   

20.
汉字换数     
1.在下面算式中“我、是、小、学、生、好”分别代表1~9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请你把式中汉字换成数字,使算式成立。我是小学生×好生学小是我2.下面算式中的八个汉字分别代表1~8这8个数,请你把每个汉字对应的数字找出来,使两个等式都成立。努+力+拼+搏=建+设+祖+国;努×努+力×力+拼×拼+搏×搏=建×建+设×设+祖×祖+国×国。筌汉字换数答案:1、21978×4=87912;2、1+4+6+7=2+3+5+8;1×1+4×4+6×6+7×7=2×2+3×5×5+8×8。汉字换数@东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