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马克思最喜爱的英国浪漫主义杰出诗人,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家”,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被压迫者的人.早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期,他因与同窗合写《无神论之必要》的小册子而被开除了学籍.当时,从无神论、不问宗教信仰的政治平等到民族独立,出版自由,改造自然等等英国民主人士的全部斗争目标,便成了雪莱自己的斗争任务.1813年,雪莱给世人提供的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虽然艺术上显得幼稚了一些,但它以瑰丽的想象和清新如醇的  相似文献   

2.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与拜伦齐名的大诗人。诞生于苏塞克斯郡的一个贵族之家,他六岁学拉丁文,12岁进入伊顿公学,对自然科学和哲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写诗。在牛津大学因撰写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被开除学籍。后因发表《麦布女王》触怒统治阶级,被迫离开英国前往意大利。著名的作品有论文《诗辩》、《麦布女王》,长诗《伊斯兰的  相似文献   

3.
雪莱(Percy B.Shelley,1792-1822)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其作品最为人所知的有《自由颂》、《西风颂》以及《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本文选自雪莱写给他“心灵的知己”伊丽莎白·西琴勒的情书,语言优美,寓意生动,表现了作者真挚而深切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正> 乔治·拜伦(1788—1824)、波西·雪莱(1792—1822)、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三位浪漫主义的年青诗人,也是英国第一流的诗人,可惜他们都早逝。拜伦死于三十六岁,雪莱死于二十九岁,济慈死于二十六岁。但他们在天才的火花熄灭之前,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三位诗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政治态度也有区别,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特色上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本文根据这三位诗人留下的部分作品,对他们各人的生活、思想和艺术特色,分别作一些肤浅的阐述,并进行一些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约翰·济慈(1795—1821)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爱美,常在诗中明显地流露出对美的崇拜,因而雪莱在《阿童尼》中说:“他本是‘美’的一部分,而这‘美’啊,曾经被他体现得更加可爱。”自雪莱以后,人们提起济慈,就往往把他和美联系在一起。《剑桥英国文学史》这样总结:  相似文献   

6.
玛丽·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是哥特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弗兰肯斯坦》中人造怪人的女性隐喻,表达了玛丽·雪莱对当时主流道德伦理观的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英国谍报员》(The British Agent,又名Ashenden)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Maugham)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入了毛姆根据他在一战期间为英国情报局工作的经历而写的六个故事和一些逸事。《英国谍报员》于1928年首次出版,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间谍小说(espionage novel)。与毛姆众多以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属地的异国风情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相比,《英  相似文献   

8.
论老舍与康拉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老舍与康拉德谢昭新老舍在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就受了狄更斯《尼考拉斯·尼柯尔贝》和《匹克威克外传》的影响。后来,他又系统地读了古希腊文艺,古罗马文艺,中古时代的北欧、英国、法国的史诗,但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由读《神曲》而认识了“细...  相似文献   

9.
威廉·亨利·布拉格(1862—1942)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伦敦大学教授。但他出身贫寒,父母节衣缩食,想方设法把他送到学校去读书。穷人的孩子懂得生活的甘苦,他发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被保  相似文献   

10.
一、波西.比希.雪莱其人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萨塞克斯郡,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雪莱生逢整个欧洲注目以视法兰西为争取建立新秩序的胜利而英勇战斗、矢志革命时期。雪莱是激进民主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素有“狂人雪莱”之称。他是激进派,对周围世界始终持有“狂人”  相似文献   

11.
卡尔·巴甫洛维奇·勃留洛夫(1799—1852)是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伟大的画家。出生于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师。他从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艺术教育,十岁时被送进皇家美术学院幼儿班学习。1819年,处女作《美少年那喀索斯》显示出勃留洛夫卓绝的才气。1822年毕业,被送往意大利罗马留学,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发展方向。意大利的学习,使他以追求理想化的美作为自己的基本创作风格,而且力求以古典美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虽然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里,如《意大利的中午》对于西欧古典主义中背景的枯涩、色调的僵化有所摒弃,表现出明朗与清新…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的经历让他立志要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哈罗德·品特的…  相似文献   

13.
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早在圣保罗唱诗班学校求学时,就创办和编辑了《唱诗班歌手杂志》。十七岁起在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当办事员,终日奔忙于繁杂事务之中,一干就是十九年.190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童年之歌》出版.由于他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的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散文集幻想作品《亨利·布罗肯》(1904)和《诗集》(1906)得到众人赏识,1908年他获得了一笔津贴,得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德拉·梅尔是一位多产抒情诗人和小说家。他才思敏捷,精力旺盛,直到晚年还源源不断发表新作,在他七十三岁高龄时,还出版了探索人生之路的长诗《旅行者》(1946),深获胜誉.德拉·梅尔之所以能在当代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完全归功于他那不可多得的、非凡超群的艺术才华。权威性的《朗曼英国文学指南》①说他的诗“韵律和遣词之优美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诗歌精品的典范。而在表达飘渺忽逝的神秘感受所处的幽静气氛塑造上独具匠心”。《聆听者》(TheListeners,1912)是诗人一举成名的佳篇,历来为西方诗歌选家收集。作为诗人德拉·梅尔的代  相似文献   

14.
约翰·克利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德国民族文学的伟大代表之一,诗人、剧作家和美学家。从1776年开始,席勒在杂志上发表抒情诗和剧本,并于同年秘密写成了第一个剧本《强盗》。不久又写下了他的第三个剧本《阴谋与爱情》。1787年来到魏玛之后,他先后写成了《希腊的神》等诗歌,出版了《三十年战争史》;接着陆续发表《论悲剧艺术》、《论激情》和《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等几十篇文艺论文。席勒一生创作了几十个剧本,并改写了一些名作,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阴谋与爱情》初名《路易丝·密勒林》,是席勒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5.
1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出生于乡村地主家庭。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804年进入伊顿公学,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歌《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相似文献   

16.
1.《君王论》作者是意大利的尼古拉·马基维利。该书是研究如何获得权力和保持权力的理论,并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进行阐述。 2.《天体运行论》作者是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该书建立了当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3.《血液循环论》作者是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此书论述并解释了哈维1616年的重大发现,在动物身上血液是循环的,对世界医学、人类健康产生巨大作用。 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作者是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书中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5.《常识》作者汤马斯·潘恩,是从英国迁到美国的移民。此书号召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 6.《国富论》作者是英国政治家亚当·斯密。该书认为,国家财富就是工农业创造的大量商品,要增加商品数量,就必须实行劳动分工,允许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出生于奴隶主骑士家庭,自幼在罗马接受教育,年轻时便开始学习法律,在早年还曾游学雅典。出道不久,西塞罗在律师界就名声大振,旋即在政界崭露头角,最后官至总揽罗马军政事务大权的执政官。他为后人留下了《论共和国》《论法律》等著作。现今政治法律思想著作都不能不提到西塞罗,西塞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九○七年,鲁迅就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诗人拜伦(1788—1824)与雪莱(1792—1822)的思想和创作介绍给我国读者,对拜伦、雪莱敢于向压迫者进行反抗斗争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诗作的成就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切实的评析。读拜伦诗,能使人们心神俱旺当鲁迅弃医从文,决定以文学为振兴中华的思想武器的一开始,就喜爱拜伦(裴伦)和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在一九○七年写作的《摩罗诗力说》中,对于拜伦等人在诗作中所表现的“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论史上,继第一篇文论——曹丕的《典论·论文》之后大约五十年光景,又出现了一篇文论名作,这就是陆机的《文赋》。这篇两千字左右的光辉论文,曾为日本的遍照金刚录入《文镜秘府》。它和《典论·论文》不同,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纯粹的创作论。《文赋》的作者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境)人。生于吴晋帝孙皓永安四年(公元二六一年),卒于晋惠帝泰安二年(公元三○三年)。在他四十三岁的那一年,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大将,封为平原内史,兵败被杀。他原是孙吴的贵族,他父亲陆抗,祖父陆逊,均系孙吴名将,并与孙氏联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