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人自著文学史自窦警凡始,对后来文学史著述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北方的林传甲和南方的黄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日本( )川种郎的影响,创造性少.黄人在文学史观上有较大的突破,不仅注意到文学发展的量变进程,也注意到文学史进程中的质变和突变,其文学观至今仍有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但他的<中国文学史>因坊间没有印行,仅为东吴大学堂教本,故流传不广.  相似文献   

2.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3.
"五步教学法"用于<外国文学史>的教学过程,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师精讲导读,教得得法;学生"读"、"写"、"说"结合,学得主动.五个步骤一气呵成,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这两端中,曹聚仁以史家的身份强调"史"的客观真实;而夏志清自居"文学批评家"宣布文学批评标准的公正无偏.但仔细阅读两部文学史著将会发现,个人经验在两部文学史写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公正与主观偏见在文学史写作中向来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本文由此提出另一种文学史书写的可能--亲历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史>突破了传统文学史分期的某些局限,赋予了"中国新文学"以更为准确的内涵;吸纳了学术研究的有关最新成果,克服了内容上的种种"偏枯"现象;采用了一种科学而清晰的叙述体例,具有简明实用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研究兴起了"重写文学史"热,在引进西方理论和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背景下,文学史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上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性、审美性和当代性的关注.新时期的文学史研究是对旧模式、旧观念的突破,是对新观念的寻求和新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应注意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定位: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金坤 《天中学刊》2000,15(1):57-61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的<先秦文学史>,堪称邃密群科、后出转精的"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佼佼者,是迄今为止,同类文学史著作中最为全面、最见功力、最具新貌的一部扛鼎之作.其显别于同类文学史著作的卓异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溯源探流,"史"迹明晰;二、视野宏阔,开掘深新;三、考论精当,品鉴精美;四、版本导引,方便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文学史教学实际,也应该处理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所以其编写应该坚持一项基本的原则:文学史编写要注意"文学" "史",即注意四要素构架的"文学"、注意多层级的文学"史"、注意差异性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是文学研究领域的大户,文学史论著数量繁多,而且越来越多,因此产生分辨文学史类型的问题。在已有大量的文学史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学史分类的基本原则与依据,除通史、断代史、分体史和专史等概念外,还论析了总体史、非史之史等文学史类型,希望更深刻地揭示文学史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文学史撰述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本质的再认识可以从新的高度剖析文学史,进而使对文学规律的揭示向纵深发展。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审美实践,因而文学史是审美需求与审美方式并行发展的历史,文学史的教学要注意为文学范畴的演进描绘出人类审美历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正本清源,在弄清和确定“学术史”、“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之上,探讨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学科的合法依据、体系分类以及建构方法。要建构一门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学科,首先应该很好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与方法》可以看作是洪子诚先生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延展,但它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同时还是对“写作与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一种尝试。这实际上是洪子诚先生对自己长期以来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一次清理,既有学术史的意义,更有学科史的价值。它的深刻意义,在于为“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或者说是“构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观察角度,一种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传记在古代隶属于历史,作者以史官为主,重在忠于历史,对历史负责,意在以史为鉴。进入20世纪,传记随着社会变革发生了转型,向文学领域迈进。传记作者的文学意识开始自觉并且日渐突出,传记作品的文学性渐渐得到强化,传记的审美功能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