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圆球这东西最圆满,浑凝调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有生命的文字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这里叶老把一篇文章比作圆球,文章的字、词、句、段等各个方面,都环绕中心,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因此,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主张“一篇圆满的文字”应像“一个圆球”。他说: “圆球这东西最是美满,浑凝调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就向中心环拱。而各部分又密合无间,不易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章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受这段话的启发,我们不妨把学生作文看成是按一定的圆心(中心)和半径(表达要求)画圆。又可把学生习作比作滚雪球,先要做一个小球(确定文章的基本内容),再慢慢地滚(逐层丰富文章内容),最后成为一个大雪球(一篇作文)。上述事例是对“层层扩意作文训练法”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议论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所谓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凡欲达到这些目标的,必须自己有一个判断,或说"就是这样的",或说"这不是那样的"。既有一个判断,它就充当了中心,种种的企图才得有所着力。所以如其没有判断,也就无所谓见解,也就没有议论这回事了。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这里所谓一个,是指浑凝美满,像我们取为譬喻的圆球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由观点(中心)、内容、条理、词句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有结构、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圆球,圆球有一个中心,文章的各部分是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的。这个比喻生动地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但是传统的小语教学往往将一篇文章肢解为字、词、句、段等,孤立地进行教学,进行训练。一篇课文教了之后,学生掌握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弄不清文章的总体结构,归纳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文章时,驾驭不住素材,不善于围绕中心组  相似文献   

6.
一、天空和天球 天空在人们的视觉中,是个半球形状。我国古代民歌有“天是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那么,太阳、月亮、星星为何能从西方地平线落下,而又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呢?是不是大地以外的天并不是个半圆球,而是个整圆球呢?根据这一印象,古代天文学家建立了“天球”的概念。我国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浑天说”。所谓“浑天”,就是“天球”的意思。东汉时期的伟大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还亲自设计制造了浑天仪,用它演示星空的变化,测量日月星辰的运行。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建立了科学的“天球”概念。  相似文献   

7.
郑小红 《成才之路》2009,(28):33-33
在新课改中,我阅读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文章,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求真求实,力图把真实的历史教给学生。如古代天文学相关知识,作为教师。本来相关的知识储备仅有唐代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意义当中有关的地圆学说表面知识。我不断地查找资料.知道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从汉代以来.就有“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盖天说认为天地是两个平行的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相距8万里;浑天说认为天是个圆球.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如何抓好写作教学,文中提出了一个中心,二个课堂,三线贯通的唤醒教育写作教学法,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智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如何抓好写作教学,文中提出了一个中心,二个课堂,三线贯通的唤醒教育写作教学法,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智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例题】如图1所示,阴影区域是质量为M、半径为R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挖去一个半径为R/2小圆球后的剩余部分,所挖去的小圆球的球心O′到原球体球心O的距离是R/2.求球体剩余部分(阴影区域)对球体外离球心。距离为2R、质量为m的质点P的万有引力F.  相似文献   

11.
一、逆推寻觅直插中心顺藤摸瓜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好比一个圆球,围绕着一个中心,每个圆部分各得其所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把握文章中心和思路去顺膝摸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挑山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怎样一幅画?从画上的景物看,“陡直”说明了什么?(说明路难走);“似乎没有尽头”说明什么?(说明路程长);“给  相似文献   

12.
曹阳 《新作文》2004,(7):93-95
2004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是一篇命题作。试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包容”的命题,第二部分是写作提示和写作要求。其中“写作提示”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对题目含义的解说:“‘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另一个是对写作范围的提示:“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一、要在把握准教材的思想教育点上加强 叶老的语文教学“圆球论”认为找准一篇文章的中心至关重要,因为“一篇文章的各部分……环拱手中心,为中心而存在……”教师在把握教材时,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总体和个性。找准了文章的中心,弄清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思想渗透才有附着物,德育渗透才有最佳结合点。 例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文字:“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引导学习理解这段文字时,有的老师依据文章“对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段落教学是由句过渡到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段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认识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小学语文段落结构教学作些例析.段落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一般来说,无论是记叙、说明,还是抒情议论,凡属能够独立表述一个完整意思的段落,即完全段或称规范段,它的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起始部分.概括提出本段的内容或中心,确 定全段涉及的写作范围或中心意思,一般以首括句出现.它的作用在于介绍或说明全段要说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少年写作叙事客体对象逐渐脱离过去那种简单的非好即坏的一元思维 ,以及“一个中心、两个翅膀”式的话语模式。所谓的“一个中心” ,即中心事件、中心人物和中心话题 ;所谓“两个翅膀” ,即一个翅膀歌唱到蓝天白云境界 ,一个翅膀“批驳”到地狱之门。写作叙事客体常常以阶级、以革命、以红黑来确定话题 ,以学校、工厂、农村、家庭为范围 ,以致写作客体对象的范围越走越宽 ,视域越看越短。我们的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是写作的前提之一。所谓行万里路 ,就是强调写作要有广泛的生活积淀 ,一切写作材料来自于生活和自然中所观察…  相似文献   

16.
议论文写作除了应在整体结构上注重层次分明,更应该在重视主体论证的构思练笔。主体论证由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四个组成,各部分紧密相连,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事实论证不应只是事例的简单介绍,摆出事实后应对应围绕中心做出恰当的分析,合情合理展开论证说理,而且各部分不是死板的相连,可以灵活地展开说理。  相似文献   

17.
老鼠进洞     
游戏材料 水果纸箱、小铃铛、易拉罐各两个,小木棍两根,塑料圆球冰淇淋盒一个,及时贴若干,毛线少许.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一)总分总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模式,尤其适用于议论文写作.总分总式结构也叫三段论式结构,即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作出总结.引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要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读者注意.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9.
精彩句段     
刘彦麟 《红领巾》2009,(10):I0002-I0002
“旋转美人鱼”的底盘是一个大大的“锅盖”,“锅盖”上面有十几个小圆球。我们坐进小圆球里,按一下“准备好”的按钮。等大家都准备好.“美人鱼”呼地一下转起来,越转越疯狂。  相似文献   

20.
乞丐     
我看见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是一个符合所有人想象的乞丐。他没有健全的四肢,原本应该是双腿的部分只是一对畸形的圆球。他匍匐着,用双手进行着费力地爬行,在地铁的车厢内乞讨,手里握着零星的几枚硬币,不知是一元钱还是一角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