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讳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2.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菊,这在诗人还贪慕什么呢?田园村居生活文学史上是众人皆知的,除此之的自由美好与误落尘网、久在樊笼外,“飞鸟”的意象也频频出现在陶的羁鸟的无助无奈形成了鲜明的渊明的田园诗中。这里,我想选取对比,由此更可反映出诗人如鸟飘陶诗中三只飞鸟意象的描绘,略作飞、如鱼跳跃、如烟缥缈的自由观。分析,以求对陶渊明的人生观念、二、归鸟《饮酒》(其五)是陶思想情趣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渊明众多“归鸟”诗篇中最能体现一、羁鸟陶渊明的《归园田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真居》借安祥静谧的田园村居生活,我思想的诗篇。“山…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意象群主要有鸟、松、菊、兰等。此组诗通过所描绘的生活尽显其意象特征,透示出陶渊明内心情感与人生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广阔深远意境,这一探索的目的,是通过陶诗意境的构建发现诗人的精神家园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诗歌在意象艺术的创造上造诣极高,平淡醇美,意境深邃。诗中的“飞鸟”、“菊花”“酒”等主要意象展示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凸现了诗人的奋斗精神和高洁的人品,以及崇尚自然、任性率真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这三种意象,偏爱描绘清淡自然的画面。联系司空图的意象观,其诗歌中菊、鹤、松意象的选用,蕴含着司空图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心理,该文化心理正是晚唐诗人的典型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诗歌主要意象既不是人们所说的酒,也不是菊,而是风和鸟。其中,风有两种情感方向:寒风——生活的印痕和自我的对立,暖风——心灵的抚慰和自我的获得。而鸟则是自由的象征,无论是飞鸟还是羁鸟和归鸟,都是其追求自由的人格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构成陶诗的相关主要意象-鸟、酒、山-入手探讨其建构方式,重点分析了鸟、酒、山三个主要意象所蕴含的丰富象征、喻比意义,指出三者的完美统一构成了陶渊明的生命轨迹.文章认为不同环境下的鸟儿实象征了陶渊明出处宦途的身影以及主要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积极入仕、归隐田园和委运大化的自由化身;陶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酒主要是韬晦保身、追求长寿、解忧遣怀和交友行乐的传统利良托;山的意象被赋予了艰难困苦、自由自然、羽化登仙和大化永恒的意义.笔者结合某些典型诗例的具体分析,从而揭示了陶渊明的思想特征及其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洪静云 《文教资料》2007,(23):90-93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诗歌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陶诗三种鸟意象的意象类型、意象结构及其象征意义。其旨要有五:一是鸟意象是陶渊明全部人生历程形象生动的艺术写照和艺术化身;二是飞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少年乐观的幻想——生命飞舟;三是羁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出仕慨叹的深悲——自我警醒;四是归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归耕欣愉的妙悟——精神家园;五是陶诗鸟意象另辟一境,对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纵观古今,酒与诗和诗人都有着奇妙的联系。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  相似文献   

14.
<正>"酒"无疑是陶渊明、李白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他们二人融入各自的生命体验,在各自的时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后人酿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两坛滋味迥异的美酒。本文中,笔者将以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基础,解读"酒"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象,在陶渊明与李白两位大诗人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异同。无论是陶渊明的"把酒话桑麻",还是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酒"作为中国士人生活中一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鸟”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不同类型的鸟的形象和陶渊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都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6.
“鸟”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不同类型的鸟的形象和陶渊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都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著名诗人。他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曾积极投身于政治,但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与斗争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逸的人生之路。酒、菊、鸟,是他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与田园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诗中之象,更是眼中之景、心中之意,充分折射出陶渊明的精神品格和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8.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指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