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里谈她的父亲罗伯特·肯尼迪周年编译罗伯特·肯尼迪被害25年后,他的女儿克里·肯尼迪·科莫谈起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往事,以及他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罗伯特·肯尼迪是位政治家,但是美国人民却视他为明星。那年春季竞选期间,作为美国参议员的他,无论什么时候出现,...  相似文献   

2.
1960年,玛丽莲·梦露已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传奇式人物。她已与阿瑟·米勒结了婚,在演员排演场的讲习班里受到鼓励,她梦寐以求的成就似乎是近在咫尺。很难得,她给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特一次会面的机会。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待来访者。两年后,在她36岁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3.
梦露鲜为人知的画册出版佳长会译玛丽莲·梦露的一些快照在一座后院里埋藏了20余年,不久前被修复完好编辑成册,以每本600美元的售价出版发行。林肯·明特出版公司的出版商说,为使这些照片恢复原样,曾是梦露知己的肖像摄影师安德烈斯·德迪内斯花费了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遗孀的最后港湾白敬萱杰奎琳·肯尼迪·翁纳西斯每隔几个星期就要到纽约的一位医生那里去进行一次检查。为了不让别人认出来,她总是披着斗篷,由老伴、64岁的莫里斯·坦佩尔斯曼陪着在早晨7点钟到达那里。坦佩尔斯曼让杰奎琳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等着,自己先去候诊...  相似文献   

5.
道奇 《世界文化》2001,(2):21-22
1932年11月8日夜晚,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节日盛宴上,斯大林与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发生了争执。“喂,你喝呀!”“人民之父”斯大林突然对没有喝酒的妻子说。“我不是你的‘喂’!”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不满地反驳一句,并生气地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第二天早晨,在乌索沃车站旁边的“祖巴洛夫-4”别墅找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手里握着一支像玩具一样的小型“瓦尔德”手枪,枪是她兄弟送给她的。这是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回忆录中叙述关于斯大林妻子自杀悲剧的典型说法,确切地说,这种说法是别人告诉她的…  相似文献   

6.
彼得·劳福德,一个普通演员在肯尼迪家族的社交场合及私生活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彼得·劳福德,一个普通演员在肯尼迪家族的社交场合及私生活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实际上,彼得·劳福德未曾有高水平的上乘之作。在米高梅 影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2·17—1827·3·26)可惜,可惜—一太晚了!A.W.塞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传》,H·E·克雷比尔编(1921)贝多芬最后一次患病时间拖得很长,也很痛苦。这场病始于1826年12月初,当时他刚从乡下探望兄弟同到维也纳,此后就足不出户,一直卧病在家。水肿是  相似文献   

8.
1956年7月1日,剧作家阿瑟·米勒和好莱坞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结婚,舆论哗然,用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的话说,他们的婚姻把“伟大的美国大脑”和“伟大的美国肉体”结合在了一起。米靳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和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其所带来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他的作品获得的无数奖项。半个世纪后,当享年89岁高龄的剧坛泰斗由于心力衰竭生命消逝时,再一次被媒体与梦露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炒得沸沸扬扬,仿佛,只有借助美人的名声,剧作家的地位才能永远光辉灿烂。在蜚声美国剧坛之前,阿瑟·米勒曾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滋味。米勒1915年出生于一…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本刊从本期起特连载李桅同志迻译的《普希金传》中的两章——《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普希金传》的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作家兼文学研究工作者,1911年卒业于敖德萨诺沃罗西大学法律系。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起着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工作。他所写的《苏霍瓦·科贝林的罪过》受到过高尔基的赞扬。传记和传记小说是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这部《普希金传》则是他传记作品中的一部力作,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记述了伟大诗人的一生:从就读皇村,流放南国,囚居故里,受辱宫廷,直到死于决斗.《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速两章,写得尤为扣人心弦,史家的信实和作家的激情交织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援引,则使读者在深入了解诗人悲剧性的死的同时,更增加对他的景仰,痛惜和缅怀之忱。  相似文献   

10.
丽贝卡·韦斯特是个才华横溢的英国女文豪。她七十年文艺生涯中写出的作品包括新闻报道、政治评论、小品杂文、历史和小说等。1983年3月15日她在伦敦寓所逝世,终年九十岁。丽贝卡的死因未曾披露。但其文学秘书,伦敦彼得秘书事务公司的帕特里夏·卡瓦纳说,她死在病床上,也许是因为岁数太大,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卧病不起已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1.
约在一百五十年前,1837年2月,俄国大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为了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名誉,决斗而死。普希金夫人形象的某些重要方面,有的为人所共知,有的则暧昧不清。因此,众说纷纭,各执一端。有人说她是“祸水”,有人又几乎把她捧到守护天使的地位。那么,娜塔丽娅·冈察罗娃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呢?  相似文献   

12.
在订婚很长一段时间后,1860年5月,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与利齐·西德尔结为伉俪。他们初次结识时,她是一位缝纫师的助手。她聪明漂亮,并曾给罗塞蒂的一位朋友当过模特儿。罗塞蒂老年时代的朋友霍尔·凯恩记叙了这场婚姻的悲剧性结局。一天晚上6点左右,夫妇俩应一位朋友之邀,乘马车前往利歇斯特广场一家餐厅赴宴。对年轻的妻子来说,这一天已经够呛了,还未到达,罗塞蒂就注意到她的紧张,遂劝她回家。她不愿意,因此只好赴约。大概她的紧张情绪并无好转,他俩8点钟就离开宴会回家去了。  相似文献   

13.
与丈夫德维特·华莱士(1889—1981)共同创办了《读者文摘》的莱拉·阿奇逊·华莱士于1984年5月8日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县住宅里悄然辞别了人世,享年九十四岁。在由她经手营建,而又为她无限喜爱的宽阔的华莱士宅邸——“高窗”的周围,仍如往年,盛开着色彩斑斓的水仙花和郁金香。莱拉·阿奇逊·华莱士将她的一生和绝大部分财产献给了文化艺术的振兴和保护事业。因修建水库而使尼罗河水量增加,为挽救古埃及阿布·新贝  相似文献   

14.
1951年《泰晤士报文艺副刊》的读者来信栏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篇是有关现代英国文坛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文章,一位读者指责她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契诃夫作品的骨架上披上了英国的外衣,由此引起了争端,议论纷纷。最后闹得曾是她丈夫的约翰·密德尔顿·墨雷都亲自出马了。另一篇是关于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文章。一位罗塞蒂研究者初次披露了这位诗人兼画家与威廉·莫里斯夫人之间的私情。众所周知,《生命之屋》是罗塞蒂的著名十四行组诗。过去一般人都认为这部诗集只是以他的妻  相似文献   

15.
汤姆·林肯当时正在寻觅一个女人,作为能与他同甘共苦的终身伴侣。汤姆的目光落在一位皮肤浅黑的年轻女子身上。她是露西·汉克斯的女儿,又是托马斯和伊丽莎白·斯帕罗夫妇的养女,与斯帕罗家一起生活,因而人们时而叫她南希·汉克斯,时而叫她南希·斯帕罗。1784年,露西·汉克斯在弗吉尼亚州生下了女儿南希后,便抱着她那襁褓中的宝贝儿沿着“荒野大道”,经过坎伯兰加普,来到了肯塔基州。南希的母亲出这趟远门时才19岁,把南希的父亲留在弗吉尼亚州。在润湿的薄暮中,她会朝着裹  相似文献   

16.
本年度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埃玛·汤普森与记者杰夫·海沃德谈论了她的最新影片以及她和丈夫肯尼思·布拉纳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为一个学大国,不仅为世界学奉献出数不清的大师,也为世界坛贡献了千余种名目繁多的学奖项。其中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非龚古尔学奖莫属。龚古尔学奖的创立是龚古尔兄弟。与化学家诺贝尔不同,埃德蒙·德·龚古尔(1822-1896)和弟弟于勒·德·龚古尔(1830-1870)都是法国的作家,在法国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100年后,安卧在蒙马特墓园的龚古尔兄弟一定不会想到,人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小说,而是因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学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美国的浪漫派诗人、侦探推理小说的先驱者爱伦·坡一生经历之奇特是罕见的。他的生身父母是流浪艺人。他三岁时,父亲去向不明,而母亲因患严重的结核病倒在里士满慈善医院的病床上。他母子的悲惨遭遇在报上登出以后,居住在里士满市的富有的烟草商约翰·爱伦极为同情,向这可怜的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久,母亲去世了。爱伦·坡成了那位烟草商的养子。从六岁起他在英国接受了五年的教育,返美后曾入大学和士官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爱伦·坡18岁时发表《第一诗集》,开始了作家的生涯。母亲死时年方三岁的爱伦·坡全然不记  相似文献   

19.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20.
可怜的克拉丽莎被贪婪和淫荡所害,度过了悲惨的一生。她的柔情被历代读者嘲笑、斥责。但最后,电视确认塞缪尔·理查森的书信体小说的女主人,并非死得徒然。数年前,当英国广播公司戏剧部决定将塞缪尔·理查森(1689—1761)的名著《克拉丽莎》改编成电视剧时,他们肯定,克拉丽莎的名字不会在一般观众中引起震动。在新的大卫·科波菲尔和新的简·爱会引起一片欢呼的地方,新的克拉丽莎只会让人耸耸肩膀,打个哈欠,漠然走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