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于1911年的短篇小说,描写靴匠格斯拉有一手精妙手艺,能做全伦敦最好的靴子,却最终饿死的故事。要真正解读《品质》,深入了解格斯拉,笔者认为需要在格斯拉身上设置三组设问——"变"与"不变"、"怪"与"不怪"、"幸"与"不幸"———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完成对格斯拉先生品质的认同和感动。一、"变"与"不变"照理说,有一手精妙手艺,能做全伦敦最好的靴  相似文献   

2.
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品质》确实是一篇有着深厚悲剧色彩的小说。伦敦城最好的鞋匠格斯拉,有着最神妙的手艺,做出全城最结实最耐穿的靴子,最终竟然被活活的饿死,这引发了笔者和学生深深的思考和感叹。由于学生受生活阅历和阅读水平的限制,一般的学生会认为格斯拉值得同情、怜悯,然后把原因都归结于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公平。这些词语似乎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阅读总结时的通用词,标签词。  相似文献   

3.
<正>初读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一路下来似乎"感觉平平",无非是写"我"多次去格斯拉店铺里订做靴子的事情及一些简短的对话,但读至文章的结尾,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听到那位"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说到格斯拉这位能够做"顶好的靴子"的人最终竟至于饿死时,不免怦然心动。仅仅是格斯拉的死亡、饿死结局本身,让我们心有所动吗?很少有教师引领学生贴着文本、从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4.
登山靴     
我是一双普通的登山靴 我的理想就是和我钟爱的旅者一起 登临山顶 从还是一张兽皮的时候开始 从还是一块橡胶的时候开始 我的理想就如晨光 从兽皮的毛囊 从橡胶的粘连  相似文献   

5.
快靴     
范锡林   《课外生活》2011,(1):8-13
“限你们在十天之内捉住大盗歪歪风,否则每人打五十大板,全部革职查办!”  相似文献   

6.
阅读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常常为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高贵品质所打动,那种灵魂深处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说……格斯拉先生是个鞋匠,生活在社会底层。大凡生意人都以赚钱为目的,有极强的功利性;可他不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小说中的"我"看到格斯  相似文献   

7.
鞋靴设计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后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一致性探讨,指出了鞋靴设计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传统文化与鞋靴设计之间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8.
《品质》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对"我"与鞋匠格斯拉为定做靴子而有多年交往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一位令人尊敬和同情的手工艺人形象。由于内容并不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但是文中一共有九次描写"我"进格斯拉店铺的情景,细细品味这九次描写,不能不赞叹作者卓越的描写艺术,本文将从五个角度品读,感受作者看似漫不经心恰是独具匠心的描写技艺。  相似文献   

9.
通过成功地修复采煤机导向滑靴,详细介绍导向滑靴的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格斯拉兄弟是工业化时代的“骑士”。从外貌、经营方式、职业态度等各个方面都证明,格斯拉兄弟是手工业时代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张婷 《现代语文》2008,(8):115-115
一、人性美 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会发现格斯拉平凡一生所体现的生命价值——生活愿望。格斯拉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做出有品质的靴子。他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店铺里,认真的做着靴子。但就是这个凭自己手艺生活的格斯拉,却最终被饿死,这样的经历不能不让人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双已经很破旧的靴子了,主人拎着鞋带准备把它们扔掉,主人的手扬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14.
《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有着很好的手艺,做着很好的靴子。但是由于残酷的商业竞争,再加上他本人有点固执的高傲,使他渐渐失去了生意,最终悲惨地饿死。对于格斯拉兄弟的死,别人既觉得同情,又觉得奇  相似文献   

15.
鞋靴作为一种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较为紧密的实用艺术形式,它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它们的物质性和实用性;其二是它们的精神性和审美性。这两个层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6.
<正>《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版块中的一篇小说,它出自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小说讲述了鞋匠格斯拉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因为机器生产对于手工业作坊的冲击,生意越来越清淡,最后悲惨地饿死了的故事。小说赞扬了鞋匠格斯拉诚信敬业,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小说的主旨似乎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的选择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众多同类商品中,人们之所以青睐某品牌的商品,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品牌满足了其某种心理诉求,或说这个品牌给予了人们某种文化上的享受。本文将探讨鞋靴品牌开拓,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打造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中,主人公格斯拉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他身上体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他不仅能坚守一个手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制作靴子的手艺尤为精湛。在作者很年轻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作者是这样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靴手艺的:“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关键摩擦副零件滑靴的受力,导出了压紧力和分离力的计算公式;介绍了滑靴设计方法中的剩余压紧力法,包括零件材料、压紧力系数的选择以及滑靴关键几何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