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福清著《宋代集句诗研究》是在其《宋代集句诗校注》文献整理根基上的精心撰构之作,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宋代集句诗之发展及价值的论著,在宋代集句诗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或奠基意义。该著系统地对宋代集句诗作家与作品进行了较为翔实可靠的研究,第一次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宋代集句诗之单体文学发展史的撰写,并较为准确地体现出这一文体之演变流程与发展脉络。同时,在充分认识集句诗之“集”所带来的信息密集之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可贵功能,将宋代集句诗所蕴藏的文化历史学研究价值及文献考据学价值发挥到极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集句诗拓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明华《集句诗嬗变研究》一书对历代集句诗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较系统、全面地勾画出集句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探讨了集句诗嬗变趋势与"创作诗"之关系、集句诗创作与理论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等。全书既有对集句诗发展的宏观把握,又有详细的个案研究,点面结合,颇多胜义。此书与其另一著作《集句诗文献研究》一同形成对集句诗的系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集句诗研究的薄弱局面。  相似文献   

3.
我校文学院张明华教授与李晓黎博士所著《集句诗嬗变研究》已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对中国古代的集句诗文献进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勾画出集句诗发展的基本线条:最早出现在西晋,在北宋开始发展起来,到南宋则大大加速。可是,在与南宋并立的金国和后来灭掉金国和南宋的元朝统治下,集句诗却消歇了。明代建立后,集句诗迅速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终于在清代实现了繁荣。在不同的阶段,集句诗具有不同的题材和艺术特征。为了突出每个阶段集旬诗的特点,该书分别选取各个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体分析,点面结合,互相映衬,共同揭示了集句诗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该书又深人探讨了集句诗与一般意义上的创作诗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创作诗,集句诗不仅具有天然的滞后性,而且也有不断追求与其“同步”的倾向;集句诗与创作诗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最后,该书还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诗理论的发展,勾勒出其从简单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从重视娱乐性到重视实用性等各个方面的演化轨迹。作为第一部专门研究集句诗文学发展的专著,该书的出版将对集句诗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集句诗到了北宋王安石手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对集句诗的重视程度、集句诗体裁的开拓、主题的严肃方面,还是艺术的提高上,北宋一朝均无人出王安石之右,加之,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影响、庇护晚辈的创作,故而在他之后,集句诗成为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集句是借他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好的集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集句按类型可分为集句诗、集句联,集句诗钟三种。集句诗,就是将前人的诗句信手拾来,巧妙地集成一首诗,以抒情言志。文天祥在燕京坐牢的三年间集杜诗二百首,他在《集杜诗》开头一段自序:“余坐幽燕狱中,无所为,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  相似文献   

6.
集句联选析     
<正>集句,就是集古人成句;集句联,就是从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中集录古人成句作为对联。集句联在各种形式的集句(如集句诗、集句词、集句碑文)中最为流行,是对联中很显赫的派系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三副精彩的集句联:(一)此江若变作春酒;问余何事栖碧山。这副对联是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到古镇采石游  相似文献   

7.
陈禅心的集句诗具有"诗史"的突出特点,不仅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记载了自己的出处行藏,而且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陈禅心的集句诗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集句联浅说     
集句联就是从诗词曲赋、碑帖、熟语、宗教经典中集录成句为联。联语要保留原文词句,浑然天成,另出新意,还要符合对联对声律、对仗、平仄的要求。 关于集句联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始于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她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相似文献   

10.
石延年和胡归仁是北宋最早的集句诗人,他们的集句诗具有多方面的开拓意义:开创了“集”众多诗人之“句”的新风气;写出最早的“集唐诗”;开始采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形式;不但用集句诗抒情言志,而且还将其作为调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所谓集句,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集句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的一种,是用别人的诗句集合成诗。它起源于晋傅咸的《七经诗》,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集句诗在北宋的勃兴与宋诗特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宋诗的拟古、"以才学为诗"都影响到集句诗的创作;而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也间接为集句诗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1一集句,就是集古人成句,连缀成篇,为旧时作诗方式之一,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宋代蔡绦说:“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西清诗话》)持相同见解的尚有明代的李东阳、郎瑛和清代的何文焕。“集句诗,宋始有之,盖以律意相称为善,如石曼卿王介甫所为,要自不能多也。后来继作者,贪博而忘精,乃或首尾声衡决,徒取字句对偶之工而已。”(《麓堂诗话》)“集句起于宋荆公、曼卿,可谓绝唱。”(《七类修稿》)“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相似文献   

14.
《闺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最 后有四句诗:"也曾飞絮谢家庭,欲化西园 蝶未成。无限春愁莫相问,绿阴终借暂时 行。"这四句诗的作者分别是李山甫、张泌、 赵嘏和张祜。这种拼凑前人诗句而形成自 己作品的写作形式称为集句。由于此例中 四句诗的作者都是唐人,故又称集唐。 西晋傅咸集《孝经》《论语》《左传》《诗 经》等,得诗十首,总名《七经诗》,是最早的 集句作品,傅咸因此被称为集句创始人。北  相似文献   

15.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集句诗,就是摘取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而成的诗。它起于晋,盛于宋,此后各代续有所作,名诗迭出,成为诗歌创作的另一流派。集句诗大都集前人的诗句,或杂集众人之句,或专集一人之句,既是“拿来”的,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若构思得好,则妙合无痕,浑然犹如天成,精妙一如己出,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词人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句话一方面说明词人善于驾驭、调度前人诗句的文学才能,另一方面也可窥见贺铸诗词创作的另一手法及技巧。从有关史料来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当始于晋代傅咸的《七经诗》(今存孝经、论语…  相似文献   

17.
林峻坚是新加坡现代文坛上非常少见的集句诗人。其《海外客诗集》共收诗968首,原创诗歌166首,集句诗歌802首,集句的对象主要是陆放翁诗,集陆诗共计791首。愁、酒、坚守与旷达是集陆诗的三个重要主题。艺术上,这些诗歌全部采用七绝的形式,俊爽流利,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或以创意取胜,或以情韵见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体裁单一,重复率较高,少数作品质量较差等。无论是研究新加坡旧体诗的创作,还是研究海外集句诗的创作,又或者是研究陆游诗歌的接受与传播,林峻坚的集陆诗都是不应当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宗廷虎、李金苓先生的大著《中国集句史》能够发掘前人所未梳理过的集句原始资料,于众多的书籍中探矿融金,从史的角度进行爬梳,廓清了"集句"的滥觞,铺绪"集句"在史上的全貌,不仅对研究各种修辞格历史有牵动,亦能对推动修辞格史的全面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句史》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