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特里娜”飓风于今年8月29日登陆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使新奥尔良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数千人死亡,成为美国自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以来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一、一种极具摧毁力的气象灾害——飓风 1.性质中心附近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在不同海域有着不同称谓。一般来说,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至格林尼治子午线,以及160°E以东的南太平洋的洋面上生成的称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称台风。具体为:发生在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源于“Hurrican”,是加勒比海地区传说中“邪恶之神”之意;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称“台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  相似文献   

2.
开端     
《新作文》2006,(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开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相对论·蝴蝶效应》中有这样一句话:“系统初始量微小的变化,便能引起计算结果的巨大误差……南美洲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便会引起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万事开端的好坏,往往预示着其成功与否。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更是一种必然。2004年9月1日,初三的开端,也许有人认为中考还有一年之隔,实际上中考已经在悄无声息中硝烟弥漫……初三的开端,没有了喧嚣与浮躁,没有了不安与打闹;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一份紧张,一份忙碌,一份…  相似文献   

3.
洋面差之谜     
“水平”一词人人都用过,可水都是平的吗?不,不用说特殊地段,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面都不一样平。一般是太平洋的洋面高于大西洋的洋面,只有到每年的2月份,两大洋的洋面才趋于平衡。这一现象从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成了世界自然之谜。探索才有发现,尝试才有成功。现在,人们已找到了答案。因为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有马六甲海峡相通,所以把印度洋和太平洋看成一个大水体;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有挪威海相通,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另一个大水体;虽然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有白令海峡相通,但此海峡窄而浅,而且经常被坚冰所封闭,故可以认为它们不…  相似文献   

4.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5.
秦德岐 《科技文萃》2001,1(1):100-101
俄航空航天局长科普捷夫在11月16日举行的俄联邦政府会议结束后向新闻界宣布俄罗斯计划在2001年2月27日至28日,把在太空运行了近15年的“和平”号空间轨道站坠毁到太平洋。他说,137吨重的“和平”号空间轨道联合体届时将坠毁在离澳大利亚1500到2000公里处的太平洋水域。在轨道站坠落之前,俄罗斯还将向“和平”号发射一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它所携带的燃料产生的动力足以将巨大的轨道联合体推至降落区域的上空,使其安全坠毁到预定区域。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环太平洋地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后期美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环太平洋地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后环太平洋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三次高潮,进一步加强了此地区在世界的地位。当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时代”。  相似文献   

7.
刘树田 《中学科技》2008,(10):24-25
人们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2000多年前,庄子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这个意思;另一种观点认为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这样解释宇宙——切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可再分的“宇宙之砖”,并它们叫做原子。  相似文献   

8.
几位老师在一起讨论李白诗《望天门山》的教学问题,在谈到“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的诗意时,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逆流而上。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坐的那只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二是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不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而是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看到的从他对面逆流而上的另外一只船。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看见另外一只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三是认为“孤帆”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他顺流而下。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乘船顺…  相似文献   

9.
论语言的美     
语言要怎样才美?现有四种说法:一种认为朴素才美,朴素最美;一种认为要有“丰富的颜色”,华丽的语言才美;第三种观点从风格的角度立论,认为“朴素的文字”,“华丽的词藻”,都是美的,可以百花齐放;第四种看法认为语言的美包括“壮丽美,含蓄美,绚丽美,朴素美”,等等,是丰富多彩的。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到“美”的含义上来。这里说的“美”,显然是指它在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另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于惩罚本质内涵的理解存在两种向度,报应性惩罚观认为惩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92年11月27日~3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会议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及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特色理论”的历史地位,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观点认为,“特色理论”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开始 ,人们在台风天气预报中会听到一些“龙王”、“玉兔”、“杜鹃”、“海马”、“悟空”、“海燕”之类的字眼 ,这是我国与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自 2 0 0 0年 1月 1日起在发布台风气象信息时同步雇用的新热带气旋名字。它为严肃刻板的气象科学技术增添了形象而浪漫的色彩。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气旋涡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 ,名称各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让台风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是一位美国作家的杰作。 1941年 …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开篇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到底是因何而引起的 ,历来论者颇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大语境论者认为“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 1 92 7年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 ,就不能不隐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一封信》与《那里走》所表露的正是这选择的困惑” (钱理群《重读名著》)。很明显 ,大语境论者认为朱先生的“不宁静”是由他生存的时代使他“困惑”“彷徨”所引发的 ;另一种则是庸俗论者 ,他们认为“不宁静”可能是由与老婆吵架引起的。笔者认为后者固然可置之不理 ,就是前者…  相似文献   

14.
<正>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因受到政策利好提振,券商板块持续走强,其中走势最为抢眼的龙头股自然要数太平洋证券。截至8月15日收盘,太平洋报收4.96元/股,较7月24日收盘价的2.66元涨幅达到86.47%,盘中更一度刷新2017年以来新高。太平洋能有如此强劲的上涨势头,恐怕与其股价较低、市值较小,便于资金炒作的特点有较大的关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第一大股东的归属至今尚未尘埃落定,或许将导致这只被市场选中的低价股面临“无人当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16.
一种观点认为。“毛周体制”说既无献依据,也不能涵盖历史上我党领袖人物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党史研究利少弊多;另一种观点认为,“毛周体制”有三个支撑点:其一是“毛周之间的相互选择”,其二是周恩来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其三是周恩来的政治艺术,因而使“毛周体制”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种观点认为,对“毛周体制”的提法应慎重,应从理性的高度论证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尽可能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对毛合作的教材机制作辩证的分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真理的定义大体有三种意见: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二是现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大纲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在人的意识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三是还有的同志认为真理一词“是有两种含义的:一种是客观真理,那是指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种是主观真理,那是指人的正确认识,即科学真理”。(以下简称两种含义说)我们赞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中的“完形理论”认为:“残缺、空白”的东西,最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的倾向,产生一种使之匀称、完美的思想,从而引发一种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布白”的生动写照。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演奏时用好“布白”,能够收到“余音绕梁,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班级管理也是如此。近年来,笔者结合本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布白”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锁,培养了学…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0月中旬,本版《百家言》专栏,曾连续七天发表王大有同志关于殷人东渡的文章。文章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最早发现所谓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在今年12月4日的《中国体育报》第三版上,有一篇“据新华社电”的文章,题目为《美洲印第安人祖籍中国》。文章说:“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1月21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人类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报告说,现在活着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波利尼亚群岛和和美拉尼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