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有考试就有舞弊者。当今,高考考场内的舞弊现象依然屡禁不绝,舞弊手段越来越高明。与此同时,考场之外的舞弊手法也是五花八门,诸如冒名顶替上大学、政策加分弄虚作假、换国籍本土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3.
成人高考中的舞弊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前,许多报纸上就披露过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的舞弊行为。近几年,成人高考中的舞弊问题虽大有好转,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象。目前成人高考考生舞弊问题主要是舞弊的手段的不断翻新。过去是手抄夹带、携带书本资料、考场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传递纸条等。现在...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其目的是维持公平公正的选才制度,但在考试中存在各种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严惩科举舞弊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当今高考作为国家、家长及各位师生所关注的重点,作为高中生进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考场中抢手的出现,让人们为高考的公平性感到担心、失望甚至不安。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中防舞弊措施的探究,为国家当代高考中的反舞弊措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有比赛就会有使假,有竞争就会有舞弊,有遴选就会有冒牌,这似乎成了相伴而生的怪胎,也许哪朝哪代都无法绝迹。但这并不等于说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相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考场舞弊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并采取严厉措施加以解决。事实上,我国历史上对科场考试是异常重视的,对考场舞弊者的处理也是非常严厉的。科举考试前,监考人员先要对考生彻底搜身,考完的答案还要  相似文献   

6.
自隋唐开科取仕以来,由于考场规则不全,管理较为混乱,有的考生挖空心思舞弊以骗取功名,这种现象发展到后来愈演愈烈。到了清朝道光帝时,为防范舞弊现象,每到秋天考试时,设在各省的乡试试场就派出几十名乃至上百名兵勇,列坐于能俯视号房(即考场)的高楼上监考。号房一般为单间,号房之间互不相通,当发现号房中有人舞弊时,兵勇可入内,对那些舞弊者绳之以法。然而,这些兵勇名为监督检查,而实际上他们之中就有不少人是被买通了的舞弊分子。原来,有的举人自穿号褂,然后进入被监视的号房写文章;有的则利用兵勇能畅通无阻出入号房的特殊身份,专门传递…  相似文献   

7.
成子言 《中国考试》2004,(10):17-17,26
有比赛就会有使假,有竞争就会有舞弊,有遴选就会有冒牌。——这似乎成了相伴而生的怪胎,也许哪朝哪代都无法绝迹。但这并不等于说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相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考场舞弊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并采取严厉措施加以解决。事实上,我国历朝历代对科场考试是异常重视的,对考场舞弊者的处理也是非常严厉的。  相似文献   

8.
导言 考场舞弊,古已有之.封建社会中,从凭借地位、权势、家世出任官职,到经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无疑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一考定终身"、"考而优则仕"也带来了种种流弊,考场舞弊现象历朝历代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是禁而不绝.  相似文献   

9.
自科举制度产生后 ,读书、应试、做官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历代科举及第者甚少 ,为了中举及第 ,于是 ,“通关节”、“冒名顶替”、“挟带”、“替考”等舞弊手段在科场上纷纷登场。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深恶痛绝 ,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惩治手段。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对当今严明考场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舞弊的潜意识在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考生在考场对现场监管等微观环境进行判断,会产生观望、从众、平衡、博弈、侥幸等心理,可能引发舞弊行为。在加强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认识和重视考试舞弊的微观环境动因,针对考生心理加强现场微观环境管理,是有效抑制考试舞弊现象发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自考事业的蓬勃发展,考试舞弊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手段多样化、动机复杂化、人员广泛化、行为公开化的特点。通过多年的考务工作实践认为:防治考试舞弊应完善考试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考场内外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使舞弊者得到应有的处理,以维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对科级舞弊、舞弊审计的含义、会计舞弊的特点,以及如何给予有针对性的审计,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考试》2019,(1):F0003-F0003
2019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于1月5日至6日顺利举行,全省共有7.06万人报考,共设73个考区、92个考点、2815个考场,抽调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6000多人。各地坚持以人为本,设立“绿色通道”,为15名残疾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为13名因伤病等需要特殊照顾的考生启用9个备用考场。全省考试过程平稳顺利,考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试题试卷泄密和有组织的团伙作弊事件,考风考纪持续好转,共发现违纪舞弊5例,违纪舞弊率为历年最低,实现了“平安考试”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省高考于6月7日-8日顺利举行。全省应考考生25.5万人,实考考生24.7万人。全省共设88个考区、92个试卷保密室、265个考点、10651个考场。全省共抽调优秀教师及干部3.2万人参加监考和考务工作。各地考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试卷失泄密和群体舞弊事件,考风考纪为历年来最好的一年。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查处零星违纪舞弊38例,其中违纪24例、舞弊14例,违纪舞弊率低于万分之一点五,为历年来最低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热点聚焦     
《四川教育》2014,(7):4-4
6月7日,济南警方在高考考场一举将18名替考考生抓获,组织者王某也被当场控制.这些“枪手”都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他们伪造考生准考证,事先准备指模,开考后冒充考生进入考场.(摘自新华网)本刊点评:每一年高考前夕,从教育部到学校都会叮嘱考生要诚信考试,但舞弊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舞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正因为如此,审计从其诞生时起便与审计舞弊结下不解之缘。然而,社会的需求和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总是在不断变化,对于舞弊审计责任的承担也一再变化。探究舞弊风险因素理论及成因,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优化审计环境,是遏制舞弊行为的有效举措,是舞弊审计应当讨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朝科场的舞弊与反舞弊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实质上是在明清两朝期间科举制度的一种内在处境。在这种情况下,反舞弊一旦成功,即意味着科举制度的彻底破产,因此反舞弊只能失败  相似文献   

18.
吕玉春 《中国考试》2004,(11):42-44
考试与舞弊是一对孪生兄弟,自古以来有考试就会有舞弊现象产生。自学考试中的舞弊.就是发生在自学考试中的一切与用欺骗方式骗取国家学历文凭和社会考试证书相联系的违纪、违法行为。自学考试的质量和社会信誉是自学考试发展的生命线.它关系着自学考试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自学考试中的舞弊现象,认真分析其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特点.才能做好反舞弊工作,确保自考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升 《考试研究》2014,(4):61-68
在历时1300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始终存在舞弊与防弊的尖锐斗争。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可以分为考前舞弊、考试当中的现场舞弊和考后阅卷录取舞弊三大类。少数违规者的舞弊行径,不仅累及绝大多数清白士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挟持了整个科举考试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今天,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舞弊行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如高科技化、团伙化、职业化、内外勾结等。治理考试舞弊,需要多管齐下,使考生不想舞弊、不敢舞弊、不能舞弊、不需舞弊。在防范和打击舞弊的同时,还需科学处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的关系、考试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新闻     
内蒙古查处高考违纪考生378人次记者从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信息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查处高考违纪考生378人次,其中298名违纪舞弊考生是通过标准化考场内的录像回放发现并查处的。据了解,内蒙古近一年内在全区建了近7000个标准化考场并在今年高考中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