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报道难”、“舆论监督难”,眼下时常可以听到新闻工作者发出如此的叹息。对于靠企业生存的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搞点舆论监督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企业报只有敢于对企业中的不正之风给予抨击。对企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替职工群众说真话,办实事,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信任。那么,企业报如何开展批评报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首先,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风险和压力。 卫995年.《钼城报》针对企业管理混乱,废旧钢铁、设备被屡屡盗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夏青 《新闻采编》2009,(6):41-42
新闻界普遍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难,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的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则难上加难。为什么“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遍布企业报版面,而“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一些企业报报道的内容尽是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东西,缺乏深度文章?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职工是企业报最基表的读者,企业报理应面向职工,为职工服务。然而,“让职工在企业报上唱主角”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却收效甚微。其原因当然是很复杂的,但只要下决心去做,有些问题也不难解决。近些年,有不少企业报在这个问题上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实践告诉我们,“让职工在报纸上唱主角”的方向是对的,但究竟怎样“唱”,又怎样才能“唱”好?则大有文章可做。今天本刊登载的这一组报道,也许对企业报的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企业报,其读群的主体是企业的广大职工,其办报原则是坚持“职工办报”和“为职工服务”,这决定了企业报在新闻宣传中更易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那么,企业报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报道工作,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为职工服务,为企业工作的大局服务?笔从多年积累的一些粗浅经验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褒贬扬抑,是报纸的基本职能和经常性工作。报纸批评的目的和效果,都应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报纸对企业的舆论监督是需要的,批评对象应该是企业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妨碍经济发展、侵害职工群众权益等行为,又具有典型的意义。报纸批评企业还要抱着正确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为目标。比如《塔里木报》(原名《胜利报》)1992年10月27日第一版刊登了《客运车站人员野蛮追打/个体经营客车突遭横祸》的报道,批评阿克苏地区第一运输公司客运站工作人员砸坏农场进城的个体经营客车,打了司机。12月1日,客运站负责人及当时砸车打人者驱车100多公里,找到个体客车司机,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塔里木报》随即报道处理结果。在这组进行式的批评报道中,塔里木报都突出了对企业的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企业报作为企业的舆论工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结合部”,在企业中负有联系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组织职工的重要任务。它从产生、成长到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可循。与党报、都市报等社会性报纸相比,尽管它在稿件质量、编排质量以及新闻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某些差距,但它在效力企业的实践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贴近企业。企业报由企业主办,依托企业,植根于企业的沃土,这就决定了企业报有得天独厚的贴近企业的条件。企业报最熟悉企业的情况,最了解企业上下所需要报道的内容,最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把报道开展的生…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动态     
真正办成职工的“本家报”由开滦矿务局主办的《开滦日报》,近来连续开展“邀请读者做名誉编辑、特邀审读”、“根据读者建议发起‘青工学技术’讨论”等活动(见右栏两篇报道),显示了企业报正努力办成职工自己“本家报”的强烈取向。企业报在与自己读者的联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整天与职工工作、生活在一起,关系近、情况熟;与单位组织、领导经常交往,得到的支持、指导也最直接。上传下达、沟  相似文献   

8.
原以为出了题目以后,自己可以一身轻松了。但有人不依不饶,看来不说两句难以蒙混过关了。就说说我所经历的一次被逼出来的策划吧。2002年、《杭钢报》开展了一次“点评不文明现象,塑造新杭钢形象”的专题讨论,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收到来稿39篇,见报12篇。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来稿是清一色的批评稿。报纸连续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发表批评报道,在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职工说,这样的报道有分量,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9.
“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是我们企业报的办报宗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做到既为领导决策服务好又为职工服务好,即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是我们《西安铁道报》近年来苦苦追求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们认为,企业报虽小,但她毕竟是“报”,是新闻纸,属新闻范畴。因此,不能把企业报办成文件汇编,工作简报。她通过新闻发布,让广大职工接受各类信息;通过典型宣传,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企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来办。这一观点,我们用各种方式慢慢地向领导渗透,已经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尽力减少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腾出版面多上各类新鲜的新闻事实和各类典型。 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约定,会议是否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主要看其新闻价值,看其与职工利益关系大小,而不是看哪一级领导人出席。全分局大型会议,只报道其领导决策要  相似文献   

10.
企业重组后,石油系统企业报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强化“顶天”“立地”意识,努力拓展生存空间,是使企业报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贴近领导”;“立地”就是“贴近职工群众”。企业报要“顶天”,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重点报道好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及领导人的重要决策、活动,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大局。这是企  相似文献   

11.
开展批评报道,搞好舆论监督是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报纸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特别是企业报,其读者对象大都在身边、周围或本系统内,批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造成矛盾。作为全国企业报20佳的《中国三峡工程报》这两年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认为只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把批评报道开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或问题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记者手中的“重武器”。但许多记者却因此而招来不少麻烦,令他们十分头疼。尤其是企业报记者,他们把批评报道看作一块热红薯,想吃,但又怕烫手。其顾虑有两点,一是怕得罪被批评单位领导,给以后的采访造成困难;二是怕影响被批评单位的正常工作。这些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企业报记者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如果批评了某单位,而这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不明事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报在开展批评报道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先后有言论、通讯、消息三篇稿件在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下面,谈谈自己对企业报如何开展批评报道的浅见。一、企业报开展批评报道的难度。批评报道对于身处企业的企业报来讲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所批评的单位、人和事都在本企业,他们同报社以及编辑记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批评单位同是企业的中层机构,对报社工作有很多制约。被批评单位的主管厂级领导,同时也是报社的上级。因此,上  相似文献   

14.
报纸“批评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企业报开展批评则更难。近几年来,我们注意下功夫抓好批评报道,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职能?批评要鲜明有力度在报纸上开展批评,我们经历了一个由“软”到“硬”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报纸也有批评报道,但比较“软”。例如,我公司是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一度比较严重。我们曾就此刊发了《请您珍惜蒸汽》的批评稿,不痛不痒地点了几个单位的名,收效不大。后来,我们的批评就“硬”了许多,主题是《还有人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媒体繁盛、信息爆炸的时代,把企业报办得人见人爱,是当前企业报同仁积极探索的课题之一。全国有企业报2000多家,仅煤炭系统的报纸就有近百家。企业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审视自己,研究同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就“职工喜爱什么内容的报道”。在部分读者中做了一番调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6.
《济钢报》以前的宣传宗旨是“企业的喉舌,职工的心声”,现在又加了句“读者的需求”。企业报的主要读者是职工、家属。职工、家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爱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对企业外的社会新闻能不能报道,至今尚有争论。近几年,一些企业报的实践经验证朋:企业报适当地、有选择地刊登企业外的社会新闻是可行的、有益的,也是广大职工所欢迎的。企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报道企业内部的新闻,反映企业的政治和经济工作,为企业职工服务。但是,就当前企业报的状况看,普遍存在着报道面窄,不能为职工所喜闻乐见的问题。企业报要真正面向职工,就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经济和政治情况,也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家庭、婚恋、文化娱乐等。特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的“轻内重外”现象,说具体点就是,企业报人员对企业内职工写的稿件不用或极少用,认为这些稿子水平低,改起来费劲,而热衷于约一些所谓名家和“大手笔”的稿子,一篇几乎将近一版。企业报理应贴近职工,贴近生产经营,服务于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但尽刊登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违办报初衷。这种“轻内重外”的做法,是企业报的误区。 笔者认为,企业报还肩负着发现和培养本企业人才的重任。对于有些初学写稿的职工来讲,企业报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企业报必须牢记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切勿“轻内重外”,越办越空。否则,就会失去本企业职工,报纸的生命力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社会,特别是关注可能导致社会发生恶性运行的“坏人坏事”或“好人错事”,对此所进行的揭露、批评和报道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批评报道是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但作批评报道难是学界和业界所共知的,地市报由于所处的人缘、地缘因素使其所作批评报道更是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的办报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报应该永远姓“企”,离开了企业这块土壤,企业报就没有生命力。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建设。企业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我们企业报历来遵循“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务,为全厂职工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搞好国有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