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刍议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要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地勘单位正在描绘和谐平安地矿的蓝图。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包括政治关系、劳动关系、法律关系、道德伦理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是决定社会关系是否能和谐稳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关系、道德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诸方面应当有自己的规定性,而体现社会主义文明的政治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避免经济、社会、生态、道德等方面的矛盾,应当通过政治文明来对此加以缓冲。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承载和容纳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以来都受到重视。21世纪初,中国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获得上下普遍认同。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程度直接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和谐程度并进而决定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尤其是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并不乐观。构建非公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及劳动者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刘中霞 《文教资料》2007,(1):217-218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变更和更替,是现代化的必然步骤。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表现在突破传统社会的社会架构、经济关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等等。一、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现代化是一个讨论很热但又非常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形成不同的观点和流派,有人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现代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讲,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6.
以思想社会关系与物质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工具来探询法律关系的性质,就必须正确理解思想社会关系与物质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是由意志行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物质社会关系是思想关系背后的规律性联系。任何社会关系都应同时既是思想社会关系又是物质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也是如此。研究法律关系,微观上,应将法律关系作为权利的下位概念进行研究;宏观上,应以法律关系作为权利的上位概念进行研究。两种方法应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之,在中国办事,没有关系是很难行的通的.无论是求职、求学还是日常生活方面,几乎处处都有社会关系在发挥作用.社会关系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血缘、地缘、业缘、同姓缘.社会分层与社会关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社会分层决定"熟人"这种社会关系的存在,而社会关系反过来对社会分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思佳 《文教资料》2015,(4):24-25,39
社会知识是从知识的社会维度表示的概念与规范,是关于社会关系、利益、道德与制度的知识。从社会知识独特性的视角看,其根本特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就其应然层面而言,社会知识具有"共识性与导向性";就其与对象的关系而言,它具有"规范性与强制性";就其适用的范围而言,社会知识具有"文化性与境域性";就其实践层面而言,社会知识具有"实践性与价值性"。根据其含义及其根本特性,我们需要从观察实践、模型化和价值分析方面对社会知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和谐观内含恰当与适中、和睦与团结、附和与随同等具有"级差"性质的涵义,其核心观念和价值倾向是强调存在差别和矛盾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处于相依共存、协调发展的状态。今人认同传统和谐观首先应当看到这一要义,同时还应看到和谐及和谐社会都是历史范畴,也是系统范畴,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指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全面提高人们的能力素质、引导人们的合理需要、拓展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塑造人们的优良个性等方面入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的和谐社会,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上的社会和谐。现阶段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小康社会的替代,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并为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撑。作为社会情境的“函数”,由狭义的阶级意识向文化层面的扩展,构成意识形态在当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朝向文化层面的转向意味着,意识形态对于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内部意义与外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途径。同时,责任感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并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相处"与"和谐社会发展"价值整合意义中,不仅关涉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的相关性,而且关涉人类社会活动方式"价值优化"的相关性;在区域与全球整体人类活动中,凸显"人与自然相处"与"和谐社会发展"的价值个性与公共价值整体互动的价值整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校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同时,和谐社会是由和谐人组成,和谐人的成长需要和谐校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时和谐校园建设的概念、原则、路径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校园建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执政理念对我国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和谐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本文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公平心,爱心,责任心,智慧心,愉悦心等五心建设,来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诉求。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和睦和坚守维系这种关系的正义伦理。正义伦理作为实现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我们理顺社会关系、化解利益冲突、防范各种风险、达致社会公正的道德准则。同时,正义伦理应作为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道德基础。这种制度安排既反映交往行为的价值共识,又能够在尊重各个群体的独立发展时防范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向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原因和自由增长过程有其辨证性的特征:一方面,人的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强,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日常活又不能满足人与世界、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以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现代人为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选择了逃避自由,逃避是不能根本消除不全感和孤独感的,只有通过自我实现才是通向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要素,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实施者和创造者,其民主法制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高校要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创新方法,讲求原则,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习惯,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