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提出了在苏联一国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根据斯大林的战略思想,苏联战后对外政策的基点可以归纳为:巩固战争的胜利成果,帮助和确保在东欧国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它们与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并成为苏联的“安全带”;维持与西方国家的有限合作;支持外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以不妨碍苏联与西方的合作和不引起苏联与西方的冲突为限。这一外交政策,就是要为苏联国内进行共产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抵达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隆重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俄罗斯希望通过此次庆典活动,缅怀俄罗斯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建立的英雄业绩,突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留给世人太多的反思,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所带来的客观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带给世界人民无比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教育了人民,震荡了旧的世界秩序,人民赢得了和平与进步,战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战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中国、朝鲜、越南和东欧各国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三区革命爆发后,蒋介石授权张治中全权处理。入新后,他秉承自己一贯的政治主张,奉行亲苏联共政策,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稳定,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保全新疆,保障和平,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颇具前瞻性的“和平交代”,并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起义。解放后,又不辞辛苦,亲临新疆,帮助和指导广大起义官兵进行思想改造。张治中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和解放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集中力量武装保卫苏联.在如何保卫苏联问题上,毛泽东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产生了严重分歧.在处理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中,毛泽东坚持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尊重和服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维护了国际团结,又捍卫了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贡献,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爆发的抗日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时八年的抗战过程中,正如江泽民在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所说,“中日战场作为东方的主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中国人民“同苏联、美国等盟国密切配合,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称霸野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制定侵略苏联的北进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督促日本尽快实施北进战略计划,以求东西夹击击败苏联,尽早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但是,由于70%以上的日本侵略军陷于地域辽阔、民气坚劲的中国抗日战场无力自拔,无法集中百万兵力闪击苏联,其北进战略计划最终流产。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量地牵制和歼灭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战略计划流产,客观上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开展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共产国际在其活动的实践中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又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苏联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障碍.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盟国对德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和英国对苏联的担忧增加了,并且使得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在1942-1943年上半年出现了危机.为了消除这种危机,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为解决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扫除障碍,作为向西方国家作出的一种友好的姿态,1943年5月,斯大林作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共产国际的解散标志着苏联开始走上与美英在战后进行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卫国战争是对苏联人民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苏联女性以其战斗功勋和劳动功勋彪炳史册。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妇女响应国家号召,在各个兵种部队中服役,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斗。苏联女兵展现了自我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优良品质,她们是卫国战争胜利的功臣和苏联历史的创造者,她们改写了两性关系历史。  相似文献   

11.
1946年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重新爆发后,南斯拉夫给予了巨大援助,而此时的苏联却持消极态度.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是苏南两国在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问题上存在分歧.南斯拉夫主张战略进攻,苏联则坚持战略防御.这种对外战略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希腊内战问题上.如何对待希腊的内战问题,是苏南冲突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41-1945年在广袤的苏联平原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争——苏德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可以说都是以倾国之力,动用了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能够动用的战争手段,其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前战争双方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亲密期。  相似文献   

13.
东欧各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一些领导人从本国实际出发,对本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进行独立探索,提出了人民民主道路,具有开创意义。但在冷战开始的形势下,苏联领导人通过成立共产党情报局,开展对所谓“民族主义”的批判,强使这种有益探索中断,转而推行苏联模式,使东欧各国后来的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留下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反法西斯盟国和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告终的。然而战后不久,两个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就爆发了冷战。当然,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关系发展到以后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的,而是有一段相对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过渡五。本文从这期间苏联的外交入手,认为苏联这一时期奉行的是积极防御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其革命性日趋减弱,而保守性日益加强,结果使得美苏之争逐渐由意识形态之争变为霸权之争。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16.
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在外交、战略、物质上作了相当的准备.但当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居然不堪一击,在短短的数月里遭受重大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失利?本文依据具体的史实和资料,从苏联最高决策层对当时政治军事的错误判断、苏军方面落后的军事战略思想、苏军战略部署以及战役指挥上的失误、苏德双方力量对比、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对军队的冲击等五个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7.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没有直接参与但却影响巨大的局部战争。美国的暗中支持使以色列胜券在握,敢于先发制人。战争过程中美苏两国首脑间的"热线"沟通使战争迅速结束,美苏对话反映了美苏关系朝着缓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