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发展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冲击,因此需要重新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城镇化进程无可避免,也是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重新追问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路径三大问题。经过分析,从其发展目标看,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必须要城镇化,农村职业教育为城镇化发展服务和其自身城镇化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从其办学定位看,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应该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构建一个面向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大农村职教体系;从其发展路径看,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加大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此来重新界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空间载体与产业内容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与依存,具有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协同发展效应和以龙头企业模式、市场网络模式、专业区域模式为主导的协同发展类型。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三大策略是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城镇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新疆兵团提出坚持科学跨越发展,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性,以专业设置为切入点,提高为兵团"三化"服务能力。各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结合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加强和完善相关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农民、为乡镇企业职工开展特色专业技术培训、为进城农民工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为此,必须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具体可从三个层面展开: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内容多元化;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建设具有包容性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体系;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村经济结构出现了劳动力就业非农化、农户收入多元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等新变化。农村职业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层次,以应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及城郊地区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成为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农民市民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将职业教育与现代化农业、城镇化工业、服务产业技能化、市民化人文等方面相结合,论证当前城镇化过程中转型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及基层职业教育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结合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状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出现了劳动力就业非农化、农户收入多元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等新变化.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层次,以应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农村现代化本文指传统农村向新型的现代化农村的转化,这是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涉及农村经济结构、社会运作、文化范式以及人群风貌.生活环境等方方面面,农村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农业现代化、非农产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村人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与湖南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湖南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推进湖南农村城镇化进程,应实行城镇化与工业化、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行与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的非均衡择优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实施农村城镇化发动主体的多元化战略。同时,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区域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和农业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 ,遇到了诸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与城镇化水平滞后的矛盾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界定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 ,论述了良性互动的客观必然性和良性互动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小城镇对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考虑自身的现代化,更要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思考,来谋划。围绕促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勇于创新。健康发展小城镇,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湖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劳动力就业非农化、农户收入多元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等一系列变化,对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湖州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层次,健全政策体系,不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应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面对高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转型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高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和工业化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对象范围、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统筹水平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村从"属于农村"转为"面向农村"、从"立足农村"转为"城乡统筹"和建立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教体系三个方面的转型路径,为加快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大批"三农"专业技术人才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开放作为、办学实践等方面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河南开放大学,在农科方面要立足于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建设面向"三农"的"河南三农教育网"、教学和学习资源,以及探索"直接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模式、开展"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是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城镇化的重要支柱,是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辽宁农职教与县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农村教育造成农村与城市之间人力资源的单向流动,使农村优秀的人才和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教育和机会成本却由农村承担,给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改革农村教育模式,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并举,使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利于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和农业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与城镇化水平滞后的矛盾等。本以此为切入点,界定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好互动的内在机制,论述了良好互动的客观必然性和良性互动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 ,一直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 ,我们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抓准育人重点 ,改进服务方法 ,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一、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原则 ,优化专业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 ,努力培养复合型、智能型、技能型人才。1.专业设置以“销”定产。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机械的增多 ,我们相继开设了乡镇建设、环境保护、机电、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培养了农村建设的急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