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可是,大多数农村学生作文无新意,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4.
农村天地广阔,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农村孩子写作的丰富素材。根据农村孩子生活的特点,引导他们写农村生活,是农村小学改进作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我校的作文教学在立足农村,引导学生写农村生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要求已经降低了许多。然而,农村孩子还是怕写作文。“农村孩子知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只要我们优化作文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农村作文教学要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并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从而使学生"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并从中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乡土作文是立足于反映本地本土的民间故事、地方掌故、趣闻轶事、民俗风情以及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出现的新气象。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村孩子,生活基础有别于城镇的孩子,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培养学生写乡土作文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姜萍 《文教资料》2011,(33):72-73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让学生热爱农村生活、多观察农村特有风物、学习农村口语、调查访问研究.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情趣引导是关键,应该引起农村语文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水平是笔者长期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水平是笔者长期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应该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缺少生活味,没有品质。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体会生活,使作文教学直面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写出有品质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申红梅 《时代教育》2010,(2):206-206
作为教师,要努力消除农村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理和厌写情绪,多表扬,多引导,重视情感投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作文真正成为灵魂深处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现在最需要给孩子的就是自由的空间,多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说自己想说的话,多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为了让孩子能在自由的空间里说话、写话,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15.
<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农村学生普遍讨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  相似文献   

16.
陈小梅 《广西教育》2011,(11):45-4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快乐地进行写作。具体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文,长期以来让农村教师感到头疼。一般都认为,农村生活缺乏情趣,让孩子无话可说。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束缚,导致大部分学生见作文而生畏,写出了一篇篇平淡无味的作文。下面就简谈一下关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难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做了一下总结.小学生写作文就像孩子学走路,我们不可能一直牵着他们的手,但可以适当地引导和帮忙.文章通过让学生多说话,多听学生说话;多让学生读书,积累优美的句子;多领着学生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多让学生观察生活,敢于表达等四个方面的论述,讲解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相对单调的文化环境,使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上不如城市学生。按理说,农村教师应更加呵护农村学生的作文,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农村教师常常带有“城市情结”,无形中打击了农村学生的写作信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因此,农村作文教学不应脱离农村生活,而应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的人、事、物、情,让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农村、歌颂农村、抒发对农村的情感。从而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