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第一期《新闻记者》杂志的“向您推荐”专栏,摘登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罗伯特·卡恩1968年写的调查报告《救救国家公园》,同时还刊登了推荐文章《见微知著妙笔生花》。读了这两篇文章,感慨良多。我不想贬低卡恩的作品。在当代美国记者的报道中,他这篇《救救国家公园》算得是杰出之作,不然他怎么会获得美国1969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呢?我认为《新闻记者》杂志推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学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报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学报上面发表的文章,无论是学术论文,或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是训诂考证、专题综述,都应具有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报最主要的特征。什么是学术性?近几年许多同志对这一问题都作了探讨,提出了不少极富启发性的见解,足供我们在鉴别学术性问题时的参考。 1986年《北京科技报》发表一篇短文,提出“评价科学理论的五项标准”:“1.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1979年第一期的《图书馆学通讯》(《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前身),曾刊载了一篇后任文化部图书馆司司长杜克先生的《我国图书馆网建设初探》。文中列举了美国俄亥俄州有600多个分馆和90多辆汽车图书馆,“平均2500人一个分馆”,作者同时提出,“但在我国,我认为却不能走由大型图书馆广泛建立分馆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强权盛行的世界上,有骨头说美国不是的人不多,一篇短文能够戳到美国痛处的更少。刊登在西班牙2001年1月5日《世界报》上的《这个世界真神秘》,堪称这样一篇少有的妙文。 作者一定是早就看透了美国“民主制度”,对霸权主义心存愤慨,这次美国“马拉松式”的、丑闻迭出的总统大选,加深了他原有的认识,也激发了创作灵感,于是突发奇想来写这么一篇文字。 此文的独特之处有二,一是以“问号”谋篇,细数千字译文中的问号就有16个之多,堪称一篇“由问号组成的文章”(此种笔法的经典范例,恐怕当推我国屈原的《天问》,只是…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6.
1980年,编辑部收到一篇来稿,题目是《英雄幕后》。文章写的是一位农学院园艺系的女大学生,在农村扎根苦斗了二十多年,曾经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荣誉,可是如今她却陷入了困境。文章题目很醒目,但“幕后”究竟有些什么,作者吞吞吐吐,什么也没有说明白。从文章本身来看,可以说“言之无物”,作者似乎还有点故弄玄虚;但文中写的这个人我熟悉,她是一个实干家。1962年《人民日报》曾有过报道,1976年《文汇报》、《河南日报》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报》2011,23(6):562
1)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游苏宁于2005年发表的《“双效”“双爱”期刊:办刊人的最高追求》,被引17次。被引居前10位的文章有6篇发表于《编辑学报》,作者(排名)分别是游苏宁(1)、曾建勋(4)、程维红(6)、姚远(7)、任胜利(8)、游苏宁(9);1篇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为程维红(5)。  相似文献   

8.
《情报学报》自 1982年创刊以来 ,跟随改革开放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已走过 2 0年的光荣历程。 2 0年来 ,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 ,收到稿件近 5 0 0 0篇 ,刊发论文约 136 0篇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情报人才 ,为我国情报科学的发展和信息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情报学报》创刊 2 0周年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情报学报编辑部决定于 2 0 0 2年 10月召开“纪念《情报学报》创刊 2 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内容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情报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二、内容范围 :(1)我国情报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  相似文献   

9.
辩《ppm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辩《ppm辩》陈浩元,刘天和发表在1996年第2期《编辑学报》“标准与实施”栏内的《ppm辩》(以下简称《辩》文)一文,[11]是一篇值得商榷的文章。《辩》文改变了ppm的“举世公认”的原意,把它作为一种“符号”,硬加在量纲一的量──化学位移的量值上...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去年10月22日三版《编余短论》里刊登了一篇题为《多请教“赛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批方面要多请教专家,要尊重科学。其题目和文中共出现四次带引号的“赛先生”,“赛先生”与科学是什么关系?“赛先生”又是怎么回事?文章未加解释。显然,“赛先生”系借用“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口号中对“民主”与“科学”称之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百年老刊《科学》杂志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的“百年老刊”《科学》(Science)在当今如林如帜的世界科技期刊之中独领风骚,被各国科学家们视为全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是与英国的《自然》(Nature)交相辉映的两本最具有权威性的科技期刊之一。这家科技期刊涉足世界科技领域的百年间,发表了千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创新”的论述已经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了,然而无论是在科学、社会还是艺术领域,最具眼球吸引力的创新成果依然是美国人独领风骚,就连美国人的贫穷和无赖都可以冠上“次贷危机”的新名词。痛恨之余不得不感叹:创新之能力实在是植根于一个民族血液乃至基因中之神物,呼之不出,挥之而不去也!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 在9月至10月这期中,发表了几篇在新闻界作的律师所撰写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感受。一篇题为《寻求说“是”的途径》,作者是《洛杉矶时报》的律师杰弗雷·克雷。他担任这项工作已有四年了,工作的职责主要是帮助记者们了解美国“第一修正案”的作用,告诉他们怎样聘用律师来打官司。 还有一篇是伊夫·伯顿写的《一个新闻编辑室律师的生活:热情和防范》。文章讲述了她自 1995年为《纽约每日新闻》工作以来所处理过的20多件新闻官司 的情况,诉说了她在工作中的甜 酸苦辣。 另一篇是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15.
冷怀明 《传媒》2016,(9):13-16
在“科学春天”创刊的中国科技期刊,包括诸多大学的学报,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如今正是壮年而近不惑的时候。在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学报)面临严峻考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本有37年(1979年创刊)办刊历史,获得了“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诸多荣誉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临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双重考验。《学报》像大多数科技期刊一样:编辑出版规模小、经营差、生存能力低;在以SCI为主导的科研评价政策环境下,优秀稿件严重外流、优质稿源匮乏、期刊功能异化、学术不端防不胜防,以及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与压缩编制禁止经商,使得编辑队伍的稳定和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更是举步维艰。但不发展就要落后,要发展就要树品牌。通过总结30多年的办刊经验,《学报》将办刊宗旨凝练为“交流国内外医学科研、临床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中青年医学科技人才的摇篮,展示我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报》确立了“以质量取胜”的精品办刊理念。现将《学报》近年来实施精品发展策略的实践与同道交流,希望对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李希光一1995年冬天,在结束对《华盛顿邮报》半年的工作访问之前,我根据对这家及其它主要西方媒体的统计分析和访谈,撰写了一篇题为《美国媒体是如何把中国人民妖魔化的》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针对西方媒体用诸如...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去年10月22日三版《编余短论》里刊登了一篇题为《多请教“赛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批方面要多请教专家,要尊重科学。其题目和文中共出现四次带引号的“赛先生”,“赛先生”与科学是什么关系?“赛先生”又是怎么回事?文章未加解释。显然,“赛先生”系借用“五四”时期的一  相似文献   

18.
英国《自然》杂志今昔陆伯华1869年ll月4日,一种新的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在英国伦敦问世。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它已在英国乃至世界综合科学杂志中独领风骚,为世人瞩目。在1988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引文报告》(SCIJCR)依据期...  相似文献   

19.
本刊特约记者:您在1998年到1999年期间,在核心期刊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述知识组织方面问题的文章,文章中阐述了您在知识组织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今年,您又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上发表了两篇题为“知识组织概念模型及相关问题”和“知识分类:Web环境下个性化知识组织的一种方法”的论文。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知识组织研究的学者之一,您认为将知识组织作为一门学科来加以研究,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Post-truth”(后真相)是《牛津词典》选出的2016年度英文词汇.早在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一篇关于海湾战争的文章就曾使用该词,并赋予其“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过去这个词并不常用,但去年因为英国脱欧、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后真相”使用频度增长了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