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融入情感教育:一是使用语言、音乐营造气氛,促使学生领悟情感;二是利用情境教学,深入分析课文表达的情感;三是挖掘文章背景,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各个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时,不应只是从文字学习的层面讲授,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领和点化,以课文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为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的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心理健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涛,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精设导语、以读代讲、巧妙设疑、语言点化、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生动鲜活的精神世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分解汉字字形,开展情感教育。分解字形、渗透情感是指教师抓住课文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课文,在感悟升华时,将情感渗透于  相似文献   

5.
石锦来 《成才之路》2012,(30):91-9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情感的佳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的各种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解读这些作品的内蕴,充分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汲取的美好情感来滋养心灵,提升美好的精神境界。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有哪些有效方式呢?一、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适时渗透情感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地研读课文,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地传达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从老师的语言描述中感受课文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也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以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特征等为依据,展现课文中欲表达的情感元素,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对学生体验文章作者情感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理解语文课程的能力。围绕情感教育这一主题,笔者重点阐述并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2):167-168
本文主要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的问题。文章从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引入,以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课文中的情,"三情"的融合为思维主线,通过课堂教学的流程和课外指导的方法两个方面来叙说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跳出狭窄的专业知识传授的禁锢,而应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高中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途径,很多的课文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移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地成长。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精确地领会课文的精髓,以求达到教育和教学双丰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语文新课标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利用情感导入,与学生一起投入课文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深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展开争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教学评价历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新理念的传播,评价越来越具有多元性。在基层学校的课堂上,一些教师讲课或老气横秋,有气无力,或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或从头到尾,没有波澜,究其原因均属情感投入不够。归纳起来应从以下方面去评“价教师的情感投入”。一、看教师是否能抓住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大多是极富思想教育的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每篇课文中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抓住了课文中那些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和表现方法,才能唤起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3.
亲情是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多篇歌颂亲情的经典美文,这些课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亲情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对亲情教育要引起重视,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亲情之花美丽绽放。一、品读文字,感悟真情文章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字来表现,无论是哪种特点的文字,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亲情的课文文字大多朴实、简练,富有韵味,在平实之中寓于作者的深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形式凸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作为教育的基础来进行教学引导的,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距离。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为语文课文当中蕴含着更多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能够有效地通过情感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有所感悟。所以情感教育很适合语文,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得到充分实践。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我们应当捕捉课文的情感,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将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进而以言表情、以声传睛,让浓浓的情意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生活情感内容进行感知、判断和存储,从而在语文中熏陶自我情操,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更好地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引导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感受。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如何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关 键是要让学生动情。为此,我们十分注重了思品课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的探究。 一、以教师之情熏陶学生之情 教师的道德情感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健康情感表达出来,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自身就必须对所教内容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理解教材,细致地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情感兴奋点,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好教学程序和方法,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表情(情态语言)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