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为猴年春节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2016年2月2日至28日,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举办的《春之色——金猴迎春书画展》在晴川阁主楼隆重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张代重、王克斌、黄焕清、朱聚一、闸东山、梁华钢等省市书画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41幅。作品以"迎春"为主题,工笔、写意兼有。在琳琅满目、春光祥和的作品中,精致的工  相似文献   

2.
正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于"七一"前夕特推出《红星照耀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珍藏展》。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艰苦卓绝、雄伟壮丽的史诗。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啃草根,1936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正>2017年春节期间,武汉博物馆举办“金鸡迎春”元宵喜乐会民俗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大家在博物馆里看展览,听民俗典故,包元宵、扎彩灯、猜灯谜、拓印年画,体味原汁原味的中国年俗,图为全国十大神剪之一、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骆清霞教孩子们剪纸。(摄影:裴少菲)2017年1月24日,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与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武汉市群众艺术馆联手推出《金鸡鸣春——武汉民间ェ艺作品展》,展出任炜、陈士荣、王永庭、童建国、高志和等大师的汉绣、剪紙、泥人等作品百余件(套)。(摄影:冯璐娟)  相似文献   

4.
铁门关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阳南岸嘴,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毁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铁门关毗邻晴川阁景区,为了重建雄伟壮观的古城关,武汉市文物管理部门借晴川阁建成开放之机,提出了复建铁门关的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协力配合下,这一著名的军事关隘终于在1993年1月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5.
《叶军先生书法绘画展》于4月28日下午在三楚胜境——晴川阁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6.
晴川阁漫谈     
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篇《黄鹤楼》,使得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更加有名,汉阳亦因之增添了几处以崔诗之意定名的景点。如宋太平兴国年间建于郡治前门的"白云楼",以"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意定名;其后官绅集资在汉阳郡治东北江边修建了一座"烟波亭",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意命名的这座古亭毁坏后,人们又在禹功矶禹稷行宫左侧建起一座"楚波亭",后毁于大风。明嘉靖中期,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倡议在楚波亭旧址再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楼阁,竣工后,取"晴川历历汉阳树"诗意,命名为"晴川阁"。本文对晴川阁兴废始末及其建筑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阳晴川阁景区禹稷行宫大殿门右立有一精美的圆口铁钟。此钟为龙爪纽,通高110厘米,口沿直径76厘米,壁厚4厘米,重约700公斤,由生铁铸成。钟身腹部铸有"德被九夷皇图巩固声讫四海帝道遐昌"十六个大字。正面和背面还铸有"十方公具敬献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组织部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在大革命高潮中,它从上海迁到武汉。在武汉正式建立和完善了自身组织机构,完成了五个方面的艰巨工作任务,创下了数个第一,建立了建党以来组织工作的辉煌业绩,形成了五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2月12日,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在武汉博物馆召开2015年工作会议,会长郑自来,副会长郝钢以、刘庆平、高万娥,以及常务理事李永康、刘新阳、曹波等列席会议。会议回顾了2014年学会工作情况、汇报了年度会费使用情况,并对2015年学会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布署。郑自来会长对2014年学会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2014年学会工作丰富而有成效,全年围绕4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文物博物、文物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有一些默默的耕耘者,为了武汉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张靖琳就是其中的一位。本文作者以亲历者回忆的方式,勾勒出张靖琳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武汉文博工作方面的片段画面,抚今思昔,旨在通过追寻武汉文博工作先行者的足迹,唤起今天的文博人献身文博事业的意识,为武汉"文化五城"之"博物馆之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武汉文博》创刊于1988年,至今已走过了26个春秋。作为全国省会城市最早创办的文博刊物,《武汉文博》以传承、弘扬武汉文博事业为己任,截至2014年底,《武汉文博》已发行94期,为武汉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宣传、全市文博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文博事业发展的轨迹。文化薪火相传,代代承因,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当年参与创刊和主持《武汉文博》工作的郑自来先生、陈道明先生、李远志先生、马哲智先生以及现任主编刘庆平先生,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和讲述了《武汉文博》创刊背后少为人知的故事和一路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正>2月3日,武汉市文化局在武汉博物馆召开市文物商店和市博物馆合并组建武汉博物馆工作小结暨下阶段工作布署会议。会议由市文化局副巡视员、组织部长余小平主持。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郑自来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武汉市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月24日,英国驻武汉总领事卫亭瀚在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何伟、副局长张宏斌的陪同下来到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参观了《中共中央在武汉》基本陈列、武汉中央机关旧址复原陈列以及英商怡和洋行高级公寓旧址。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卫亭瀚总领事详细的询问了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领导全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对纪念馆展出的一大批历史文物给予了高度赞赏,同时还为历史文物征集工作提  相似文献   

14.
文博信息     
2006年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工作年会召开2007年元月26—27日,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组织武汉地区省、部属文博单位,高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及市直博物馆、纪念馆等24  相似文献   

15.
晴川阁修复记张舜徽大江发源青海高原,会纳百川,成巨渎。及入巴蜀,流益湍疾,白涌碧翻,激浪高起,于是排千严,穿三峡。乘其奔腾之势,一泻千里。然後水面加阔,平流东进以达于海。全程六千三百公里,所历大都小邑以百数。沿江景物如画,各有攸胜。若论风光之明媚,形...  相似文献   

16.
《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是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博物馆组织编译的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报道、战史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汇编。丛书共6卷:一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收录了当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关于武汉会战的决策命令等,记述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进程,是日本方面研究武汉会战的重要成果;二是《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共分3卷,收录了《朝日新闻》关于武汉会战的新闻报道,同时收录日方关于中山舰的相关资料,动态地反应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详细过程;三是《武汉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选译》,包括《熊本兵团战史》和《乡土部队奋战史》中关于武汉会战的内容;四是《武汉会战日方图片汇编》,以当时日本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为主,也收录了战后日本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具体而直观地反应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部分表现。整套丛书对于全面而具体了解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阅读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7.
庚子国乱之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国事与民生,饱经沧桑、满腹经纶的张之洞,为矗立于茫茫江汉之间,龟、蛇两山之头的晴川阁和奥略楼,分别书写了含有"轨"字的楹联:"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和"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谆谆告诫国人,面对强劲"西风",绝对不可"老树昏鸦",要永保"青春鹦鹉"的状态,不失我"轨",再兴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8.
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在中国工运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已经演化成为武汉城市与京广铁路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拆迁加快和高速铁路时代到来的今天,如何保护二七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武汉城市和京广铁路的历史记忆,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8 1”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武汉及其周边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九座城市形成的城市群落。这里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武汉城市圈”的提出和建设,是湖北省落实党中央“中部崛起”重大战略举措的具体行动。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说得好:“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全力打造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4日上午,《“魅力武汉”摄影艺术展》在武汉博物馆隆重开幕。市领导叶金生、徐化贵、胡曙光、刘彩木、车延高等出席。展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文联主办,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摄影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承办。《“魅力武汉”摄影艺术展》是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一次重要活动。展览以艺术摄影的形式,全方位、多视角生动展现“十五”以来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武汉的独特人文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