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6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往的历程也是中学西传及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自然神论是西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学的切入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思想运动的联结点。自然神论源自古希腊,特指欧洲17至18世纪的自然神论,尤其是法国启蒙时期的自然神论。欧洲的历史变革,把传教士传来的中国儒学思想推上欧洲的历史舞台,融入欧洲历史进程,对欧洲自然神论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十六世纪到明末的一百多年间,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沿着印度洋新航线来到中国,中国人因此开始了直接接触和认识欧洲的历程.本文梳理明季中国人对于欧洲史地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四国形象的最初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明季中国人欧洲认识具有"新知与讹误相混杂"、"疏离西方宗教神学"以及"沉湎于传统帝国最后的文化优越感"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处于历史断裂时期。各种思想纷纷登场,将欧洲卷入巨大的知识论争的漩涡。托马斯·曼在《魔山》中将来自不同民族、种族、文化传统,怀抱不同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的人汇集于魔山,使得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宗教与人文、东方与西方之间相遇并交锋,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图景与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4.
高旭东教授的《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必须纳入中西比较文化的宏观架构为起点 ,对 2 0世纪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新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新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文化根源、“文革”文学的中外文化渊源、“寻根文学”出现的文化动因、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激进文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握手言欢 ,以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个性主题、启蒙主题、围城主题等 ,都进行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重点探讨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并对李泽厚、亨廷顿等人一些流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15世纪末期,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西交通再度复兴,展开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新纪元。中国重新经由航海家、商人、传教士、外交使节的笔述、口传再次唤起了欧洲人的注意。16世纪中叶开始,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拉开了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接触和对话的序幕。以耶稣会士为主体的来华传教士在欧洲和中国两个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展开了对中国的研究,用西文写作的各种作品,为当时的欧洲提供了关于中国较为准确的信息,构成了欧洲早期中国  相似文献   

6.
吴桂金 《文化学刊》2010,(1):157-161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具有多元性、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就是在中国教权臣服于政权,而西方教权则是积极主动参与政权。  相似文献   

7.
英国新教传教士理雅各自19世纪60年代始至90年代末去世止一直在英译中国儒道典籍,其翻译分为两个系列:《中国经典》和《东方圣书》。他以中国学人的研究成果作为阐释基础,采用麦克思·缪勒的比较宗教方法融合沟通中西宗教,以孟子的"以意逆志"作为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宗旨,采用丰厚翻译的形式和学术翻译的态度,真实地将中国的知识体系、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的宗教等中国文化思想传播到了英语世界。理雅各是第一位全面公正英译中国主要儒道典籍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的翻译与研究促进了海外汉学的发展,并影响了辜鸿铭、庞德等人的翻译,让中国思想在世界思想谱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16—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把大量的中国知识和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但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热”急剧降温,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大失光辉,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原本就不像耶稣会士们所说的那样,人们是受了他们的欺骗和蒙蔽。其实,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国消息和中国文化是相当真实可信的,反映了明末和康、雍、乾时期的中国现实。但是从乾隆后期起,中国封建社会已从高峰走向衰落,弊病和败象逐渐明显,特别是与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都处于劣势。政治腐败,思想保守,与外界交往十…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代的岭南是西方观察中国的主要对象,岭南食狗习俗也由此走出岭南,传遍四海,成为西方中国观念的一部分。在"一口通商"之前,中华文明仍处于优势地位,狗肉是作为神奇国度的丰饶物产之一出现;"一口通商"时期,中西文明"大分流",岭南食狗是作为半野蛮中国的见证;"五口通商"之后,中西文化交流深入,西方人对岭南食狗的多元认识形成。西方人对岭南食狗习俗的认识变化,并不在于食狗本身,而在于食狗背后所牵涉的文化、宗教、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先驱严复是西学巨擘,其思想与中国传统有十分重要的联系。面对民族危局,严复一面选择性吸收介绍西学,一面对中国传统进行批判、反思,并在中西对比中,开拓了中国传统的现代意义,形成了初步的中国传统观。他对中国传统的认识过程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具有代表性,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里,发展、推进中国传统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把宗教教育看作是人文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者说看作一种基础教育。从小学来讲可以是国民教育,从大学来讲可以是通识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可以"伦理代宗教"、"哲学代宗教"、"美育代宗教",指向了宗教学教育引导人性走向真善美的根本立场。研究宗教这种文化现象有各种路向,法无定法。在西方的宗教观念里面,"神圣性"和"世俗化"是相分离的,而中国宗教的特点是"人圣性"和"生活化"相统一的。故而,用一些生搬硬套的西方宗教学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宗教并不适用。每一种宗教文化特点的形成是跟它整个的文化特质分不开的。认识中国的宗教文化,需要关联到整个中国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西班牙不经意间将欧洲的新闻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17世纪西班牙的国际地位被大英帝国替代,逐渐衰落。18至19世纪欧美主要工业国家新闻传播业大发展,西班牙新闻传播业仍然受到封建王朝的专制严控,并在20世纪30至70年代遭遇佛朗哥独裁统治。这些因素使得西班牙的新闻传播业在欧洲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走向民主化以后,西班牙引入国外资本,鼓励民营媒体的竞争,借助西班牙语的全球地位,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现代化,逐步比肩传媒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陈禹希 《职业圈》2011,(1):83-84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国学的认识系统构建能够消解西方企业文化管理中不适合中国国民气质心理的部分,补充理性层次上中西结合的完美经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又要梳理和再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补充剂。最后,将二者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4.
<正>1540年到1773年的两个多世纪,欧洲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培根、笛卡尔提倡科学方法论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一日千里。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宗教传播以及文艺复兴,为欧洲广泛地认识不同于中世纪惟一的"语法语言"——拉丁语之外的其他各种语言类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们发现了很多新语言,需要对这些丰  相似文献   

15.
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及思想观念不同的影响,中国古典戏剧与西方古典戏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从中西悲剧的题材、内容、结局等方面探讨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宗教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其历史起源可帮助我们还原历史。莲池会作为白族地区特有的民间宗教女性信仰现象,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追溯其历史根源可以还原南诏历史。基于此,本文力在发掘莲池会在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记住乡愁"是中央城镇化战略中被讨论最多的一个新提法。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思乡对象,不仅是受全球怀旧文化的影响,还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从本质上说,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城镇文化的典型代表。以江南水乡市镇为指向的乡愁绵延于游子、文人、士绅乃至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中,作为城镇中国的文化原乡为新一轮城镇化战略寻找最适合中国传统与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 佛教是传统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由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公元前3世纪时开始由印度向外传播,约在1世纪左右向北经由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复由中国再传入韩国、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宗教文化是两国传统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佛教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96'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唐建清吴海曼名为“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由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同欧洲跨文化研究院、法国——瑞士人类进步基金会联...  相似文献   

20.
正"从巴黎到基辅:维罗特夫·维拉斯拉夫藏欧洲绘画展"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由杭州博物馆主办,乌克兰斯拉夫画廊协办,共展出乌克兰收藏家维罗特夫·维拉斯拉夫先生所藏17世纪至20世纪绘画50余件。作品题材丰富,内涵广博,既包括神话、历史、宗教、风景、肖像等题材,也有反映20世纪面貌的现代主义风格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