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汉语中如英语外来词语的数量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大量英语外来词语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普遍翻译英语外来词语的方法,即音译法、意译法、音译结合法、形译借入法来阐述英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外来词大规模的引入主要在佛经翻译、"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时期。由此生成的佛教汉语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也是重要的实践活动和素材。对比两者的翻译方法,可以看出汉语外来词多采用意译、兼音译和半音半意的方法。随着汉语的发展,这几种翻译方法也有一些变化。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为以后的外来词翻译方法和规范化提供有效借鉴,使外来译词更具生命力,丰富汉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收录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外来词,其中以英源词居多。《词典》中外来词的种类较多,超出一般著作认为的五类,可分为八类。英源词在翻译的过程中,在音节数量、词语结构和词义上都有汉化的现象,有些还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由于受到汉语本身特点、时代因素、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词典》的英源词翻译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翻译用字经历了从杂乱到统一、从俚俗到典雅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化繁荣的标志,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译音的不统一、不准确,也给两岸三地人们在阅读和认知上带来很多麻烦,音译的规范今天成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对外来词音译的规范可从两方面着手:普通名词与一般术语宣尽可能运用意译或音义兼译、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以便于阅读和理解;遵循汉语语音的规范原则与读音习惯,尽可能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译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列举事例对日语、汉语对外来语吸收方式进行了比较。日语最初主要采取将外来词译成汉字的意译,“二战”后则采用音译的方式吸收外来词汇;汉语则一直采用意译占主导地位的方式引进外来语。日语、汉语对外来语吸收方式的不同,充分体现了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形成,主要通过音译、意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表意、音译联想六种方式.外语词或其缩略语直接进入汉语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9.
陈丹玲 《文教资料》2011,(28):32-33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语言的融合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源自英语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并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现代汉语通过音译、音意兼译、意译改造融合、字母词形借词等方式吸收英源外来词。主要领域涉及网络通讯、商标、科教、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话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以音译和半音译半意译为主,且数量比较多。这一特色与粤港居民往来频繁和广州话声调富于变化密切相关。了解外来词进入广州话的形式和原因以及广州话在吸收外来词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语进入汉语,大致有四种形式:(-)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直接使用;(二)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指类名词;(三)音与意的结合改造;(四)为外来词选择对应的汉语词,即意译。汉语发展史证明,外来词的增加是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产物。我们不拒绝外来词进入汉语,但不加节制地盲目引入使用不规范的词语,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运用。审慎精选和统一规范,是借用外来语丰富本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量外来语尤其是英语不断进入现代汉字系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但又给其翻译造成了困难。本文指出外来字母词的翻译方法及原则:纯音译、意译、附加说明即加字译法、半音半意译、音义兼译等,同时也指出翻译外来字母词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了解外来词的翻译并不断提高汉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外来词的翻译与内部形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外来词语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汉语主要通过音译、意译、音译意译结合和英汉夹杂等四种方式向英语借用词语.由这些方式借入的外来词的内部形式分别表现为内部形式消失和附会;内部形式移植;内部形式残存和羡余;内部形式残存、羡余和消失.  相似文献   

14.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汉语中最多的外来词就是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汉语在翻译英语外来词语的方式方法上,充分显示出了"本土化"特点。外来词"本土化"是保持本族语言自身特点,丰富民族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外来词能够真正得以吸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形译与字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不少人士关注字母词问题,也有人担心它会成为毁坏汉语千里长堤的"蚁穴"。今日之汉语长堤,由钢筋混凝土筑造,蝼蚁难以筑穴;即便筑穴,也难毁溃。不过,字母词是不是毁堤"蚁穴",倒还是有些学术问题需要梳理。1.词语翻译词语翻译的作用主要有二:一为丰富词汇系统和知识系统,二为满足交际的各种需要。词语翻译方式常谈到的有意译、音译两大类。意译者,将外语词的意义拿来,据意重赋一个汉语词形,如计算机(computer)、蜜月(honeymoon)等。意译时重赋词形,多数可根据外语词的原有构词理据,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外语缩写字符简析李建玲在汉语中。记录汉语的书写形式是方块汉字。一般来说。对于汉语以外的外来词语多采用翻译的形式·或音译、意译。或音译兼意译等,这样才能保证汉字作品在书写形式上协调统一。符合汉语书写习惯·符合说汉语人的心理定势。随着世界科技的发...  相似文献   

18.
徐辉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53-54,95
汉语在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吸入了大量的外来词,外来词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音译、意译等方法,但音译外来词的使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有人赞同,有人排斥。文章就音译外来语的来源、译法及使用规范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 ,外来词更是以不可阻挡之势大量涌入 ,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同时对原有的汉语词汇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同过去相比 ,新时期外来词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一、音译词大量增加长期以来 ,汉语引入外来词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 ,又从意译到音译的反复 ,最终还是意译战胜了音译 ,成为外来词与汉语融合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后 ,音译词又占了上风 ,成为外来词的主流 ,如 :奥斯卡 (Oscar)、甫士 ( pose)、汉堡包(hamburger)、迪斯科 (disco)、摩丝(mousses)、克隆 (clone)、皮卡 ( pick-up )…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