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硫脲作为电位调整剂,以甲烷磺酸锡为主盐的酸性溶液作为镀液,采用浸镀法在铜基材上制备了锡镀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术(FE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锡镀层的组织结构,根据数码相机微距照片进行宏观分析.研究表明.该镀液体系浸镀锡可以获得光滑而致密的浸锡层,无枝晶形成.该镀层主要相结构为体心四方的白锡.镀层的形成可分为锡晶粒的剧烈瞬间形核、平面层状生长和镀层致密化排列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析出,Ni衍射峰变得较为尖锐;500℃,Ni晶化较为完全,同时出现新相Cr_(1.12)Ni_(2.88);600℃有Cr_2Ni_3,CuNi,Cu_(3.8)Ni和Mo_(1.24)Ni_(0.76)生成;700℃时出现Cu_(0.81)Ni_(0.19)和MoNi_3,Ni_3P发生再结晶,同时镀层开始氧化生成Ni O。电化学分析显示,镀态下Ni-Mo-Cr-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Ni-Mo-P镀层;400℃下进行晶化处理,Ni-Mo-Cr-P镀层的耐腐蚀性有所提高,更高温度下的晶化处理,都会损害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浸镀试验机,对热成形钢进行热镀纯锌(GI)及合金化(GA)点焊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冲压前2种镀层保持完整,无可视漏镀点。热冲压后镀层表面均有一层氧化层,并对液态金属脆较为敏感,对点焊性能影响较大。其中,热处理前的GI镀层焊接电流范围为8.2kA~9.8kA,窗口为1.6kA;GA镀层焊接电流范围为8.7kA~10.3kA,窗口为1.7kA。热处理后的GI镀层焊接电流范围为7.8kA~8.2kA,窗口为0.4kA;GA镀层焊接电流范围为7.4kA~8.1kA,窗口为0.7kA。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表面热浸铝技术是将预处理过的钛合金零件在熔融铝液中浸没一定的时间,在钛合金表面形成镀层以强化表面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钛合金表面热浸铝梯度镀层的微观生长机理和组织成分;镀层对合金硬度、耐磨性及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以及其他热浸铝工艺。分析了浸镀液的温度、浸镀时间及热扩散温度、时间对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热浸铝+交变电磁场中凝固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SEM)、聚焦离子束(FIB)、透射电镜(TEM)及弯曲试验研究了工业大生产条件下两种加热炉功率生产的IF钢合金化镀锌板(GA)镀层微观组织和相结构。结果表明两种GA板镀层表面均由致密的δ相和柱状ζ相组成;当合金化炉的功率由464kW提高到672kW时,镀层表面δ相含量由1.14%提高到19.44%,镀层厚度保持不变;GA板镀层均由Г相、δ相和ζ相组成,靠近基板区域主要为Г相,镀层中心区域主要为δ相,镀层近表面主要为ζ相。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新的、简便的、环保的铝及铝合金化学镀镍新工艺,探讨了前处理、光亮剂添加量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及铝合金经过自制浸锌剂二次浸锌后,每升镀液中添加15mL光亮剂所获得的样品镀层均匀、结合力最佳。  相似文献   

7.
非晶态Fe-Cr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甘氨酸的加入对单金属镀液、Fe-Cr合金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甘氨酸在三价铬电镀Fe-Cr合金镀层的镀液中的作用。加入甘氨酸后,可得到优良的镀层,而不含甘氨酸时,镀层中夹杂铬的化合物,镀层质量恶劣。在此镀液中,甘氨酸的作用可能为与Fe(Ⅱ)络合,使其析出电位负移,达到铁铬共沉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以甲基磺酸锡为主盐、硫脲为电位调整剂的镀液体系中,在铜箔上制备了呈缎面光泽的均匀锡镀层.镀覆过程,用电偶电流法进行了分析;对所得镀层的显微组织结构,采用FE-SEM和XR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镀液体系中浸镀锡,镀覆过程迅速而平稳,所得锡镀层具有体心四方的晶体结构,镀层显微形貌为均匀分布的颗粒状形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浸镀工艺模拟机,研究钢板浸入不同Al含量的锌液中保持一定时间后,镀层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镀锌浸润时间从2.5s增加到5.5s时,镀层重量和厚度变化较小。辉光检测锌液中Al含量增加,镀层重量和厚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在镀锌浸润时间4s时差异最大,当Al含量从0.15%增加到0.29%,镀层重量和厚度提高45g/m~2和5μm。镀层截面形貌观察与辉光检测结果吻合,锌液中Al含量较低时镀层偏薄,且与钢基结合处较为粗糙,锌液中Al含量较高时镀层明显增厚,且镀层/钢基结合处平滑、连续。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TiCl4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然后通过微粒最佳加入量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最佳工艺进行施镀,并测量了镀液的寿命,最后对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各方面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各方面性能要优于普通的镍磷镀层和微米化学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1.
在合理选择化学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几种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性能的影响,综合各类稳定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选取影响工艺性能的3个工艺参数,采取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Na2S2O3与其他稳定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规律,得出了较理想的稳定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商洛学院学报》2017,(4):33-38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AZ31D/ZL105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扩散层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400℃,保温60 min获得的AZ31D/ZL105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区组织均匀、厚度适中,且无夹杂和孔洞等焊接缺陷;结合区形成A、B、C三个过渡层,A层主要为α-Mg树枝晶和枝晶间形成的网状β-Mg17Al12;B层由Al_3Mg_2相和富Mg的铝基固溶体及少量的β-Mg17Al12相组成;C层主要为铝基固溶体和Al_3Mg_2;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AZ31D/ZL105结合区域的显微硬度先增大再减小,其中C层显微硬度最大、其次为B层、A层最小;最大硬度值为269.9 HV。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的Wheeler相场模型,建立耦合溶质场、温度场和流场的相场模型,研究Ni-Cu合金凝固过程中高各向异性作用下的枝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强度在0.06-0.2之间取值时,随着各向异性强度增加,光滑主枝尖端出现棱角,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在高各向异性条件下,有无对流时晶粒分别以不对称枝晶和等轴枝晶方式生长。在流速为6.43 m.s-1的强制对流作用下,逆流侧枝晶受过冷熔体冲刷,逆流枝晶生长迅速,与纯扩散时相比稳态生长速度增加了12.61%;热量和溶质在顺流侧聚集,顺流枝晶生长缓慢,与纯扩散时相比稳态生长速度减小了14.62%。  相似文献   

15.
焦磷酸盐仿金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种用焦磷酸盐代替剧毒氰化物的仿金电镀新工艺,总结出镀层中铜、锌、锡含量不同对仿金镀层色泽的影响,由于镀液中采用了新的络合剂和添加剂,因此本工艺具有阳极溶解性能良好,允许电流密度高,在规定的阴极电流密度下仿金镀层色泽逼真,镀层光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学镀镍磷复合镀层的性能,在研究了镍磷化学复合镀新配方的基础上,在A3钢片表面分别制备了纳米和微米复合材料镀层N i-P-MgO(CuO).用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10%NaC l溶液测定其耐腐蚀性;GB5935 86标准贴滤纸法测镀层的孔隙率;MH-3硬度仪测定其硬度.结果表明:在最佳施镀条件下,可得到耐磨性、硬度强于A3钢片、N i-P镀层和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的微米复合化学镀层,和光亮致密耐腐蚀性强于A3钢片、和N i-P-MgO(CuO)微米复合镀层,与N i-P镀层相当的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7.
制备尼龙-6镀银纤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制备了尼龙-6镀银纤维,称量镀银前后纤维的质量并计算出银层的厚度,得出了硝酸银体积质量、葡萄糖体积质量、镀液pH值、镀池温度值,并实验研究了镀银时间等因素对纤维镀层厚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该纤维的最佳镀银条件:硝酸银体积质量为0.02 g/mL;葡萄糖体积质量为0.035 g/mL;镀液pH值为12;镀池温度为40℃;镀银时间为2 h.镀银后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电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涂层质量和性能,以钛粉或钛铁粉、铬粉、铁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为原料,在前期制备等离子熔敷Fe-Cr-C涂层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Ti,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Fe-Cr-C-Ti等离子熔敷复合粉末,并采用等离子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Fe-Cr-C-Ti涂层。采用SEM对添加不同粉末成分(不同C、Ti、Cr含量)时制备出的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涂层中(Cr,Fe)7C3共晶相逐渐增加,奥氏体相相对减少,Ti C颗粒形态从等轴状向树枝状转变。随着Ti含量的增加,Ti C颗粒尺寸逐渐增加,形态由等轴状向树团聚和枝状状转变,(Cr,Fe)7C3共晶逐渐减少,奥氏体相逐渐增加。随着Cr含量的增加,(Cr,Fe)7C3共晶相逐渐增加,奥氏体相逐渐减少,Ti C颗粒形态由树枝状向等轴状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在钢铁表面制备了Cu-Sn-P多元合金化学镀层,讨论了镀液成分和沉积条件等对镀层性质的影响.采用了硬脂酸、月桂酸和苯并三氮唑对Cu-Sn-P镀层表面进行再处理,从而形成致密保护膜,得到Cu-Sn-P/stearic acid(lauric acid,BTA)镀层,并研究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倾斜式生长装置,制备出了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Alq_3(喹啉铝)薄膜.对制备的不同微纳结构Alq_3薄膜的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分析了入射角度对薄膜微纳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了薄膜倾斜式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入射粒子流与衬底法线的夹角为80°,获得了柱状结构的Alq_3薄膜,且薄膜有沿(111)晶像择优生长的具有闪锌矿立方相的晶体结构;当倾斜角为0°时,则形成了连续致密结构的薄膜,且薄膜有沿(222)晶像择优生长的具有闪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