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师 :同学们都到银行里进行了实地调查 ,发现营业员计算利息时与书本上有些不同 ,有哪些不同的情况?生1 :我调查到了书本上使用的是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定期、活期利率表 ,后来通过几次降息 ,利率比书上降低了(现行利率表略)。生2 :我还了解到 ,我国从1999年11月20日起 ,实行收取个人利息税。因此现在计算储户实际得到的利息的方法应该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 -20 %)。生3 :储蓄的种类有很多 ,如果存教育储蓄的话 ,不仅利率高 ,而且不交利息税。生4 :最近我国还发…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师 :同学们都到银行里进行了实地调查 ,发现营业员计算利息时与书本上讲的有些不同 ,有哪些不同的情况 ?生 1:我调查到了书本上使用的是 1997年 10月 2 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定期、活期利率表 ,后来通过几次降息 ,利率比书上的降低了 (现行利率表略 )。生 2 :我还了解到 ,我国从 1999年 11月 2 0日起 ,实行收取个人利息税。因此现在计算储户实际得到的利息的方法应该是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1-2 0 % )。生 3 :储蓄的种类有很多 ,如果存教育储蓄的话 ,不仅利率高 ,而且不交利息税。生 4:最近我国还发行了一批…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已经去银行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营业员计算利息时与书本上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的情况? 生1:我调查到,书本上使用的是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定期、活期利率表,后来几次降息,现在的利率比书上的利率低了很多。(现行利率表略) 生2:我还了解到,我国从1999年11月20日开始收取利息税。因此现在计算储户实际得到的利息的方法应该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生3:储蓄的种类有很多,如果存教育储蓄的话,不仅利率高,而且不交利息税。生4:我国还发行国债,利率也较高,而且不交利息税。  相似文献   

4.
利率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我们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又有德育渗透的功能.因此,与利率有关的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现以2002年中考题为例,把利率问题归纳总结如下.一、利息纳税例1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25%.今小刚取出一年到期的本金及利息时,交纳了4.5元利息税,则小刚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为()(A)1000元.(B)900元.(C)800元.(D)700元.分析:设小刚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章“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利息”这一节教材,介绍了存款的意义及储蓄方式,用实际事例说明了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这部分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存款、贷款利率已作了下调,国家增设了个人所得税及存款利息税。教材中的练习题中已对个人所得税有所涉及,而没有利息税及信贷的内容。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最新试验修订本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 (上 )中 ,“有关储蓄的计算”这节阅读材料 ,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有必要加以说明 .1 现行银行计息规则现行银行常用储种有两种 .一是定期储蓄 ,其中包括整存整取 (双整 )和零存整取 (零整 ) .它的计息规则是按存入日的挂牌利率来计算利息 ,如遇利率调整也不变 ,不再分段计息 ,然后再计算利息税 .二是活期储蓄 ,它的计息规则是按结清日的挂牌利率计算利息 ,不管存期期间利率有没有调整都一样 ,也不要分段计息 ,然后再计算利息税 .期间如遇结息日 (每年的 6月 30日 ) ,而结息日又非结清日时 ,要先…  相似文献   

7.
袁直 《陕西教育》2000,(2):34-34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应用(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基础上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三部分内容都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 利息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学习这部分知识主要是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懂得储蓄的意义,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使学生能利用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进  相似文献   

8.
从11月1日起,人们发现,到银行取款时,银行付给你的11月1日以后的利息中被扣除了20%的个人所得税。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完善规范税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刺激投资和消费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什么要恢复征收利息税呢?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价持续下降,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而老百姓的存款却增加到将近6万亿元。储蓄多既有好处,也有负面效应。有必要加以引导,使居民分流一部分储蓄,增加消费,扩大个人投资。这表明,今后国家将灵活地利用利率杠杆对居民储蓄进行调节,以使其…  相似文献   

9.
利用方程(组)解应用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各类考试中均有出现。最近几年应用题的题型有所转变,渐渐地摆脱了以前的传统题型。例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劳力问题等。应用题的题型已经向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转化。现将经济问题中的常见题型介绍如下。一、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前几年我国实行了利息税政策利息税=本金×利率×期数×税率例1:把5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到期所得纳税后拿到90元,求利息的税率?解:设利息得纳税率为x5000×2.25%×(1-x)=90解之得x=0.2x=…  相似文献   

10.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上节课讲的是有关利息的应用题,内容比较简单。在与学生讨论完本金、利息、期数、利率的定义后,我出示了一道关于利息的应用题:张伯伯在银行里储蓄人民币1200元,月息是0.72%,存满一年,可以拿到利息多少元?很快,学生列出了和课本上一模一样的式子。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几个学生却嚷了起来:“老师,题目中所求的利息要不要扣利息税?”  相似文献   

11.
知识链接 1、储蓄中涉及的量:本金、利率、利息、存期、本利和本金×利率×存期=利息 本利和=本金+利息 2、贷款和储蓄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计算方法相同. 3.股票是当前热点话题,是由涨跌的百分数决定股民的赢亏.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13.
教情分析  学生已有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存款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概念却不是很清楚的,如利息、本金、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不甚了解,不会填写存款凭条等,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有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含义。  教材中介绍的存款利率是多年前的,而现在利率已发生了变化,并且还要征收20%的利息税,存款实行实名制,因此,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利息”这是一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教师要抓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利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懂得用公式计算利息的方法。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使学生了解储蓄的含义,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利息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及软件、幻灯等。教学过程:1.收集信息,挖掘生活素材。(1)学习准备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前已经去银行作过调查,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请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生甲:我知道把钱存入银行很安全。生乙:我知道了利率表的作用。丙:我知道…  相似文献   

15.
储蓄与数学     
<正> 储蓄的利息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会计算利息,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计算利息的公式是:  相似文献   

16.
案例:利息的计算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十一册教材)。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回答问题:1.储蓄有哪些好处?2.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3.求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4.什么是税后利息?怎样求税后利息?  相似文献   

17.
蒋明玉 《内蒙古教育》2002,(8):21-22,27
~~到:18÷25=18×12×5=18×52=45(千米)。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整数除以分数,只要怎样计算就可以了?生:(异口同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正当教师准备组织学生练习时,一位学生急忙站起来说:“老师,我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同样可以推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8÷25=(18×52)÷(25×52)=18×52。”犤教后记〗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观念的制约,学生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让学生反思,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总结、自我创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反思,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总结提高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学了就了事,而是要学后而思,回顾一下,玩味一番。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搞好反思呢?现举一案例加以说明。有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表面积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求下图中长方体表面积。学生先解答,得出了两种算式:(1)(5×5+5×10+5×10)×2;(2)5×5×2+5×10×4。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生:我想出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求图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解答,出现了两种算式:①(5×5+5×10+5×10)×2②5×5×2+5×10×4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生: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10。下面开始骚动。有的说错了;有的说,这不变成求长方体体积了吗?哪里是求表面积?我心想,他搞错了。本想否定他的回答,但一转念:先让他说说道理再纠正也不迟。于是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上、下底的面积有2个5×5,由于5×10可看作5×5的2倍,因此,其余四个面的面积就有8个5×5,共计10个5…  相似文献   

20.
某同学主动帮人扫地,我随手在其课本上记下:“×月×日主动帮同学扫地。”某同学自习课上讲小话,我随手在其课本上记下:“×月×日自习课讲小话。”某同学课间大声喧哗,我随手在其课本上记下:“×月×日课间大声喧哗。”某同学拾钢笔交公,我随手在其课本上记下:“×月×日拾钢笔交公。”我自称这是“信手拈来的育人之道”。说“信手拈来”,因为这一做法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经意用到的,并非有意而为之。说“育人之道”,是因为此法经本人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是有用的,可行的。它的最大效用,就是能对学生的操行给予及时和持久的督导和激励,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