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主要分布在五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5个自治县。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68%的西部地区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中国经济的腾飞,要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其难点就在于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早日实现。西部地区普遍具有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而民族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才资源短缺,是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将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民族教育发展要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坚持走民族教育与市场经济协调一致,自力更生与国家大力扶持相结合的道路,使之为西部大开发,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各种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培训网络建设河北省教委副主任陈逖先河北省有6300多万人口,其中86%的人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省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前,制约农村生...  相似文献   

4.
东西部差距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原因,东部地区是汉族聚居区,而西部地区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东西部差距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民族问题,变成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教育须先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以及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均离不开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包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差距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原因,东部地区是汉族聚居区,而西部地区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东西部差距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民族问题,变成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现代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供…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教育》2002,(2):26-27
红桥区是天津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做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促进我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经验证明,能不能搞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是否有足够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开展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的战争风云早已消逝,但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加光昭日月,永不磨灭。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强大凝聚力的团结精神,今天我们来深刻理解它,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民族团结精神源远流长,抗日时用的进发是历史的必然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由汉、满、蒙、回、藏、维吾尔等56个民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我们祖国是多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与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关系密切。因此,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教育的振兴,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高度重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强调这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提出要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今后20年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重大问题.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左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1%.可以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没有西部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全国的小康.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社会发展程度低,城乡差别大,教育基础薄弱,不论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消费能力,还是适龄儿童入学率,都大大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高原山区,致使与东部地区差距拉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报道,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的比重高达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到2002年,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五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的经济生活、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造就了西部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心理.西部民族地区的传统政治心理与现代政治心理杂糅在一起,对西部地区的政治发展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传统政治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了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实现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女童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90年全国10%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三百多万6—14岁不在校人口中,西部地区就占了1/3强,其中56.96%的人口是女性,即在西部地区有65万多6—14岁的女童因为各种原因应该在校读书而没有在校。能否加快西部12省(区、直辖市)“普九”的步伐,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成为落实“两基”目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现有4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2.4%.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各民族团结,对于建设边疆、巩固国防、促进新疆的繁荣与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稳定大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从思想上到位.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多年来政治上的动乱,我国的生产处于停滞、徘徊甚至倒退之中,扩大再生产受到严重的阻碍和破坏,而人口又盲目膨胀,这样就使就业、生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切实地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是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悬殊很大,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解决人口问题,才能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就在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因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商品经济不仅是不可逾越的,而并是相当紧迫的。没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就无法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源泉,但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战时期的工业、人口、文化及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的内迁,形成了一个现代化中心的转向运动,对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整个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平衡的格局也作了相对调整。尽管不符合常规,却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成分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口有九千一百二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整个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广大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尤其是与沿海地区相比,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因而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更艰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前途和各民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息息相关,更是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富强,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市场潜力巨大,是西部资源开发的中心。格尔木市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优势,是西部交通中枢。格尔木市地缘环境,人环境独特,它的开发建设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地区差异、稳定边疆、巩固国防具有深远意义。本用中心地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探讨了格尔木市在西部资源开发,交通建设、边疆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格尔木市具有建成中国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条件,确立了格尔木市在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民族教育有着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它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才能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基于此,从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入手,探讨建国以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教育特点,尤其是现代化建设加快带来的国家一体化趋势的显著增强。立足西藏和中原文明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多元文化的整合不仅可能,而且还可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