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  相似文献   

2.
<正>一、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上完一堂数学课,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常常出现的错解,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使教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心脏是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习题.数学的每一知识点都配有相应的习题、重点问题、重点知识,讲一遍、练一遍对极大部分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在课后是必须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复习巩固中,我们一直用熟能生巧这句古语来鞭策学生.但事实却给我们以极大的反差,许多我们认为已让学生练熟的知识,却在一次次考试中一错再错.反思这一结果,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比较单一,缺乏演变,缺少一定量的变式训练.导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在各种不同问题背景的情况下,识别出问题的实质,更是思维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数学练习的次数不能代替数学变式训练的强度,忽视了后者的训练是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训练,需要教师重新组织和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与错误"斗争"的过程.结合课堂实例,讨论教师如何抓住时机,通过示错—纠错—悟错的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误中思,思中悟,误中求悟.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如果单靠题目中给的条件的话是没有办法解出题目的,所以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我们必须深挖题中的各种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有时候可以为解答题目提供简便的途径,但有时候却又让学生对题目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并应用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做到发现条件、少走弯路、识破陷阱、减少失误,顺利地解答出题目.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做过一遍,但学生还是会做错,这些错解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我认为,除了指导学生整理易错解题集,我们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学生的错解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初步探讨,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7.
与解常规数学问题上“令人赞誉”的表现相比,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上的表现一直欠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应用问题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环节.通常的情况是,教师的主导风格是告诉学生解决应用题应该遵循的规则与程序,然后学生一遍遍地进行练习.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算,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量的意义,学生也只关心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什么.“教学中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学来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一般都要求作等价转化,这样才能使所求得的解不至于扩大或缩小.所谓等价转化,就是寻求原问题的充要条件.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有时寻求原问题的充要条件比较困难,或所寻求的充要条件很繁,不便于求解.于是他们便退而求其次,利用原问题的一个较弱的必要条件或者充分条件,即利用非等价转化来进行解题.但是最后须进行等价性检验.可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忽视对所得结果加以检验或证明,特别是当解题答案正确时,被其所蒙蔽,从而丧失了纠错的机会,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对此,笔者以学生的错解为例,谈一些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过的切身体会,特别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感受。那么,为什么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笔者通过仔细琢磨学生的典型错误,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秘密。  相似文献   

10.
俞树田 《教师》2013,(15):78-78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解题方法,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解答数学习题,就是要让学生找到一种运用数学原理的方法,把这些原理用于习题的条件或者条件的推论,得到习题所要求的东西,即习题的答案。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呢?1.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习题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如果单靠题目中给的条件的话是没有办法解出题目的,所以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我们必须深挖题中的各种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有时候可以为解答题目提供简便的途径,但有时候却又让学生对题目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并应用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做到发现条件、少走弯路、识破陷阱、减少失误,顺利地解答出题目.现借此平台,就如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深,或者忽略了公式、定理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或者忽视了题中所隐含的条件等种种原因,在解题中常出现错解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个问题,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对数学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归纳如下.一、特殊替代一般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难点问题,尽管老师分析讲解得很清晰,而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但是学生还是照错不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创设辨误情境,引导学生在辨误中自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即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提示或给出正确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让学生直接解答、辨析,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曝光",因势利导,促其自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与错误“斗争”的过程.结合课堂实例,讨论教师如何抓住时机,通过示错-纠错-悟错的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误中思,思中悟,误中求悟.  相似文献   

15.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将错变优更是一门艺术。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提醒学生不要出错而层层设防,把错误连同创造的可能性一起"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纠错练习,让学生尝试在错误中实现对认知的再认识,对已获得的数学经验的再体验,从而夯实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并把解题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等四个步骤.在学生解题时,我们仅能见到其解题过程和结果,并从中能了解到学生应用了哪些知识和方法,细心者还可以观察到学生的一些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但是学生拿到一个题目后实际是怎么想的,我们却无法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其实,有时对老师适合的,对学生不一定适合.卢梭有一句名言"儿童不是小大人",从这种意义上讲,不了解学生解题过程的心理活动,我们的教学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同化与顺应的角度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7.
解题过程中被忽视的思维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其本质特征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和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为了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能多方尝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引导、组织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谈谈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受注意或往往被忽视的几种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18.
孙娟 《教师》2014,(30):73-74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练习,然而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错误",把它们当做一种"资源",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反思,使他们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获得更好的思维发展。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解题过程中,不出错永远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师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与错误、失败的不屈斗争中得到了提高.实际解题中,由于认知能力的欠缺和思维的局限性,一些问题的解答,我们认为"完美无缺",其实漏洞百出;还有一些问题,我们明知解答有"错",但不知"错"在何处,为何而"错".知道错了是好事,而对错误的深层次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久思不得其解.因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若能有效地答疑解难.则可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收到良好效果,但是面对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要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么一步一步将答案做给学生看,一遍一遍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