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当周围的女生彩裙飘飘的时候,唯独我,显得孤独而落寞.夕阳的余辉透过窗户玻璃洒下来,给教室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躲在黑暗角落里的我,是那样无奈与无助.……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09,(6):24-24
刘女士为儿子的工作问题整晚愁得睡不着,头也痛眼也痛,就像两个眼珠上压着块东西。她没往心里去,觉得可能是人老了经不起事,血压又高上来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点。可一周后突然恶心、呕吐了好几次,眼睛也看不清了,急忙去医院,家人直接把她送到了消化科,她也没告诉医生眼睛的情况,结果就当急性胃肠炎治疗,不但没有好转,却越来越糟。第二天,她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眼科医生来会诊,一测眼压,超出正常值两倍多,是青光眼的典型症状。经过急救、手术,虽然挽救了一部分视力,但没办法恢复到正常水平,视野也比以前缩小了。  相似文献   

3.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这副对联形象的描绘了老师教作文的艰难和学生写作文的愁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9):47-49
<正>人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好的夕阳也只是短暂的时间,终将日落尘沙,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以夕阳比喻人生晚年。告诫人们如何珍惜和享受有限时光。而白城市老科协理事、白城经济开发区保平办事处老科协会长赵玉书却是"晚霞红似火,余辉更灿烂"。赵玉书,1955年毕业于吉林农校,是一名高级农艺师。曾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洮北区种子公司经理、果树生产办公室主任、白城市植物医院院长等职。1994年退休后,他主动申请参加洮北区老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13日《北京晚报》报道,黑龙江省药检所女研究员赵伟莲在哈市一家餐馆用餐时,无意中连同木耳吃进了一条小小的松毛虫,舌头顿时又肿又痛,而后一个月,赵伟莲患了胸闷、乏力、心率失常等十几种病。经过汕头大学医学院救治,她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她已被各种疾病毁得面目全非。一条松毛虫为何毁了一位女研究员?经过东北林业大学昆虫研究专家鉴定,原来赵伟莲误食的松毛虫叫落叶松毛虫。人们一旦接触到它,会患上多种疾病,治愈后还有复发的可能。这件事告诉我们,许多小动物对人的安全有潜在威胁。例如,最近有人在哥伦比亚发现一种青蛙,当它受伤后,皮  相似文献   

6.
或许你有点奇怪,人的生命旅程在无垠的宇宙面前实在短暂得如白驹过隙,怎么称得上长寿?可是要是你注意到人类是哺乳动物的一种,那么一比较恐怕你也得承认人类可以算是矮子里面的高个子了。  相似文献   

7.
愁人的愁愁     
正小猴愁愁蹲在树梢上有些犯愁。昨天,自己被驱逐出群。以后可怎么办呢?这时,远处飞过来一只金翅雀,边飞边大声喊:"愁愁,山谷外来了四个人,像是朝咱们这边来的。"愁愁一个飞跃,荡向另一棵高树,边荡边说:"山谷来不来人,关我啥事,我得赶紧去找吃的。""我感觉不简单,咱这山谷好久没人进来了,那几个人不会是来祸害咱们的吧。"金翅雀追着愁愁上下翻飞,担忧地说。"我能荡秋千你能飞,山谷来几个人还能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人的生命就是跳动的音符。然而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也如音符一样起起落落,甚至于中断,所以生命的宝贵在于时间老人只给予每个人一次。谁能重塑生命?谁能给芸芸众生带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谁能把人生之歌弹奏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9.
云帆 《百科知识》2012,(3):22-23
正地外生命是否也同地球上的生命类似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但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形式?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生物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情景一:"哇,老师,我们真的能从樟树落叶中提取出驱蚊用的精油吗?""这都是些什么器材,这么有趣。""原来制作一份精油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啊,看来当科学家也不容易啊。"科技社的成员正在进行樟树落叶精油提取实验,"玩"得不亦乐乎。情景二:"今天中午招收环保志愿者,请同学们及时报名。""老师,还有志愿者的名额吗?没了啊,好可惜啊,明天还有吗?我一定要早点来。"学校的小志愿者们拿着工具,戴着帽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还有更多没有机会参与的同学期待着下次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这关系到生命之谜,让我们走进生命起源的核心问题。人类这物种,真的标志着生命进化的顶峰吗?或者病毒才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当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复杂时,病毒已经精简了,成功地抛掉了很多基因,只留下了少数的必需基因。今天,病毒是如此的小和简单,有些甚至不能自我复制,因此,病毒携带的基本遗传物质,需要"溜进"宿主细胞,并诱骗宿主细胞才能复制。例如,只有14种蛋白  相似文献   

12.
夕阳的余辉透过车窗,洒在脸上,照在心里.火车在前行,时光却似在倒流,在那一片落日的火红中,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些人,那些场景. 小学时代,爱好科学的我是《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的忠实读者,对"金钥匙"科技竞赛也早有耳闻.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艺术在表现的形式上多采用线条的方式为主,艺术设计上的专家也是将各种各样的线条落实到纸上作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所以当建筑建造完成右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种线条上的韵律美。设计师在表现线条韵律美的同时也会将周围的环境考虑进来,使得建筑完成以后可以与周围的环境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4.
衰老和死亡,就像一幅巨大、沉重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我们的一生,同时也是每个人都逃脱不掉的“命运劫数”,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得恐惧而又无奈地面对和接受这一事实。为了能够达到长寿的目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究着导致死亡的原因。除了一些外部的意外灾难事故之外,到底是什么魔手从我们的生命体内部吞噬并夺去我们的生命呢?对此,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说法。在古代,曾经一度流行过一种温热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的躯体和生命运动靠的是“温”和“热”在体内的流动,当“温”、“热”减少并消失时,生命也就随…  相似文献   

15.
晚会是一种文艺演出活动的类型。但是,有些晚会过分强调舞台包装、迷离的灯光、劲爆的节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晚会的节目东拼西凑而成。真正吸引人眼球,滋润人心灵的晚会较少。导演如何让晚会有新意?本文以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美在夕阳"晚会实践为例,谈晚会导演的策划与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科学界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与天体生物学有关的问题:生命到底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希望在别的世界中找到怎样形式的生命?当我们发现在其它星球上有生命迹象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看到?类似地球上的复杂生命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还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7.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基于双光子或多光子机制的发光过程,当吸收到低能量光子的长波辐射之后,发射出高能量光子的短波辐射。长余辉发光是指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激发,在激发源关闭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持续的发光,能够持续发光数分钟到数十小时。上转换发光和长余辉发光本身属于两个研究领域,把这两种发光过程结合到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发光模型——上转换长余辉发光,这种发光材料既能实现上转换发光,又能产生长余辉效应。2014年美国乔治亚大学Pan等提出这一理论并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结论,他们选取镓锗酸盐基质,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3Ga2Ge O8:0.5%Er3+、5%Yb3+、1%Cr3+近红外长余辉荧光粉,在980nm光源激发下在700nm处有发射峰而且余辉时间长达24小时。为了继续探索上转换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奥秘,我首先重复了Pan等的实验,通过观察化学元素周期表,我发现Cd与Zn为同一主族元素,而且Cd的分子量大于Zn,因此我用了同样的方法制备了Cd3Ga2Ge3O12发光材料,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烧结温度以及烧结时间对发光材料的结构以及发射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在科学界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与天体生物学有关的问题:生命到底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希望在别的世界中找到怎样形式的生命?当我们发现在其它星球上有生命迹象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看到?类似地球上的复杂生命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还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9.
星期一的早晨,天气有点冷。我在教室门前做清洁区卫生,地上有好多的落叶,扫着扫着,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上的叶片大多数是背朝天。这是为什么呢? 其他树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让爸爸带我出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落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相似文献   

20.
道金斯说,人,乃至所有的生命都是基因的奴隶,那么基因又是谁的奴隶?是的,生命的有些奥秘比遗传密码埋藏得更深。基因对于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决定生命形态和行为的过程中,基因的作用被夸大了。你可以把DNA链条放进试管,但它永远不会演化成生命形式,甚至连复制的能力也没有。它必须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遵循相应的数学、物理以及化学定律才能演化出生命。而实际上,是数学和物理定律统治了世界、制订了终极游戏规则,世间万物无一能免。基础数学告诉我们,形状相似时,面积按平方增长,体积按立方增长。那么,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比如一条鱼,若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