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文言文异读的三种类型。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种情况。1.破音异读,即通过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字的不同词性和意义。2.通假异读,即甲字通假乙字时。读乙字的音。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保留古音,应按传统或习惯的音去读。(有人把多音字称为多音多义异读) 掌握文言文诵读的要领。包括读准字音。即读准破音、通假和古音三类异读;读清句读,即需特别注意句子中无标点处的停顿;读出语气,即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句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诵读出它们特定的作用来。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3.
成语“衣锦还乡”中的“衣”应怎样读?各种工具书的注音不尽相同。大多数工具书注“yì”,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1989年出版的《辞海》。笔者手边查到的工具书,注“yī”的只有《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版的如此,1996年的修订本仍然如此。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正确的读音应是“yì”,而不是“yī”。这属于文言文中的破音异读问题,就是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就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穿”,读音为“yì”。“…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呢?一.引导学生把阅读放在首位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语感,对字词句都很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读出语感。1、读准字音字音何谓"读准"?就是说不管是朗读,背诵,还是吟诵,咏诵,都应按现代汉语字典标音为准来读。除此以外,应特别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异读。(1)破音异读。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似文献   

5.
读准字音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文字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多音字多,阅读时要仔细辨别。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大体有三种情况:1.破青导读。即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同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判定破音异读的主要方法是依据语境和这个字(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如:《马说》一文中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依据语境可知“食”是喂养之意,动词,应读。又如门户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作宾语,名词,作“队伍”。‘卡列”讲,故应读hdng,而’仍卜行”中的“行”是动词,应读xfng。初中语文教材中类似的例子还有…  相似文献   

6.
王德山 《学语文》2004,(2):46-46
在古代汉语中,破读又叫读破、破音或破音异读,是三种异读情况之一。它是通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区别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具体说来,又分三种类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例如“王”字,在古文中通常是作名词用,读阳平w偄ng,表“帝王”“国王”之义。如果当动  相似文献   

7.
<正>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传统教学一直提倡的。当今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百遍"的时间,如何优化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对文言文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一、水落石出——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纠正读音、句读和语气语调。1.读准字音。在学习中,对于生僻字学生完全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参考文下注释来认识并读准,而对于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一些文言字词的异读和轻读则需要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9.
(一) 古诗文异读包括通假异读、破音异读和特殊读音。本文仅就中学古诗文破音异读谈些意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破音异读问题是一个十分麻烦十分棘手的问题,尽管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过一些很好的意见,但是实际上却始终存在着一种令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因而在处理上十分混乱的状况。一、中学语文教材在破音异读处理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很不严谨。其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字现在出版的工具书和古籍注释读物多数不注破读了,教材却坚持注破读。例如初中第  相似文献   

10.
“通假”与“破读”是文言文中的两种异读现象。一般来说,它们都要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都有音随义转的读音变化。正因为如此,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对这二者分辨不清,迷惑不解。其实,只要大家掌握了它们的用法特点,要区别它们也并不是很难。  相似文献   

11.
所谓异读,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如“骑”既读qí(其),又读jì(济);“乐”既读yuè(钥),又读lè(勒),还读yào(要)等。之所以要异读,是为了区别词性、词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是追求读古音。在今天大家都用、都懂的读音,就没有必要去读古音。如“叶公好龙”的“叶”,就无须要读she。为异读而异读,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今天,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区别词义为了区别词义和词性,有些字往往须异  相似文献   

12.
智慧邮筒     
编辑同志:我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请给予解答。一、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的一篇课文《之战》。“殽”字课文注释是yāo,而新华字典却是xiào,孰是孰非?二、“他冒然地闯了进去”,一句中的冒然能否用“贸然”?三、阿房宫的阿房读什么音?四、有些名篇的内容分析是否不当,比如鲁迅的《药》中,华、夏两家,鲁迅当时是暗示“华夏”,是否为后人所揣测。五、握钢笔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此致敬礼郝广华郝广华同学:一、关于《殽之战》“”和《阿房宫》“房”的读音问题。这类字的读音属于所谓“异读”,古人称之为“读破”。异读有三种情形:一是破音异读,这是改变某字的通常读音以显示其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异读音、旧读音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分类讨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今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音字的异读情况,除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之外,最常见的还有复音合成词异读,而用的最多的则是意义音变(即破音异读),容易忽视的是复合音变。请看例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异读?人教社版高语一册知识短文《诵读的要领》解释说:“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这是对于异读字的一般特点的通俗的说明,不是定义,不能据此将多音字一概视为异读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说明”部分开宗明义:“本表所审,主要是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和”是多音多义字,但并不就是异读…  相似文献   

17.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对2000余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发现:如何处理多音字是测试时经常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多音字,也称异读字,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如“长”有cháng和止zhǎng两个读音,一般来讲,测试单音节字词时,“长”读cháng或zhǎng都应算对;在双音节字词和朗读篇目中,则只能选用正确的一个读音,如“长远、长久、长寿”等词中必须读cháng,“长辈、首长、尊长”等词中必须读zhǎng,否则算错。  相似文献   

19.
异读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要解决异读词读音问题。本文调查了异读词在部分教师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当前教师在异读词读音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就是更新审音观念,加大统读步伐,采取措施促进教师提高异读词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教师要去“解惑”,这是责无旁贷的。在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难词难句较多,似又无法自行解决,只有教师讲,学生记。本刊第五期介绍丁文言文教学中的“猜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