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2.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吴趼人是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期为数不多的与梁启超有过直接交往的新小说家.他是<新小说>杂志中后期的总撰述员,在创作思想方面与新小说社的理论倡导有着许多吻合之处,尽管深入一层来看不过是貌合神离.他所主持的前期<月月小说>,秉承了<新小说>的办刊宗旨和体例.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写情小说、理想小说、社会小说等,都是晚清时期这些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体现着"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吴趼人与新小说社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当了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吴趼人为《李伯元传》曰:“君之才何必以小说传哉,而竞以小说传,君之不幸,小说界之大幸也。”,吾于趼人亦云,吴趼人不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名于晚清文坛,而且以其小说理论与梁启超等人合力指导和推动了小说界革命。其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笑话小说理论皆对晚清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连载于《小说林》杂志的《觚葊漫笔》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有所继承并发展、从美学视域对历史小说所展开的论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价值。其批评理念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显著,与晚清"西学东渐"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是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现代转型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名家寄语     
唐浩明,1946年生,湖南衡阳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即"晚清三部曲")《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华文小说百强之一,并获得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大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小说理论大发展的时期。晚清小说理论更多地具有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性质,为我国文学理论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写实派小说”和“理想派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真实地准确地描写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晚清小说理论对小说艺术的形象性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对小说的典型化问题的深入和系统化的论述,标志着晚清小说理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吴趼人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小说理论家。关于他的小说创作,论著甚多,而关于他的小说理论,则论者很少,似乎只有阿英、黄霖等(注)不多的几位专家学者曾为文进行过评述。其实,吴趼人的小说理论,同他的小说创作一样,也是应当予以注意的。笔者因此而为此文,想就吴趼人的小说理论,在阿英、黄霖等先生论述的基  相似文献   

11.
吴趼人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也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然而最后他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了维新派小说理论的对立面。以吴趼人的《恨海》为例,揭示吴趼人在创作上悖离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原因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德威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讲座教授。他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新论》一书从狎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丑怪谴责小说和科幻奇谭等类小说探讨了晚清文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晚清以前 ,小说的批评理论受封建美学观的束缚 ,显得呆板和单薄。晚清以后 ,随着西方美学理论的传入 ,我国近代的小说理论家获得了丰富而先进的借以评论小说的批评理论 ,他们把西方那些哲学的、伦理的或科学的理论运用到小说批评中 ,开辟了我国近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急愤图强,晚清小说从整体上乃是认知压倒内省,辞意浮浅批判稚拙。人物形象则由于直露的形而下指向,缺乏空灵飘渺的形而上追求,无法构成人性所需的双重冲突,因此晚清小说人物普遍枯瘦扁平,人性内涵相对狭窄稀薄。晚清小说中的人性意识、人权观念均在苏醒抬头,从整体上看,晚清小说仍走在注重道德的社会性一侧,对人性的认识与近代人文要求还有质之差异。但晚清小说迈出的对人性的追求却是五四文学不可或缺的台阶。晚清近代小说理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兼收西方文艺理论与西方哲学,获得了相当的深入性与某种最初的现代性。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围绕人性而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界革命"的引导下,晚清小说观念的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时期小说理论重点探讨了小说的作用与地位,小说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小说的艺术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小说的政治功利观、非功利的艺术审美现以及小说的消遣娱乐观,显示了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向"现代化"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宝嘉(1867—1906)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中,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揭露了晚清官场权力追逐的丑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小说中描写的官场丑态,探讨晚清官员腐败堕落的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8.
在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和改良派同时存在并互相斗争的晚清时期,既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小说U}}作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一也出现了小说理论前所未见的活跃局面。对小说理论的这种活跃局面,小说史研究者是一致承认,而没有什么异议的。然而,晚清时期小说理论的这种活跃,究竞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一家的活跃呢,还是也有  相似文献   

19.
吴沃尧的《九命奇冤》被一致誉为晚清最佳小说之一。胡适在他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认为《九命》如依叙事的技巧来看,当属晚清小说中最娴熟的一部。他指出,这部小说具有始终统一的结构,而不掺杂任何其它矫揉造作的插叙,在这一点上与其它传统小说大异其趣。故事的主题——迷信、官吏贪污和人情的险诈——有机地体现在紧密交织的结构中。胡适也赞赏吴在小说中运用时间上的倒叙法,并将这归结于作者采用了“西洋侦探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