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包括高职生)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水平日趋下滑的状况,本研究提出了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整体教学观和实践模式,以期探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策略。采用比较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409名高职学生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两年的体育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初步构建并形成了有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整体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建立大学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偏好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因素,运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贵州理工学院大学生体育需求进行调查,以期提出若干激发、优化大学生体育需求的建议对策,促进大学生群体体育需求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学习更多的知识,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找到更好的体育课程开展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让教师更多的参与教学学习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旨在通过强化体育运动挑战与加强学习实践合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健康发展,推动大学生个人素质与团队合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实践意义,探究了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优势,并充分结合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制定了科学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策略,以提高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体育课程调查分析,表明现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将一些当代大学生爱好的体育运动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因此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爱好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达成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我们要依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框架体系,拓展和延伸体育课堂教学,将课内课外体育和校内校外体育有机结合,组成大课程整体,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国于2014年出台了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标准和门槛有所提高,也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新标准下应该如何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高校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平均不良并继续下降,且依旧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提出营造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多元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提高有利于改进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体育师资的专业素质等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教育是以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但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和方式、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良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的理念的践行,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应将其作为解决学生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学校体育工作基石。文章解读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指出其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增进学生健康为教育目标和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文章尝试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发展体系和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平台系统,据此提出了增加体能训练、结合体质测评进行分层教学、增加课外锻炼学分、鼓励体育社团活动、将体育竞赛融入学校体育工作、扩充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具体实施途径,以期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缺乏,生活方式上存在不良习惯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灌输,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适能”这一旨在培养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健身教育,随着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已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领域。健康与运动性的“体适能”活动己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体适能”教育能增进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能促进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重新认识,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云 《考试周刊》2007,(19):73-74
本文通过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耐力测试项目、台阶试验测试项目得分的对比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台阶试验测试结果的对照,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在耐力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为高校体育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为基石,对高校体育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意义、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体育选修课教学中应注意性别与性格的差别;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自然有效;学校应加强重视体育选修课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促进学生幸福感觉。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和课程改革的核心,它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一堂课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教师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及业务水平,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反馈教学实际,以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连接社会体育的桥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但高校也存在着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为了在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适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改变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SCL-90量表测量、比较实验等方法,对实验对象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教学进行干预实验。结果显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促进偶尔参加运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及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实施做一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韩志国 《林区教学》2009,(9):112-114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过程。体育课程改革要以《全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育俱乐部就是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为目的,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落实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构建可操作的课程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朱静 《华章》2013,(1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探究其原因,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锻炼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状况.通过对比研究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得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几方面有较强的影响,而且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高校应提高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重视,推动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应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新课程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达成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探讨研究并构建新课程的框架结构,将课内外体育和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组合成新课程整体,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