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及学校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孩子就要"管"孩子,"管"孩子就要"懂"孩子。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及本人做家长的经历,谈儿点看法。一、学习效率贵在"境"一是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内环境"。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最大可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孩子的学习要防止目标极端化,也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要理智地爱幼儿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待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快乐,有时蒙受屈辱,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4.
家长的革命     
崔宇 《中华家教》2011,(3):32-33
《家长的革命》内容简介: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当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将目光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各种技巧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拔高孩子的素质和觉悟时,家教专家崔宇独具慧眼,把目光投向了家长。因为事实证明,家长爱学习,则孩子爱学习;家长正直,则孩子爱正义;家长勤俭,则孩子朴  相似文献   

5.
徐宁 《四川教育》2022,(Z1):27-28
<正>常常有人疑惑,作为校长,我为什么执着地走在传播家庭教育的路上?这源于我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感受。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18年,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原生家庭。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怎么爱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自以为是的爱正在伤害孩子却不自知。做心理咨询只能帮助极少数孩子,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帮助千千万万的孩子,造福千千万万的家庭。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一所真正让家长改变、孩子受益的“父母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人生的旅程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奠定性的教育意义。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应该说,许多家庭成功培育出了优秀幸福的孩子,但由于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家庭教育也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因素。家长们由于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以"爱"和"教育"的名义却做着"溺爱、宠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时间不短了,常常有手不释卷的感觉。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和心境在书里都有涉及。它让我盲目的教育之路逐渐清晰。每一位家长内心都充满了对孩子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爱。只是,有时我们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甚至做了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事。我想,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做个有心的家长很重要。一、用爱心营造家庭氛围我们家是五口人一起生活。同为外地人的我和爱人,自然离不开老人的帮忙,再  相似文献   

8.
刘霞 《生活教育》2014,(19):122-124
正从事了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接触了无数的学生和家长后,发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问题家长,或者说是不成熟的家长。一个人是否成熟和他的年龄,和他是否已经为人父母是没有太大关系的。重要的是他处理内在情绪的能力。我们知道家庭可以带给一个人很多的爱,让生命的伤痛得以修复和滋养,但也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如果一个生理年龄已经成年的人却没有把自己的内在照顾好,带着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诸多心灵创伤去和一个人结婚,他在经  相似文献   

9.
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在家庭及家庭周围的场所。在减少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中,家长承担最重要的责任,要减少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家长要认真做到如下几点: (1)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家庭是儿童成长和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儿童入学以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是最安全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危险?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常常疏忽大意,然而就在其麻痹大意的时候,孩子却发生了意外事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但要实现这一愿望,首先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11.
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冲突。如果关系紧张,父母和孩子的每次争吵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与孩子争吵是父母最头痛的事,虽然孩子受到过尊敬长辈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性都比较强, 在家庭和社会中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比以前多很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发生矛盾时,如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引起"家庭大战"。  相似文献   

12.
<正>冰心曾这样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幼儿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在家庭,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得到的总是鲜花和掌声,而一些不善表现的孩子会不断受到家长的批评与责难……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和能力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爱与激励。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将"孩子,你最棒了"、"没关系,下次再加油喔"等一些激励性语言传递给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下面,笔者将通过三个案例谈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 [案例1]一个不爱写作业的男生被家长带到了办公室.家长主要反映孩子从不认真写作业.当我单独和孩子谈的时候,孩子说道:"妈妈总是把我写的作业都擦掉让我重写,只因为错了一点儿.所以我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得很晚,第二天总是交不上.时间长了,老师就认为我是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正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可是正确地爱孩子,却未必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是人生的始发站,作为向导、老师,在家庭认读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唤起兴趣,让孩子想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要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走近阅读,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1.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书窝。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至要无如教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我们应该把培养习惯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守规则、有条理、会学习、善交往、爱阅读等这几个方面。对照这几个要点,建议家长最好能做到"四少四多"。一、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要少说教多示范家庭的教育没有课本,重在言传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教材,有意无意的举动对孩子都有影响,甚至你不  相似文献   

16.
何瑛 《教书育人》2012,(34):14-15
如何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一本家校联系本,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用好它,一定是能起"一箭数雕"之功用。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  相似文献   

17.
蒙秀溪 《广西教育》2013,(12):68-68
作者:刘称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01定价:28.00元高中三年,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问题频出,父母极易陷入焦虑状态,进而产生许多家庭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既能教育好孩子,又能让家庭关系和谐?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书中告诉我们,只有"爱"能很好地破解这个难题。有爱,就能"苦"中作乐。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1,(11):52-53
隐瞒,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父母应让孩子知道真实的情况,教育孩子正视现实,因为隐瞒和欺骗都是暂时的,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如果是离婚,要尽快及时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不把离婚的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即使是对方的错)。明确地告诉孩子:"经过慎重考虑,爸爸妈妈决定不再生活在一起了,但我们都将继续爱你,不管你和我们中的谁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持久施教的场所。家长在与孩子共处交往中居于重要位置,"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真爱"认识不足,常"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伪爱性掠夺和强制性控制行为。具体表现为:过高期望、溺爱放纵、打骂有理、教育焦虑、盲目攀比和功利小我等心理及行为,需要家长合理调整期望值、慎用家长管教权、管理好自身情绪、提高陪伴质量、构建平等亲子观、遵照"教育一致性"和身体力行示范等,给予孩子恰当发展定位、严而有格的爱,使孩子沐浴在阳光中,享受亲情陪伴的温暖,获得独立自由成长,达到知行统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亚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77-278
当下网络盛行,电脑、智能手机、各式各样的玩具,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成为了孩子手中的"玩偶"。对于各种游戏,他们无师自通,玩起网络游戏信手而来,连大人们不能通关的游戏,孩子们也能顺利过关,于是大人们为孩子拍手叫好,为之助威。有的家长索性放任,任由孩子玩各种游戏,从不过问孩子玩多长时间。他们忽视了网络游戏会给孩子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这些危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正确指导孩子玩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指导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