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走进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心’育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治班方略。我选择此治班方略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校长过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呈现出"六大不良倾向",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雷同化",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1.心灵教育。"心灵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教师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在处处大谈创新教育,教师借助一些技巧进行的课程创新是必要的,但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笔者认为构成课堂中动态生成美,使课堂充盈而有效才更是重要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同时注意创造"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只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如果拥有真心、爱心、耐心,他将拥有所有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如果用"心"耕耘,就能收获喜悦。一、用"爱心"抚慰孩子的心灵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以"尚善"教育为载体,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尚善"教育为载体,从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教育服务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探索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不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通中学德育品牌"难忘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强调学生主体实践、强调创设教育情境、强调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其独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创设环境润泽学生的德性修养;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仪式雕琢学生的重要时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活动实践,搭建平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校德育文化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是安徽淮南教育系统长期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区域教育课题。为此,我们把2007年定为淮南市的"校园文化建设年",以此作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建设好,形成内容鲜活、不拘一格的校园文化特色,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育心为本,是学子养性开智、进行心灵净化和文化、诗化的修习过程。为引导学生养护生命本色,铺垫终生幸福,教师应以行动研究为龙头,以日常教学为载体,从心性品德涵养和语言文化修养两个实践路向开展语文心灵教育,以"诚心"、"仁心"、"公心"、"放心"教育促学生人格发育,以"慧心"、"润心"、"文心"、"诗心"教育助学生才情飞扬,从而有效解决中学生生命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索以“校园文化币”为中心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涛 《文教资料》2009,(27):205-206
高校学生社团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探索以"校园文化币"为中心,建设"校园文化币"交易管理系统及其运行体系、相关配套制度与规范,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是教育范式的革命,是破解教育困境的必然选择,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研究和实施关涉教育的诸多领域和层面,其贯彻实施需要防止两个误区,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培训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需要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指导并打造相应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吴东妹 《教书育人》2013,(13):18-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倍加呵护。"也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心与心的交流,才会产生奇迹。"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用"心"劳动的过程是那么美好,而花儿成长的喜悦又是那么动人。在工作中,笔者认为要关注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有幸成为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初次接手一个班级我感受到身上的担子的沉重,当时眼前只有一条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班级管理好。既然热爱教育事业,就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以敬业、爱生的真挚热情出"正品",多出优质产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优秀人才!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班内有些学生智力并不比别人差,但是学习成绩却不是很令人满意。其实这些同学是因为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今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南通市东方中学在"和融"校园文化的构建中,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的文化特色,以师生发展为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实践和研究。初步构筑起适合学校发展的"和融"教育文化体系。使教师得到和融发展,洋溢智者风范;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彰显青春靓丽风采;学校获得内涵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班级管理事情虽小,但头绪繁杂,如何让孩子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班集体成为进步、优秀的集体?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实际,我认为在平时工作中应该做到"五心"。一、爱心哲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16.
牛云 《教师》2013,(13):86-86
任教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怎样高效地搞好教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学会用"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学生,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很少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甚至把自己的爱好兴趣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沿着不健康的方面发展。要让学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接触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把心理辅导式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融入工作中。我主张以带动全体学生的幸福感为中心,狠抓两个基本点:让学生尽可能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班集体中尽可能提供积极的群体环境。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种更走"心"的教育风格,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以关心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政治探究课堂已经走过数个年头,即便在议题式教学与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要特征的当下,有效的课堂探究仍然是目标达成、素养提升和观念根植的重要路径。师生围绕特定议题展开课程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实效。然而,要使课堂探究真正触及学生心灵,需要我们有"心"点燃探究之灯芯,用"心"经营,让学生真正入"心"。笔者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对新时期思政课堂做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大学教师是关键角色。因此,本文基于适应性的组织管理模型,建议高校从组织结构、教育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以帮助大学教师适应"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所带来的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20.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成了和睦、和谐、和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也成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和"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好的民族文化育人之路。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