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一再证明: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对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小雅·菁菁者莪》一诗,朱熹高度评价为:“乐菁莪之长育。拨隽髦而登进。”此诗可谓最早提出了“教师为本”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2.
历史一再证明: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对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小雅·菁菁者莪》一诗,朱熹高度评价为:乐菁莪之长育,拨隽髦而登进。此诗可谓最早提出了教师为本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以升官为乐,有的人以发财为乐,有的人以吃喝为乐,有的人以游玩为乐。而孟子呢?却以“当老师”为乐。在《孟子·尽心上》中,他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坐落于南菁书院旧址。学校扎根于深厚的南菁文化之中,秉承南菁“忠、恕、勤、俭”的校训,坚守南菁“崇尚勤读、提倡朴学、知行并重、关注社会”的文化品格和“重实、求严、图新”的学校精神,以“菁菁者莪,乐育英才”为教育追求,提炼出“菁美教育”的教育哲学,确立了“矢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积正学、得正识、有实心、行实事的未来强者”的办学目标和“向着美的方向奔跑”的办学理念,积极主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从优秀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一是享受天伦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为人磊落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教书育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183;尽心章句上》)教师的自豪和欣慰,正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业,更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乐。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君子”,热爱学生,光明磊落,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6.
《浙江教育科学》2008,(2):30-35
惊喜感恩之心 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是个乐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相似文献   

7.
北京育才学校与"育才教育"之一品牌阐释:北京育才学校的"育才教育"北京育才学校以"为国育才、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努力创造良好的育才环境,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构建了12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育人模式,实现快乐育才的小学、习惯育才的初中、理想与信念育才的高中。12年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育的概念,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有其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在《孟子·尽心上》中有: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当代教育学》中认为:教育是培  相似文献   

9.
《孟子·尽上心》:“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学校是教育的首发阵地。学校的理念、思路、做法决定着教育的对象能否得到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也关系着人性道德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来论诗,少有论及《风》之源者。据《尚书·舜典》:帝舜命夔“典乐、教胄子。”于是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萧韶九成,凤皇来仪。”此谓歌南风之诗及其效果。于是便有歌南风诗可以治天下说。《史记·儒林传》:“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又《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礼记·乐记》亦有同样记载。《乐书》并谓舜弹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疆心,故天下治也。”这不仅说明了南风诗的源起,而且说明了南风诗有治天下的重要作用。治天下,自然是古人夸大了,不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诗歌和音乐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作用,不能不说是有很强的观察力。诗何以谓为“南风”,《礼记·乡钦酒义》:“宾必南乡,东方者,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史公亦云:“南风,  相似文献   

11.
栾兆祥 《上海教育》2000,(11):14-17
百年沧桑,百年风雨,从1901年创办育才书社算起,上海市育才中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征程,期间,虽几经变迁,却始终伴随世纪前行,以强国为旨,育才为本,顺应潮流,逐步壮大,为国培养英才无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校。真可谓“育参天地,才贯中西”。育才中学之所以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校,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用童永歙校长的话来说,“敢为天下先”是育才中学最为宝贵的财富;敢于改革,敢于实验,这是育才中学的传统,也  相似文献   

12.
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相似文献   

13.
怎样判断《孟子·尽心上》的教育二字王静近年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其中讲到了“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以下简称“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三位同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撰写的序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研究生》2023,(10):44-45
<正>2023年7月4日至6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主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各方代表近6000人齐聚大会,  相似文献   

15.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是我国宋代教育家胡瑗学育才的一句格言。  相似文献   

16.
高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相似文献   

17.
王小维 《中国德育》2007,2(9):76-78
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学校就是“明人伦”的场所,教育“得天下英才以育之”的涵义主要就是指以德育人。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德育也占有重要位置,关系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书记“学思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讲话,深刻感受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愈加凸显。区域新行动“十四五”时期,在普陀区奋力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品质生活区”的新征程中,作为普陀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普陀教育,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普陀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人靠谱(普)、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教育发展研究》第5期刊出了吕型伟老师的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在文中,吕老师谈了他对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顶尖人物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吕老师认为,中国近50年来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尖端人才的原因是由于错误理解了教育平等、取消了教育竞争、曲解了全面发展、压制了学生个性。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吕文”认为,“一句话,中国之大应办一批英才学校,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挑选,严格培养,严格把关。”并认为,“从对教育平等的误解到办英才学校有一个解放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议题,不同时代的学者、思想家和理论家都从各自的视角对幸福做出了个性化的解读。《札记·祭统》中对幸福的解释是:"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孟子·尽心》中则认为人的幸福可以分为三类:"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孟子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