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民族教育的发展虽然呈现了历史的连续性,但不可能固守陈见。而时代发展越来越强烈的系统思想和对社会发展动因的重新审视,也给予民族教育的地位、作用和责职以新的评价,并赋予民族教育以新的功能。因此,民族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客观上面临着一种新的选择。一、民族教育传统价值观的局限性伴随着民族的进步繁荣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教育的传统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属民族文化范畴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是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然而 ,在现有的条件下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本地的教育实际出发 ,尽可能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经历了从以社会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坚持公平到追求均衡、从注重数量到重视质量、从强调一致到关注差异的演变。纵观整个演变历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注重间接价值向注重直接价值的转变、从注重实然价值到注重应然价值的转变、从注重显性价值到注重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相统一的转变。无论是何种转向,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始终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这些价值取向体现出民族教育政策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既是民族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类型由于地域、资源、民族、文化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经济无论在发展需求、发展水平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民族教育的发展必须积极适应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特色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即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刁培萼认为语文教育蕴涵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曹明海又说:“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诚然,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为纲领,提出要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层面上引领民族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并结合民族高校学生的发展、成才特性和需要,探索促进政治观、道德观、个人发展观内化的有效路径,构建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观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这些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它必然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价值取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再就是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要改变这些,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改变和重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出发,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危机产生的因素:复杂多变社会背景,应试教育模式,体育教育意义片面性。据此,在高校体育课、体育社团、俱乐部以及体育竞赛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从而完善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本文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产生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积淀,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实践在人思想中的反映。在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化正在影响着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建立与全球"普世"价值相协调,又具中华民族特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又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发展民族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21世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最主要杠杆之一。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立足社会大视野,着眼于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民族经济改.微展相衔接,与民族化氛围相协调。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目标和精神支撑,确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整体性价值取向和评价取向,发挥出批评的评价机制作用,推动文学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的反思,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平衡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培养师资队伍、合理课程设置、追求个体的真善美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从而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教育探索》2012,(3):125-12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选择.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区域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结构特点、社会价值体系及其取向作为一种条件,制约着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从认识、发掘和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性资源的立场出发,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应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与区域人口状况及其变化相协调,利用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建构和确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悼亡文学是祭悼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起源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受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悼亡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 ,这些情感模式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 ,特别是对失落的爱情的态度。而悼亡作品的价值取向又表现了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统一。悼亡作品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和价值取向共同构建起了悼亡文学有别于其它文学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提出了“共同价值观”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重视国家、社会和家庭,同时尊重个人;儒家传统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继承和发展;和谐是重要的价值取向,要通过价值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要采用多种德育途径开展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大众的价值观取向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趋势与正在发生的社会结构变迁相呼应,使得价值观整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