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翻译学、译介学及翻译文学学科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这除了得益于我国翻译及翻译理论传统的丰厚积累,还靠了像谢天振教授这样的一批翻译理论家的努力。谢天振教授从比较文学切入翻译研究,论述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响亮提出并有力阐述了“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提出了翻译文学史编写的有关理论主张,逐步系统地建构了译介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 ,有机会读到一部阅读学新著《阅读学新论》,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组织会内专家奉献给新世纪的又一力作。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读书大国。自先秦时代的孔孟起到晚清的康梁 ,直至五四运动前后的陈独秀、李大钊、夏尊、叶圣陶 ,还包括在革命风云中涌现出来的毛泽东 ,绵延三千多年 ,积累了无比丰富的读书经验。然而 ,在我国 ,把人类的这种阅读行为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 ,当自改革开放以来 ,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几十年。具体地说 ,自 1982年韩雪屏、张春林、鲁宝元等联名发表文章 ,提出“应当建立一门阅读学”之后 ,阅读学才作为一…  相似文献   

3.
中专生课外文学阅读指导□甘肃省供销学校孙瑞芳一、开列书单,绘制读书“导游图”,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中外名著。中外文学源远流长,历代作家灿若群星,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较快地了解古今中外文学的概况和主要的作家作品,只能遵...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课文阅读学写文学评论张日铣结合文学课文的阅读学写文学评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也很有作用。我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同明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F0002-F0002
龙协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原理事长,编审、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十年,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出版《文学阅读学》、《艺苑趣谈录》、《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读者反应理论》等著作6本;选编的书有《鉴赏文存》、金克木散文精选《华梵灵妙》、汪曾祺散文精选《京华心影》、张中行散文精选《桑榆琐话》等7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校法语学生开设的法国文学课偏重文学史知识的教授,忽略对文学文本的深入阅读。有鉴于此,本文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文学文本的选择以及文学文本的阅读技巧3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增强其文学阅读能力,锻炼阅读思辨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文学课的培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在高校开设阅读学课的建议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裴显生重庆师范学院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董味甘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祥芹贵州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王强模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委员高瑞卿山东师...  相似文献   

9.
一座阅读学系统工程的里程碑──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综评王伟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灿然五本,装帧精美,洋洋洒洒,160万字,问世一年来,爱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国际阅读协会的刮目相看,特...  相似文献   

10.
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早两年参与建构了“中国文章学”,紧接着他们又奋力拚搏,潜心研究,笔耕不已,建构了“中国现代阅读学”。问世于1992年的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围绕着《阅读学原理》这个“主体”建筑,展开“两翼”:从阅读技术深入研究,产生了《阅读技法系统》和《文体阅读法》两本专著;从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研究,编著了《古代阅读论》和《国外阅读研究》两本理论资料,灿然五本,卷帙浩繁,体系完整,洋洋大观,总计160多万字,何其壮哉!那么,五本大著从哪里谈起吧?我想先谈丛书的主体——中国第一本《阅读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谈  相似文献   

11.
孙宝林先生的新著<文艺选论>记录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影视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和马列文论等诸多领域辛勤探索的轨迹.其中既有宏观的历史文化扫描,又有微观的具体文本细读.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是通过汲取西方文化与文论的思想、思维及术语来与中国传统的意境论相融合而阐发出他的"境界"论的.这是一种不离传统、汲取西学、创造新话语的化西方文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是通过汲取西方文化与文论的思想、思维及术语来与中国传统的意境论相融合而阐发出他的"境界"论的。这是一种不离传统、汲取西学、创造新话语的化西方文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夏志清先生的海外华人身份,学界在研究他对待现代中国文学采取的独特视点和批评理念之时,更多的是关注其西方意识的渗透和西方理论视角,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中的潜在投影,这些恰恰是其文学理论建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故而在解读其著作过程中,要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对此进行公正的评判,也能更好地汲取到夏式独特的批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天中学刊》2012,27(4):6-12
葛晓音先生在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史的综合研究、以山水田园诗派为核心的诗歌流派研究以及先秦汉魏晋诗歌体式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治学方法上,她从不依傍新理论、新方法、新框架的简单植入,而是以深入材料的沉潜之功、发现问题的妙悟之力以及观察历史大势的开阔格局,开拓了一条可以进入中国文学史内在肌理的研究道路。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中外文化碰撞所带来的观念方法革新之后,日益呼唤在融汇新知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传统更为深入的沉潜与发掘。葛晓音先生的学术贡献,正深刻地回应了这一时代大课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具体化”是接受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之处”,通过积极想像填充完成的活动。“具体化”概念体现了读者是文学活动中的接受主体,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存在价值,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都依赖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阅读。同时,因读者的个人背景不同,文本的“具体化”因人而异,“具体化”也就期待着读者加强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阅读能力,以达到文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天才在中西文论中都算得上是核心的概念和范畴。郭沫若对天才问题也有着持久的关注和研究,其“天才情结”不仅指向他青年时代的理想和追求,更与其文艺主张、教育观念等紧密相连。郭沫若对天才的理解是中西合璧式的综合把握,客观科学而富有启发性,但由于天才问题的复杂性和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人们对郭沫若的天才观的理解仍处在他所批评的“赞”或“骂”的感官阶段。本文力图在中西语境下还原郭沫若的天才观。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的文学观,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刘勰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自然"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发生、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风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钟嵘《诗品》则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并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冯至的《十四行集》和《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学与哲学发生关联的特殊个案。在《十四行集》中自然的传统文学性质和哲学含义发生了变迁,《山水》在结集意愿和创作实践上都可以认为是《十四行集》创作思想的一种丰富的延续。这表明了冯至在不同文体中探索自然与人关系的努力。历史小说《伍子胥》表明了作者在另一方向上的努力:对人与社会关联的哲学把握,它与《十四行集》、《山水》一同构成了冯至在文学、哲学与现实问寻找精神的美学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