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崔莉萍 《新闻大学》2012,(4):98-10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节日传播建构的文化空间议题。文章概括分析了传统节日在当下的传播状态,并比较了西方节日在国内的传播现状,从节日文化空间建构的四个维度: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展开,逐步探讨了当前传统节日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呈现原因。文章最后并关注了节日传播的公共性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袁玮 《今传媒》2016,(12):86-88
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统媒体、国家法定节日的活动传播来实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新的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丰富、快捷的服务;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性以及不同的媒介组合的传播趋势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将极大推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姜檀 《出版广角》2016,(8):43-45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传播在注重民族内容的同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从以往的宏大叙事与灌输式硬传播方式转向微观叙事和沟通式的软传播。在传播理念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进步,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贯穿于平实质朴而又客观细腻的影像镜头中。本文通过分析张家口崇礼申奥宣传片中的国家形象传播三项策略,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形象影像化传播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昕 《文化遗产》2016,(1):15-22
国家权力的介入和规划是当代传统节日发展的重要表征。关注传统节俗内涵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加强道德化的诠释,凸显社会公共性和民族主义的理念,是政府主导型节日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政府的节日治理透过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并部分通过局部的运动式动员,促成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地方社会的再生产。这种"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各地节俗内容的同质化。在节日活动的组织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6.
叶芳 《新闻知识》2012,(2):38-39,8
本文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进入国家公关时代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必要性,并提出要从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三个角度改善国家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7.
孙旭  吴赟 《传媒》2018,(12):75-78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是以城市旅游功能为立足点,通过建构和传播城市独特的旅游形象,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管理活动与过程.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应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兼顾对内营销和对外营销,加强整体规划与传播策划.在传播方式上,应秉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以推广城市旅游品牌.在具体策略运用上,应综合运用多种路径,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注重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传播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对外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通过这种新媒体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的符号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种节日都有特定的表征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传统节日的表征符号逐渐变得模糊.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重新提取节日的表征符号,将有助于传统节日的复兴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捷。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之中。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在中国日趋流行,得到相当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而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备受冷落,节日仪式的纪念意义和文化传承缺失,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运用传播仪式观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从传播仪式观的阐释入手,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共同的核心理念,然后通过介绍俄罗斯圣彼得堡红帆节这一案例,分析其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特点,探讨俄罗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经验及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洋 《视听》2016,(1):126-12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袭来。"互联网+"背景下的贵州形象亦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在内容不断扩展的同时,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策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对贵州形象网络传播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对贵州形象的精准传播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贵州新形象的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接本刊第五期)四、国家形象的立体传播"立体传播"就是指使用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展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将信息分层次地传递到目标受众中去。"国家形象的立体传播"是用立体传播的思路有效地传递国家形象,让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知国家形象。由于构成国家形象的信息元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文字、感官、言语、行为、象征符号、理念等),只有通过整合传播与营销的思路,才能将国家形象立体地扎根于受众的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形象,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品牌,对中国制造进行传播也是一种国家形象传播。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消费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行业在CNN投放的形象广告,其实质是一种国家-民族的叙事。国家品牌的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正确的传播理念指导下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借助瞬间形象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在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十分畅通、传播方式十分多样、传播手段十分先进、传播内容十分翔实的时代,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少用、甚至不用文字说明便可以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发挥新闻摄影的形象优势、用  相似文献   

18.
唐婧 《今传媒》2016,(7):52-56
通过研究国外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对中国社会重要议题的反馈来研究中国国家形象,是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德国民众对中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议题的认知也不仅停留在德国媒体报道的层面和深度.论文主要分析《时代》周报和《明镜》周刊网络版中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1日关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层面报道后网络读者跟帖,并以此为基础比较网络读者跟帖与媒体报道中中国形象的异同.最后,从对外传播内容、方式、途径需更注重针对性的角度,提出精准塑造中国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克燕 《东南传播》2011,(10):135-136
地市级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地方电视媒体的优势,树立正确的理念,积极宣传传统节日。三明电视台充分运用“我们的节日”这个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三明实际,注重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现代价值。精心策划,共制作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等七个传统节日的公益广告宣传片,在重大的节日宣传中有效发挥了地方电视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耿月 《新闻世界》2014,(11):70-71
网络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努力体会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在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及网站布局等方面对网络外宣媒体的现状做出改善,提高网络外宣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对外塑造出更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