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资产阶级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确保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稳定及发展,制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由于欧美国家具有各自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各国宪法产生的背最、形式、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各不相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中提到:1917年墨西哥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制定,是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对于这一结论,本文想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护国运动是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开展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孙中山称它为“第三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护国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仍然没有完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辛亥革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呢? 所谓资产阶级两重性是指资产阶级既有参加革命反封建的一面,又有反人民的另一面:既有与封建势力相对立的一面,又有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另一面。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就是欧美历史上的资产阶级,也是同具的。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这是世界各国资产阶级的一般规律”。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具有普遍的意义,纵观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表现大体如此,就是法国大革命那样彻底的革命,资产阶级也不例外。本文拟以法国革命为例证明毛泽东同志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材谈到美国的1787年宪法时,一般只提到它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其实,它还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和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建国的重大问题。一、“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在民”的思想最早是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洛克提出来的。洛克的一生见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他的思想概括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编辑思想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办报实践及其思想的影响中形成的.坚持党性原则、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编辑方针,通俗、生动、简明、有力的编辑风格是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编辑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代编辑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近代法律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产物,对其产生的原因有不同角度的多种学说,本文试从法律发展的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无论“母爱”论也好,“童心”论也好,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企图在教育领域中和我们争夺地盘,达就叫阶级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斗争。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你都将参加到斗争的一方来。虽然你没有看过什么资产阶级的教育著作,甚至也没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但是,你总不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写道:“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逃往法国……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既然这是一次“政变”,为何却把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呢?首先,资产阶级通过这次政变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正统主义思想、世袭制原则和王权神授的观念。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蓄意摧毁英国宪法,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强有力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导致了天皇制政权的确立,也使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是一八六八年天皇制政权建立后,日本并未像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推翻殖民统治和封建主义后,立即制定成文宪法、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度.而是在镇压和分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自由民权运动后(时隔二十余年),才在农民起义、工人斗争的压力下,于一八八九(明治22)年公布了极为保守的明治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从而使近代天皇统治体制最终确立起来.此宪法对日本近现代历史发展曾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日本近代历史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从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宪法的内容等方面,浅析和论述日本明治宪法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产物,在制宪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制宪主体--国会的种种局限性以及国民资产阶级民主制宪意识的淡薄,使《中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宪法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毛泽东有过改良主义宪法思想的萌芽,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思想也有过亲身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毛泽东认识到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宪政,必须建立劳动人民自己的法统,而这只有通过完全彻底的革命手段——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方式才能实现,彻底解决了宪法为谁而立和如何立的难题,标志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宪法观正式确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宪法思想,对促进当今中国国家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知识点 ,历史课本上和政治课本上的表述有所不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几个疑点。1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 93页 :“尼德兰革命 ( 15 66~ 160 9年 )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政治》( 1997年 12月版 ,1999年 4月西安第二次印刷 )第 5 5~ 5 6页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在欧洲的大国中推翻了封建统治 ,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学生问 :世界上“第一…  相似文献   

14.
天赋人权论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论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权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的不断成长,是其产生与形成的时代条件。其基本内容是自由、平等和财产权。这一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与重大成果。但从实质上讲,它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表现,具有抽象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般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问题,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但是,对于一般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义革命的区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特征及其范畴,达却是在我们从事历史科学的教学工作以及从事历史科学的研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资产阶级的辩护士们,人类历史的捏造专冢——过去的特别是现代的资产阶级国家中,所御用的一部分反动的“历史学家”,他们不会而且也不敢于面视关于一般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阶民主革命的区别问题,因为资产阶级反动的“历史学家”,他们的专责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性质诸种说法纷纭歧异,但近年来争论沉静而入低谷。反思各家之说时,本文辨析了“民族民主的”“资产阶级改革”论,重点指出明治维新的两个阶段,即前一段是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同英、法、美、俄等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比中,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中应该阐明的基本概念自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一八七○——七一年的普法战争,是近代史的第一个时期,这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各主要国家和美国取得胜利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的历史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教学的中心任务也就在於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基本概念,使学生从理解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形成的规律,理解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的实质,从而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原则性的差别。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总路线所指示的社会主义前途的伟大意义。在“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中学生们第一次触及到“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基本概念。但是叶菲莫夫同志根据苏联中学的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要求当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的革命。主要史事有: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意统一。1640—1689年的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通过1789—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美…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掌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兴起。 (2)新贵族的形成。 3.清教运动 4.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英国革命的特点(请参阅第一个问 题) 1.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3.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 4.革命带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使 革命沿着下降线发展(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 比)。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性 质 名词 清教运动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平等派 掘地派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根据领导成份、理论基础、革命动力、奋斗目标和革命成果的历史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 :比较完全的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旧三民主义革命阶段 )、统一战线的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新三民主义革命阶段 ,向无产阶级领导的完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阶段 )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余波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杰出代表是孙中山、黄兴、胡汉民。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奠基者和领袖 ,黄兴是孙中山军事上的主要助手 ,胡汉民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宣传方面的主要助手。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 ,他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将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推向新的高峰。胡汉民却滞留不前 ,与孙中山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成功。第三阶段的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分散而无力 ,没有集中而突出的代表人物。宋庆龄以她独特的地位和身份 ,坚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代表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