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省的法律援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困难群体、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平等法律帮助,为保障司法人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我省法律援助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弊病,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挥该制度的司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民事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通过法律救济手段保障其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1]民事法律援助,是与刑事法律援助、行政法律援助并列的一项专门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的宪法和国际公约将其列入其中,使得任何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和保护,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因经济困难而处于不利状态的人能够得到法律帮助的一项制度,是国家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从法律援助制度的设立目的及作用、从其援助的对象及案件范围来看,法律援助是对人权的重要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一项不可缺少的司法救济制度,其实质曼.保障社会贫弱者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法律帮助权,保障基本人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雏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多渠道地解决法律援助的资金问题,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实现法律援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是实行法律援助的国家依照本国法律援助法规的规定应该对本国公民承担的法律服务责任。它主要体现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的保障等方面。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充分体现着国家责任。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法律援助制度。2003年9月1日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正在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但要建立充分体现国家责任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必须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上困难、生理上残缺、智能上低下而又需要法律帮助的当事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司法救助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具有突出的特点即物质保障的现实性,法律援助主体的能变性,法律援助范围、对象和主体的宽泛性,并蕴含极为丰富的传统道德价值,展现极为重要的现代社会价值.一方面它体现仁爱积善,强调义务,淡泊利益,注重尊老爱幼;另外一方面,它实现和保障人权,凸显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上困难、生理上残缺、智能上低下而又需要法律帮助的当事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司法救助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具有突出的特点即物质保障的现实性 ,法律援助主体的能变性 ,法律援助范围、对象和主体的宽泛性 ,并蕴含极为丰富的传统道德价值 ,展现极为重要的现代社会价值。一方面它体现仁爱积善 ,强调义务 ,淡泊利益 ,注重尊老爱幼 ;另外一方面 ,它实现和保障人权 ,凸显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领域中的实践。在我国,由于经济上的障碍、权利义务观念的淡薄、沟通交流上的障碍、法律服务资源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为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规范法律援助制度,从而使法律援助制度走向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法律援助缺席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目前 ,法律援助缺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民主与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一项重要的司法人权保障制度 ,并载入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当中。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有所发展 ,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其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 ,需要各有关部门注意 ,从而更加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耒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机制,健全人权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是公民权利保护的两项重要的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援助和法院的司法救助没有很好地衔接。不但影响法律援助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使司法救助受到很大影响,使受援人得不到全面、高效的法律帮助。鉴于此,本文试从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发端、异同、不衔接等方面来探讨如何确立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互相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主体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它是对需要利用司法机制但又缺乏相应能力的社会成员,由国家,社会,个人给予援助,使之克服司法障碍的社会现象,我国司法援助主体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主体,性质等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6.
检察制度是司法系统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分析我国的检察制度,首先要关注的是检察权的问题;检察权是一项独立的国家权力,法律监督是其根本属性。我国现行检察制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影响其法律监督权的充分发挥。推进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应从检察队伍建设、检察机构体制、法律监督层级关系和内外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性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它是以国家法制的完备  相似文献   

18.
孟祥燕 《考试周刊》2011,(31):230-232
农村法律援助是实现依法治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是社会救助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由于自然资源、经济条件、法律制度实施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在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工作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阻碍,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并且得不到合理的保护。为此,怎样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就成了我国不能回避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正是本文要论述、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建立在英国.英格兰刑事法律援助的法律渊源始见于1903年的《贫困被告人辩护法案》,这个法案使法院有权在他们认为在审判中被告人没有足够的手段对抗起诉,而有  相似文献   

20.
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势在必行.首先,应该扩大制定辩护的适用范围;其次,增加除人民法院以外的指定辩护的机关;同时,在明确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同时要求其保证资金来源,并建议在全国高校法学专业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