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正>在办公室里、在家长会上,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一位教师都深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可是面对班级中那一部分弱势学生,老师们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有的甚至极为生气,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结果落得个"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罪名,还收效甚微。大多数老师往往把弱势学生的不良习惯归咎于家长和学生,却很少找自身原因,也很少想办法去改变他们。如何培养小学生弱势群体良好的英语学  相似文献   

2.
夏立新 《考试周刊》2010,(23):216-216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实际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非常调皮,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我行我素:有的学生似乎真的很笨,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地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品质恶劣,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地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形形色色的表现,老师们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和尊重,给予了很多的肯定和鼓励。我们总习惯于对学生说"很好","有自己的思想","你再想想好吗"……但是,遇到下面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老师早已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在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就对孩子大失所望;更有甚者,当他们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便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有的大发雷霆,进行体罚,在这些老师看来,厉声训斥及体罚就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做往往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9.
王海宝 《班主任》2014,(2):61-61
正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一名班主任说,他们班的班规规定,学生违纪一次缴纳班费十元,还强调自己与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其实,所谓的缴纳班费,本质是对违纪学生罚款。我们常说,禁止体罚学生,却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的"钱罚"。我认为,"钱罚"与"体罚…"心罚"一样,应该摒弃。原因  相似文献   

10.
悄悄话姐姐:你好!我来自湖南省湘乡市,叫廖丹湘,今年12岁,爱好作文,在东方红小学140班读书,我想和你们交朋友,好吗?在这里,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一名优秀的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淘气、调皮的同学,他们上课讲小话,下课不遵守学校的校规,让老师们忍无可忍,老师体罚他们的时候,嘴里还嘀咕不停,甚至有些同学把这事告诉给爸爸、妈妈,家长们听了,很不服气,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其实,我觉得这不应该怪老师,因为,一名优秀教师体罚学生的目的是要这位同学记住这次教训,下次别再犯了。悄悄话姐姐,您认为这样的看法对吗?廖丹湘  相似文献   

11.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管是哪一科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不是那几个让人‘头痛’的孩子,我们班这次准能统考全区第一,都是他们几个让我们和‘第一’擦肩而过"。是的,确实是因为他们几个让老师错失荣居第一的骄傲与自豪。但是,你有没有逆向思维问过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他们的"低能",让他们成为令你"头痛"的学生?其实是你这个自认为很卖力、很对得起学生的"好老师"让他  相似文献   

13.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好老师应该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所以,我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学科相遇,增进自己的教学技术;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以心灵影响心灵。  相似文献   

14.
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淀粉们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跟老师说呢?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老师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知识,如果你问他们"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会说"都用来让一个个傻学生变聪明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要为老师们准备一份小礼物。可准备点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15.
面对体罚     
不久前,一位老师罚几位犯了错误的同学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有的同学脸上永远地留下了伤疤,他们的身心也受到了严重伤害。本期嘻嘻请来的是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和老师们,请大家聊聊关于体罚的话题,当我们面对老师的体罚时,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棘手、深感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而学生们对于写作文也是"深恶而痛绝之",往往为了"交差"而草率了事,凑足字数而已,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我们教师也可以投其所好,现在的中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读名著、看杂志,但他们对流行的音乐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学会,那么我们何不"取其所有,而避其所无"呢?对,让流行音乐走进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各地学校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然而我曾发现有些老师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体罚。他(她)们认为对自己的子女有“权”体罚,打一下,没啥关系,也没有人会“干涉”。其  相似文献   

18.
每个班级几乎都有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当他们在课上没有学会时,老师们常在放学后把他们留下来补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么做往往成效不大,老师和学生都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可成绩仍然不好。有的老师总结说:真是“学生丧气,老师憋气”。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很难把握体罚与惩戒的界限。这几种惩戒方式,是老师们常用的,效果如何?听听孩子们的想法以及教研员的点评,也许对我们能有一定的启发。1.口头批评学生说:"没啥大不了的,红红脸、冒冒汗罢了。想听就当郭德纲听几句,不想听就当阵什么风,集中精力想点自己要想的事好了。心情好时就点点头逗逗他,心情不好时就顶他几句烦烦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