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救亡日报》:留下短暂成永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28日,在潘汉年及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简称“文协”),潘汉年与宋庆龄、蔡元培、胡愈之、张志让等83人被推选为理事。“文协”成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潘汉年即通过该会宣传部长、共产党员汪光焕,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提出出版《救  相似文献   

2.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3.
一《救亡日报》是抗战期间有着广泛影响的一份重要报纸,创刊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十一月十二日沦为“孤岛”,十一月二十二日停刊。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在广州复刊,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后又停刊。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辗转到桂林复刊,一直坚持到皖南事变后,于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被国民党政府封禁。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出版,十月二十四日又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发行。《救亡日报》在它生存的二年多时间里,办办停停,数度起落,这种艰难多磨的遭遇,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算得上是少有的了。  相似文献   

4.
干涉、控制和威胁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创刊初期,名义上是属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以下简称“文救”)主办的机关刊物,实际上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一张统一战线的报纸。它的经费一部分来自“文救”,一部分由国民党津贴。因此,国民党就没有忘记对它的干涉和控制。当时,在上海的国民党著名CC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局长潘公展(他也是“文救”的常务理事)却力争由他们派人来主办,他派来了御用文人、当时暨南大学教授樊仲云担任主笔,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宣传科长、潘公展私人秘  相似文献   

5.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6.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7.
夏衍与救亡日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衍同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是一名杰出的记者,在我国进步报刊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夏衍原名沈瑞先,祖籍浙江杭州,1900年生。抗日战争前,夏衍深入当时社会,细心观察并亲身体验下层人民的生活,写出名作《包身工》,堪称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夏衍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是在1937年抗战以后,他接受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委托,同郭沫若一起创办救亡日报。这张四开小报,随着抗日战线的南移,由上海到广州、桂林,辗转迁徙,历尽艰难,直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被迫停刊。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统区吹响了宣传抗战、  相似文献   

8.
《西行漫记》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国内发行的第一本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译著,它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至10月对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4个月的采访后写成的。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以《Ren Star OverChina》书名推出此书。 中国国内,第一个发现《Red Star Oven China》一书的是中共秘密党员、时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  相似文献   

9.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11.
救亡日报从它创刊的第一天起,经历了上海、广州、桂林三个阶段,历尽艰险,几经考验,它始终坚持在民族救亡的最前线,汇集了文化界最尖锐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开火。它讲了人民大众想讲,国民党不肯讲,而新华日报又不便讲的话,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在宣传抗日,团结进步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至今人们还在怀念着它。救亡日报的同志们撤退到桂林时,都是孑然一身,连御寒的冬衣也没有着落。八路军办事处拨给了报社一批白报纸,便是当时报社最珍贵的财产,也是报纸复刊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大家咬紧牙关终于使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中国记者》编辑部: 读贵刊三月号《厦衍的报坛旧事》,很感兴趣。文中有个疏忽,抗战军兴时,上海《救亡日报》创刊,郭沫若任社长,实际负责者为夏衍,任总编辑兼编委。这是夏公从事新闻事业之始,作者漏写了。 《译报》创刊于“孤岛”上海一段,写错了两个人的名字,赵邦,不是赵邦,丁君,不是丁君。因这两位  相似文献   

13.
题记:抗日战争时期,夏衍同志接受党的委托主持《救亡日报》笔政,作家秦牧有诗赞扬这张报纸的功绩,诗曰:“号角当年数救亡,杜鹃啼血为春芳。”  相似文献   

14.
长江的道路——从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识长江同志是在1937年抗战前后,当时上海正酝酿组织新闻界救亡协会,开始筹备这组织的有胡愈之、恽逸群、杨潮、陆诒和我,秋江好象没有参加。那时在上海办过《文艺新闻》的袁殊主张成立青年记者学会。后来我们和胡愈老商谈,愈老认为当时一些记者都不能算是青年了,于是  相似文献   

15.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12):73-75
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夏衍,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先后从事了十二年的新闻工作,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辗转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16.
新闻在线     
《中国地市报人》2006,(12):59-59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我国首份便携式电子报《宁波播报》;中国法院新闻发布制度正式建立;深圳成立书报刊发行协会;中国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云南大理召开;《东营日报》“社会公德系列话题”创新宣传形式效果好;《烟台日报社志》出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38年秋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之后,桂林在西南大后方便逐步成了一个文化城,影响全国。《救亡日报》作为党领导的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也成为一股抗敌的力量。编辑部的人员,既是编者又是作者、社会活动家。它既要执行、宣传党的政策,但又不能表现得那么直接明显,需要适当地隐蔽含蓄些,以取得合法的存在。它得到了全国文化界朋友的精诚协作,影响深广,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38年秋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之后,桂林在西南大后方便逐步成了一个文化城,影响全国。《救亡日报》作为党领导的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也成为一股抗敌的力量。编辑部的人员,既是编者又是作者、社会活动家。它既要执行、宣传党的政策,但又不能表现得那么直接明显,需要适当地隐蔽含蓄些,以取得合法的存在。它得到了全国文化界朋友的精诚协作,影响深广,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迁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之所以能成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欢看的报纸”,与它出色地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是分不开的。它那洞瞩机先的社论,和丰富多彩、文字以短见长的副刊,更是引人入胜。去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当年《救亡日报》的几位老同志,聆听夏衍、廖沫沙、林林、高汾等同志对四十年代在桂林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收益匪浅,特此记述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迁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之所以能成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欢看的报纸”,与它出色地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是分不开的。它那洞瞩机先的社论,和丰富多彩、文字以短见长的副刊,更是引人入胜。去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当年《救亡日报》的几位老同志,聆听夏衍、廖沫沙、林林、高汾等同志对四十年代在桂林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收益匪浅,特此记述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