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与记忆力,诱发青少年的灵感,提高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积极乐观性情绪、意志力和求知欲,培养青少年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帮助青少年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总之,美术教育可以以美启智、以美控“心”、以美匡德、以美健体。因此,一定要切实强化美术教育,使其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健康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慧青  黄新宁 《教师》2011,(35):5-6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孩子要成才,必须先成人。父母要重视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领青少年认识社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锻炼身体和意志。父母自身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提高,以身示范,以实际行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代是人意识萌发、思维形成和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形成: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兴趣和培养青少年的探究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青少年的科学普及,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趣味性,以此来加强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机器人竞赛如火如荼,迄今已举办了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奖励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人才,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科学技术研究事业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比赛,选拔出对科学有兴趣、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何本武 《时代教育》2007,(8Z):98-98
2007年5月7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创新素质现状堪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2000年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约1.2万名大中学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了解中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缺少创造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程春泉 《考试周刊》2012,(87):136-136
思想品德教育是基石,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是家庭、学校教育的核心。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支柱的过程。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即以德为先。江泽民同志在治国方略中强调:“以德立国”,把“德”提到国家兴旺不可缺少的战略高度,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纲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是多么重要,如果青少年一辈没有良好的品德,甚至品质卑劣,这将是众家之悲、一国之哀,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已成为青少年公民素质培养的实践学校,本文以广州亚运志愿服务为例,深入分析志愿服务在强化青少年公民意识、涵养青少年公民品质、提升青少年公民能力、拓展青少年公民视野、培养青少年公民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SARS谈对青少年应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事件中,有许多青少年有不适的应激反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剖析其原因,阐述培养青少年应激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未来对新一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是青少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研究青少年创造思维的方法,就成了我们青少年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它特有的方式和社会文化属性,在培养青少年的主体精神、集体意识、充实青少年的情感生活方面,在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公正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充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众因素中,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家庭对儿童起很大作用,并终其一生。事实不然,青少年的同辈群体才是影响其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辈群体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在青少年中开展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4.
浅淡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曾震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学校、家庭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很重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对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好作风重视不够,特别是没有把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放在应...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培养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而且对于青少年在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美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革命人生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美育的感染和陶冶,使青少年受到思想教育,或则震聋发聩,立竿见影,或如雨露滋润,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与记忆力,诱发青少年的灵感,提高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积极乐观性情绪、意志力和求知欲,培养青少年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帮助青少年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总之,美术教育可以以美启智、以美控"心"、以美匡德、以美健体.因此,一定要切实强化美术教育,使其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健康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芳 《文教资料》2006,(23):28-29
文章分析了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背景下,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各种途径,重点探讨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的缺失和存存的理论问题,探讨了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培养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阅读、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对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培养青少年篮球意识的途径,提出了增强青少年篮球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玉 《吉林教育》2006,(6):21-21
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就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和中坚力量,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培养他们的每一名教师,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