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2-117
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禛所著诗文,由袁世硕先生主编,整理为《王士禛全集》,贡献尤多,惠及学界。然王士禛交游广泛、著述浩繁,其诗文仍有散佚。今新辑得其佚诗20首、佚文5篇,并加考证。  相似文献   

2.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图书馆收藏的王士骊《幔亭公漫录》钞本是未见人引用的一种记载王士稹暮年生活的重要史料,详细记载了王氏临终前一年的心态及丧葬经过,可补传记之缺.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从版本目录学角度,介绍传世较罕的康熙刻本《渔阳山人诗合集》,并通过比较,指出世间通行的《渔阳精华录》是在此《渔阳山人诗合集》的基础上,适当增删而成,证实《渔阳精华录》的编选确实出于王士禛本人之手。  相似文献   

5.
康熙诗坛领袖王士禛肆力于诗,勤于创作,早年每有游历、唱和,即有所作,并付刊刻,因此多单刻诗集。天津图书馆藏有三种:《退寻草》《咏史小乐府》《游西山诗》,所录诗作、序跋等,保存了原始面貌,有助于王士禛诗作之辑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子诗略》是王士禛为活跃于康熙初年号为“十子”的十位在京诗人所编选的诗歌总集。“十子”当日名噪一时,但该集却在乾隆年间已不可见,目前存世者仅有曹贞吉、宋荦、颜光敏三家集。其中,曹、宋之集版式与诗集编次方式完全一致,确为该集中二家单行本;而现存颜光敏《乐圃集》则疑点重重,并非该集中颜氏原集。《十子诗略》的选刻并非一蹴而就,厘清该集的流传状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十子”的早期交游及创作状况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士禛是清代前期诗坛的盟主,也是当时知名的藏书家。他对于经手之书,常写有题跋,加以评骘或考订。清人刘坚曾辑有《渔洋书籍跋尾》(《啸园丛书》本),近人陈乃乾又有《重辑渔洋书跋》(中华书局1958年版),今人王绍曾、杜泽逊在此基础上,将纂  相似文献   

8.
南京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渔洋山人集句梅花诗》是一部伪书,不仅全部作品均抄自明代童琥的《草窗梅花集句》,就连排列顺序也未作改变。该书可能是书商作伪,欲借王士禛"渔洋山人"之名号以逐利。其刊刻亦未必在乾隆年间,有可能迟至民国。  相似文献   

9.
一 "皇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皇家的木材",并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为证:"[梁汝元]以侵欺皇木银两,犯罪拒捕,杀伤吴善五等六人。"《大词典》对"皇木"的释义是正确的,但引《池北偶谈》作为最早出处,却值得商榷。《池北偶谈》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所引梁汝元即明泰州学  相似文献   

10.
明初许中丽编《光岳英华》,现存传本无论是明洪武刊本、还是王士禛删定的抄本和谭吉璁抄本,都是残存七律一体的15卷本系统;原本应是包含唐、元、明初三部分且分体编次的综合选本,卷数远不止15卷,而残存的七律部分也并不完整。传本的明诗五卷是最具文献价值的部分,且具有明显的江右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邝露(1604—1650)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县人,明隆庆进士。是明末广东的杰出文人,又是晚明的壮烈死节之士。吴道镕《广东文徵》谓邝露“游吴、楚、燕、赵间,赋诗数百章,才名大起”。他的诗文,确享有盛名,备受王士禛、屈大均、沈德潜,朱彝尊名儒的称赞。《峤雅》一书是他的诗文集。本文拟就管见所及,略谈关于此书的版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超 《兰台世界》2016,(7):75-77
清初文坛上,王士禛与陈维崧二人,可谓是"同心"之交。二人交游,集中于王士禛任扬州推官期间,此期的最重大文人活动便是以扬州红桥为中心的文人集会唱和,由此牵发的陈王两人之间的诗词创作往来,既有应景之作,更多的是在相聚离别的文字里抒写的真情实意,而此期有关扬州人、事等内容的作品本身也构成了陈维崧整个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岭南书法的发展,跟岭南诗歌一样,有着它独特的道路。正如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指出的:“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处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岭南书家,书风多沉雄苍劲,特别是明清两代,赵、董一派的“荏弱之笔,甜熟之态,剽滑之  相似文献   

14.
<正>一、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工场主19世纪中叶,在四川富记载百余年王氏家族历史的《王氏族谱》荣盐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大批工场主,光绪初年统计,有井户1700多家,更有甚者出现了拥有井、笕、灶、号,集盐业的产、运、销于一身的盐业家族财团。他们拥有的资金,以白银计少则十万两,多则数百万两。王三畏堂、  相似文献   

15.
乔亿(1701—1788年),字慕韩,号剑溪。清代宝应(今属江苏扬州市)人。乔亿出生书香门第之家,祖父乔莱,曾任康熙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等职,晚年潜心治学,又喜汲引人才。乔莱古文师汪琬,极受时人推许,著述颇丰,有《系辞》、《乔氏易俟》、《崇祯长编》、《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宝应县志》及《古文分类粹编》等,他还善诗、词、曲,生平与王士禛友善,常切磋酬唱,乔莱作品全部收在《南归集》、《直庐集》、《石林赋草》、《白田唱和集》及《香雪亭新编耆英会记》等集中。乔莱一生为人豁达正直,史称"卒之日,朝野莫不悲之。"  相似文献   

16.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孟晋斋抄录的《埤苍》、《广仓》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蔡元培先生《日记》与高平叔先生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皆无提及。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所编《又玄集》,是今存首部“唐人通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对于“唐诗学”和“唐人选唐诗”历程影响重大。《又玄集》成书于光化三年(900),在五代时期颇受时人追捧;宋代,真本《又玄集》保存完整且流传广泛。元代,《又玄集》仅偶现于类书,元末已极罕见。明清时期,真本《又玄集》已失传,清康熙年间王士禛所编《十种唐诗选》中收录的《又玄集》当为赝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京都大学清水茂教授持赠,日本享和三年(1803)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刊之官板本《又玄集》辗转回归中土,该版本《又玄集》当属宋元刻本系统。  相似文献   

18.
清代杰出的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的著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和王引之的著作《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学术界称为《高邮王氏四种》。论文简析了高邮王氏父子的学术成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邮王氏父子和《高邮王氏四种》仍备受当代和现代学者推崇的观点,王氏父子迄今仍为治学的榜样,而他们的著作堪为当世学术的根柢书。  相似文献   

19.
孙振田 《兰台世界》2007,(24):54-55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铸学斋抄录的《埤苍》、《广苍》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初,商务印书馆发行所为张元济先生转来一封越南华商胡煜记老板胡定立的信。胡在商务出版的《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中见到张用篆文写的跋,特委求题写横轴“鹰雄独立图”篆文五字。三年前,我们在编著《张元济年谱》时读到了这封信,不胜惊喜。张人凤兄去上海图书馆查阅,果有此跋文,复印而归。此跋《涉园序跋集录》与《张元济诗文》均未收,为张菊老的一篇重要佚文。笔者最近借到了《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这部书,又找来有关史料对照,现特将此书由来和张菊老跋文介绍如下。图录是中文工具书中特有的一类。宋代欧阳修、赵明诚等开创的金石学研究,以《集古录》、《金石录》等古文物图录专著为记载,著称于世。清乾嘉以来,朴学兴起。经学大师们大都爱好收藏古文物,注重金石训诂,许多人有金石图录类书籍传世。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和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最为著名。“讲求金石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