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按语:《烧造瓷器则例章程》系乾隆十二年(1747年)督陶官唐英制定。唐英,字俊公,汉军正白旗人,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一年被派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造瓷器。乾隆十二年,唐英根据长期榷陶的丰富经验和烧造官窑瓷器的状况,制定出《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册》,详细规定了破损瓷器和解缴次色瓷器变价银的核销比例,记述了烧造圆器、琢器制价的方法和标准。于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奏明遵行,成为清廷核销烧造瓷  相似文献   

2.
1954年入藏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一件清乾隆御用玉帽架,材质上乘,造型庄重,工艺精湛。玉帽架的紫檀支柱和底座分别刻有乾隆御制诗《秋纱》《建兰》《长春》《垂丝海棠》,及与诗歌主题对应的花卉图案。据所刻乾隆御制诗创作时间可推断,玉帽架制作年代应在乾隆三十七年以后,乾隆时期充足的玉料来源和精妙的玉雕工艺,为玉帽架的超凡品质提供了保障。另外,此玉帽架与故宫博物院藏青玉刻诗帽架尺寸、材质、造型、雕刻工艺、装饰手法等各方面都极为接近,可基本判断二者为一对。  相似文献   

3.
文渊阁碑在文渊阁东侧,其正面为"文渊阁记",碑阴是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缮毕入藏有关的御制诗。正文注文俱镌刻上石,至今清晰如新。其诗题为"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诗共四首,间有小字注,注释内容为《四库全书》编纂事。该诗及注释又收入乾隆《御制诗》。原在圓明园内的文源阁碑,今矗立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七号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其正面是"文源阁记",背面无文字。  相似文献   

4.
卢秀丽 《图书馆》2008,(3):121-123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原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内府精写本,一向被误定为"清抄本",本文予以探讨、更正。同年武英殿刻本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因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但经比较,精写本的书法更细致优美,属于版本极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5.
《]陶人心语》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内务府督陶官唐英创作的诗文集。该诗文集记录了唐英二十余年督办陶务的心路历程,是研究其陶务生涯最直接的文献,对研究清代内务府陶务事宜及御窑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唐英以陶人视角创作的诗文,为清代八旗文学的多样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陶人心语》传世刻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版本源流,考辨编订本末,分析内容特点,以明确版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三十二卷,清高宗弘历撰,傅恒等编校,清乾隆内府抄本。《盛京赋》是乾隆八年(1743)高宗皇帝东巡盛京(今沈阳)时创作的著名文学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二百多年间,先后被  相似文献   

7.
正《明诗综》一百卷,系秀水朱彝尊(1629—1709)编选之明代诗歌总集。其中,卷八一上收录明遗民程用楫《雨宿桃源庵》《慈光寺神庙赐额》《月夜宿院中小阁》《汤泉》《喝石居》《祥符寺即轩辕宫》《初冬送友游浙》《巨门楼》凡八首诗作。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清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刻本《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六,均收录郑鉽(1675—1722)《月夜宿院中小阁》《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扰龙松歌》《夜光木歌》《题殉节录》《寒蝉》《题陈南麓都谏匡山读书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28日",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正式对外开放。我馆吕章申馆长、原副馆长周志强先后讲话。陈履生副馆长主持。《乾隆南巡图》全套共12卷,总长154.17米,描绘了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的情景。此次南巡,历时112天,全程5800余里,乾隆共题诗520余首,并从中选出12首,"以御制诗意为图",令宫廷画师徐扬依照前后次序分卷描绘。  相似文献   

9.
"廿年流落江南路,岁时未展先人墓。侧耳惊闻孝义诗,拂拭陟厘泪痕注。人生笃行良独难,岂为富贵易承欢。永锡尔类思罔极,相逢齐下皋鱼泣。" 这是吴敬梓为孝子雷显宗题的一首诗,迄今为止出版的各种吴敬梓诗集都没有收录,因此是一首集外诗。雷显宗,字凤羽,别号梅隐,陈州人,有孝行,雍正十一年奉旨旌表。《清史稿》卷四九七有传。乾隆六年(1741)春,其乡人张体铨始征集当世巨公名人题咏,汇为《孝义赠言》,刊印行世。《赠言》四册不分卷,页数自相起讫,封面题"淮宁梅隐雷凤羽先生孝义赠言",卷端题"孝义赠言",下注"谨以惠赠先后为次"。吴敬梓的这首  相似文献   

10.
周晟 《历史档案》2023,(1):139-144
<正>乾隆朝中叶名将阿桂先后参与击败准噶尔和平息回部叛乱的作战,稳定了西域,继而屯田伊犁,数年后回京述职,以所获珍禽“■尔”进贡。其时,乾隆帝既获佳禽,颇为欣喜,遂吟诗作序略述缘由。《御制诗三集》卷31有《■尔》诗,曰:“尚书阿桂还自伊犁,以所获■尔鸟进。色正黝,尾中散白点如雪糁,赤睛黄匡,翎戢戢骈半雉扇。然询其名,既无义可索。或请按《鸟谱》近似者当之。予曰:‘否,否。’昔夏后羽毛作贡,厪中土职方恒产。  相似文献   

11.
乾隆在日常生活中以近乎同步的速度写下数量惊人的记事性诗歌,为"以诗证史"乃至"以诗补史"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借助御制紫光阁曲宴外藩诗,我们不仅对该宴会的宴请对象、召开时间以及仪典中若干现场细节有更明确的了解,而且能够体会到乾隆移宴紫光阁的苦心:一则恩威并用,抚驭外藩;二则宴乐的同时不忘武备。乾隆之后,紫光阁外藩宴成为例行典礼,在与历史辉煌时刻相接续的重复中,不仅清廷对边疆统治的合法性得到背书,而且传达出有关统治的稳定感。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博物院藏《〈张雨自书诗册〉题跋》是书法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这件作品汇集了元明清众多题跋,这些题跋反映了《张雨自书诗册》从元代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到清代乾隆己未(1739年)将近四百年的时间跨度中,经历了由文人书斋到皇室庋藏的过程。这件作品的题跋者具体分为两大群体,一是以杨维桢、袁华、陈彦廉等为代表的元明之际吴中士人群体,二是以陈从道、袁泰、项元汴等为代表的明清鉴藏家群体。本文以题跋文本为中心,梳理、考释《张雨自书诗册》在元明清文人交游雅集网络中的流转递藏状况,并借以讨论元明之际吴中士人以书画藏品为媒介,借助诗文唱和、雅集宴饮、鉴古题识等形式在交游网络中传递共同的处世心态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3.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众多学者几十年的努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新编《全唐五代诗》即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乾隆四十五年(1706年)《全唐诗》编撰成书,至今已经300多年。伴随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原书缺憾与疏漏已不容回避。新编《全唐五代诗》就是弥补其美中不足,出版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  相似文献   

15.
《"文革"瓷器图鉴》樊建川编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文革"瓷器图鉴》(以下简称《图鉴》)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文革"瓷器的大型工具书。在翻阅时发现,书中有许多伪作和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16.
(接本刊2005年第四期第90页)周易讲义四书讲义○熊铨埴次子。字鼎石,号洁堂。清乾隆三年进士,聘入楚闱同考试官。骈拇枝集[按]同治《府志》、《县志》、光绪《通志》、新《县志》(1989)作《骈拇枝诗集》。此从乾隆《县志》。洁堂文稿○陈泾字岍山,号惕斋。清雍正十年中举,考授知县,聘福建同考官,尚书详节删补四书语录方竹园制艺○舒亮友(1691~1873)遂子。字季嘉,号益斋。清乾隆九年岁贡,选授崇义县训导,署教谕事。聘纂县志。益斋文集[按]《舒氏族谱》(1999)作《益斋集》。○周昆字嵩长,号草窗。工诗,善隶书。集古新编自笑吟集[按]张劼《艺…  相似文献   

17.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18.
唐英是清代最著名的督陶官,他使中国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由他主持烧造的瓷器也多被誉为"国之瑰宝"。本文讲述了唐英督导陶务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唐英制瓷的艺术理念,总结了唐英主持下的唐窑所具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藏侧理纸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通过对乾隆御制侧理纸诗的分析和解读,梳理了乾隆皇帝发现侧理纸的史实,考察了其对侧理纸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探讨了其不断题咏并仿制侧理纸的原因。乾隆皇帝认为,内府所藏与他南巡所获的侧理纸均为《拾遗记》中所记载的古纸,侧理纸淳朴而坚韧,比"澄心堂纸"和"金粟山藏经纸"更为古老和稀少,故使用起来十分珍惜。他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间不断题咏侧理纸,并命人进行了成功的仿制。乾隆皇帝自小接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即位后遍临历代名家法帖,尤其钟爱王羲之。在他所临习的古代各家法帖中,王羲之所占的比重最大,远超其他任何法帖。他喜爱和推崇侧理纸的原因即在于他对以王羲之为书法正统的追求和"以古为徒"的崇古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对"社稷之臣"的渴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图书馆收藏有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昀殿试卷。原件尺寸47.8×13.5cm,经折装。首页题:"应殿试举人臣纪昀。"次页题:"应殿试举人臣纪昀,年三十一岁,系直隶河间府献县人,由原廪膳生应乾隆十二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乾隆十九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一、三代:曾祖钰未仕故,祖天申未仕故,父容舒仕存。一、习《书经》。"第三页空白。第四页题:"第二甲第四名,拟七。"第五页始为正文。每页12行,每行22字。正文末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